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胶印

精装书装订加工常见质量问题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精装书装订加工由于工序多(几十道工序)、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因此加工难度比平装和骑马订装更高,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书籍的外观与保存价值。下面从书芯加工开始,列举了精装书装订加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书芯加工   1.扒圆的圆势不符合标准要求产生原因:   ①手工扒圆时,捻书操作不符合要求;   ②扒圆前书背胶未润湿;   ③手工扒圆后未进行自检校正;    ④机器扒圆时扒圆辊调整不当;   ⑤机器扒圆后书芯在联动线上颠簸。   解决方法:   ①手工扒圆时,应捻书入手2/3后再扒圆;   ②扒圆前要将书背胶润湿,使书背柔软、易定型;   ③手工扒圆后要用手揉书芯,以校正圆势与垂直度;   ④根据书芯厚度正确调整扒圆辊的夹紧度;   ⑤少停机可以减少书芯在联动线上的颠簸时间。   2.起脊后棱脊不突出   产生原因:   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不正确或脊高留份过小;   ②砸脊用力不正确,棱脊无法突出;   ③机器起脊时,楔块与书背的间距不合适,或楔块弧长与书背弧长不相符。    解决方法:    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应在书脊中间,受力应在两边,用力时应先拉后锤。软硬兼施,将书帖砸倒向两边时再砸脊部,不要急于求出脊的度数;    ②机器起脊时,楔块应与书背接触,以将书背压住且能使其变形出脊为宜;    ③楔块的弧长应根据书册厚度而定。    3.扒圆后书芯前口呈梯田状    产生原因:    ①书帖折数过多,纸张过厚;    ②选用了铜版纸;    ③圆势过大。    解决方法:    ①需扒圆的书册,书帖折数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定量为509/m2以上的纸张最好不要折4折;    ②2折以上的铜版纸书帖最好不要扒圆;    ③扒圆弧度应在90—1200  ,若圆势过大,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4.方背书芯前口裁切后凹凸不平    产生原因:    ①书帖内的空气未被完全排除,书页形成波浪形,裁切后呈波浪形的书页伸直造成;    ②手工折页时,未压住书芯就开始刮,导致折缝跑空,书页翘曲不平,造成书帖内的空气无法排出;    ③锁线针眼过大而线过细,造成裁切后书页游动;    ④书册过厚时不要扒圆.否则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解决方法:    ①机器折页时,要正确调整滑口刀,以保证书帖内的空气全部排除:    ②手工折页时,要按压住书芯后再将其刮平实,以保证书帖折后平服、压实;    ③锁线机底针最好选用细针,避免因线径与针的直径悬殊过大而造成书页游动吐出;    ④厚度在20mm以上的书册,最好做成圆背,不要做成方背,因为方背一经翻阅就会造成前口吐页不齐。   5.扒圆起脊后书背开裂   产生原因:   ①书背第一次用胶的种类不当或强度不够;   ②涂胶不均匀,有漏涂的部位;   ③胶黏剂老化,涂后断裂;   ④砸脊或扒圆时用力不当;   ⑤扒圆时书背胶黏剂未润湿而出现干裂。   解决方法:   ①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作为精装书背用胶,可选用动物类胶黏剂中的骨胶或合成树脂类胶黏剂;    ②在胶黏剂的强度。黏度均合格的情况下,涂抹时应薄而均匀,胶量不宜过多,过厚;    ③不可使用过期或老化的胶黏剂;    ④砸脊时用力要得当,要先轻后重;    ⑤扒圆时应将书背胶润湿,不可干扒。    6.粘堵头布后两端出毛或弯曲。皱褶、不挺括    产生原因:    ①堵头布过软、不挺括;    ②手工粘堵头布时未拉紧、压实.粘牢。    解决方法:    ①购来的堵头布要先用稀释的胶黏剂过浆,干燥后再使用;    ②粘堵头布时,要先将书芯压实,再将堵头布拉紧且压实后粘牢、粘齐。    书封加工    书封加工包括制壳和烫印两部分。    1.圆角书壳糊制后有棱角不光滑    产生原因:    ①塞角方法不当;    ②塞角折痕过少;    ③塞角后未压实。    解决方法:    ①可用斜形、长把。不锋利的金属刀(如学生用削铅笔刀等),或用大拇指的指甲进行手工塞角,也可用塞角机进行机器塞角;    ②塞角后的折痕越多越好,不可少于5折;    ③手工塞角后要用木榔头将折角砸实、砸平。    2.书壳糊制干燥后表面有起泡现象    产生原因:    ①糊壳的胶黏剂选用不当:    ②胶黏剂老化,已无黏结能力;    ③涂抹时不均匀或有漏涂的部位。    解决方法:    ①要选择水分少、黏度高、黏结力强的黏结剂,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    ②严禁使用老化的胶黏剂糊制书壳;    ③涂抹胶黏剂时要适当,涂满、不溢、不花且无漏涂现象;    ④没有必要因书壳表面有空泡就撕拆返工,可用医务针管灌胶。首先用针将空泡扎破后注入胶黏剂,并用手将推进的胶液推平、推匀,再用刮板轻轻刮平,并将多余的胶黏剂刮出擦净。    3.书壳烫印后糊版(烫印图文模糊不清)    问题原因:    ①烫印版温度过高;    ②烫印压力过大;    ③烫印版过薄,被烫物料又硬又厚。    解决方法:    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②根据被烫物质地及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烫印压力;    ③根据被烫物质地确定烫印版厚度,最薄为1.5mm。    4.书壳烫印后花版(烫印后有漏底、未烫上的部位)    产生原因:    ①烫印版温度过低;    ②烫印压力过小;    ③烫印材料与被烫物黏结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    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②烫印压力应视被烫物质地而定,被烫物上的最小压力为0.3mm;    ③当烫印版温度过低或烫印压力过小时皆可进行微调。    5.烫印材料烫不上或烫后脱落    产生原因:    ①烫印版材料与被烫物不符;    ②烫印版温度过低;    ③烫印版过薄,烫印压力过小;    ④烫印材料本身无黏结能力。    解决方法:    ①根据被烫物质地正确选择烫印材料;    ②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③根据被烫物的质地与厚度,确定适当的烫印版厚度与烫印压力;    ④遇到烫印材料无黏结能力的情况时,应在被烫物的相应位置涂布助黏材料,以保证黏结的牢固。    6.烫印面四边留角(边沿处烫印不上或烫印模糊)    产生原因:    ①上烫印版时四边未黏结牢固;    ②烫印面积大,烫印压力小;    ③烫印版材质过软,烫印数量过多。    解决方法:    ①上烫印版时,要先将烫印版背面进行腐蚀并用粗砂纸打磨,再将间隔的黏结纸边打毛后再黏结,黏结好的烫印版压实、粘牢后再使用,特别要注意四边的黏结;    ②烫印面积越大,烫印压力越大,当烫印整版大幅面印迹时要加大烫印压力和烫印温度(略升高5℃即可);       ③烫印大幅面的书壳时,烫印版应选用铜板(红铜),而不是锌板,因为红铜板的传、散热及弹性都要比锌板好,且比锌板耐用,因此红铜板最适合大幅面图文的批量烫印。    7.烫压火印(无烫料的压印)不牢    产生原因:    ①烫印版温度过低;    ②烫印压力过小;    ③烫印时间过短;    ④烫印版过薄。    解决方法:    ①烫压火印的烫印版温度不能过低,一般只比有烫料的温度低5%一10:6(因为烫压火印的时间较长);    ②烫印压力不可过小.应根据被烫物质地而定,使印迹清晰、牢固又不糊版即可;    ③烫压火印的时间要比有烫科的烫印时间略长,一般要增加一倍,如果有烫料的烫印时间是0.7秒左右,那么烫压火印的时间就应在1.5秒左右。    套合加工以后    套合以后的加工包括套壳、压槽定型、扫衬、压平等内容。    1.套壳后三边飘口不一致    产生原因:    ①书壳材料规格与书芯开本尺寸不符合;    ②裁切尺寸误差超标;    ③组壳时不符合标准要求;    ④套壳不标准。    解决方法:    ①裁切各种材料的书封壳时,必须依照书芯开本尺寸、书芯实际厚度及造型进行,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不允许开料裁切;    ②各精装材料的裁切尺寸要求比较严格,一旦误差超标就不能再使用。依据国家CY/下质量标准:书芯允差为±1.5mm,纸板与中径板允差为±1mm,封面料允差为±2mm。裁切时只要不超出此范围便可得到合格品;    ③套壳时组壳很关键,如果组壳不符合要求,将导致三边飘口不一致,因此组壳时应有规矩板框。组壳的标准,为上下允差为1mm,左右允差为2mm。    2.书槽不牢固    产生原因:    ①套壳时中缝未涂抹胶黏剂;    ②未上压线板压沟槽;    ③压槽机的压槽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    ④压槽板线条规格不当。    解决方法:       ①套壳时中缝必须涂抹胶黏剂(不可溢出在纸板上);    ②套壳后必须压沟槽:    ③压槽机的温度应视封面材料而定; ④压槽板线条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要求,一般高度为3mm,宽度为4—5mm(顶端为圆头最佳);    ⑤压槽机压后的书册仍要上压槽板进行压槽定型,或直接上压槽板,压槽定型的时间一般为3个小时左右。    3.成品书的书壳向上翘曲不平    产生原因:    ①纸板选用不当;    ②胶黏剂选用不当;    ③工艺加工时外拉力大于内拉力。    解决方法:    ①书壳纸板应选用灰白色且具有轻、松、挺。平等特点的纸板;    ②胶黏剂应选择动物类胶黏剂中的骨胶(明胶更好,但价格昂贵),因为骨胶是具有水分少、干燥快。定型效果好.黏结力强等特点的热性胶;    ③加工时由于纸板与封面横、竖纹的影响.会造成书壳的翘曲变形,因此在扫衬时要使书壳的内拉力与外拉力平衡或大于外拉力,才能保证书壳套合后保持平整;    ④书壳糊制后不可烘干或暴晒,应自然干燥后立即堆积压平,以保持书壳内合理的水分及加工的顺利进行。    书壳翘曲问题一直是精装书装订加工的难题,但只要能保证做到以上4点,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扫衬压平干燥后环衬三边不粘或出荷叶边    产生原因:    ①胶黏剂使用不当;    ②扫衬后未压平。    解决方法:    ①扫衬时应根据书壳封面的质地正确选择胶黏剂;    ②扫衬后必须要压平。    5.成品书翻不开、摊不平    产生原因:    ①中缝尺寸留份过小;       ②套壳后没有压沟槽就扫衬,因此环衬定型拉紧,无法掀开、摊平;    ③中径尺寸过小。    解决方法:    ①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留出中缝尺寸,具体规定:方背假脊的中缝宽度应是两张纸板厚度加6mm或7mm槽宽,圆背的中缝宽度应是一张纸板厚度加6—7mm槽宽;    ②套壳后一定要先压沟槽再扫衬,以免环衬黏结牢固定型后,无法将书壳摊平;    ③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留出中径尺寸,具体规定:圆背应是弧长加两个中缝宽,方背假脊应是书背宽加两个纸板厚和两个中缝宽。    6.扫衬后书芯上下表面出现皱褶    产生原因:    ①扫衬时胶黏剂的水分出现渗透;    ②扫衬后的压平时间短或压力不够。    解决方法:    ①遇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在扫衬(涂抹胶黏剂)后应在环衬中间加垫一隔层覆膜纸,加垫时膜的一面朝下,纸的一面朝上,以吸收胶黏剂的水分,待成品检查后可将覆膜纸抽出留做下次用。    ②扫衬后必须压平,以防止环衬出现皱褶或黏结不牢。一般每一沓书(厚度为200mm)的压平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压力以能将书压紧。环衬压平为准。    7.吐衬(扫衬后前口溢出环衬纸边)    产生原因:    ①环衬纸收湿能力过大,胶黏剂涂抹后纸张涨出;    ②胶黏剂用量过大,涂抹次数过多;    ③未压沟槽就扫衬。    解决方法:    ①涂抹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如铜版纸等)时,胶黏剂用量不可过大,而要少而均匀,且涂抹次数不要过多;    ②套壳后一定要先压沟槽后扫衬,特别是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因为先压沟槽可将环衬压缩在书芯内(一条线宽),待扫衬时即使扫出一点也不会出现吐衬现象。

相关资讯

  • 油墨买1kg=2kg:知道油墨标准指标的重要性

    对于印刷油墨,我们也有自己的认识:   【要点1】ISO 12647 平版四色油墨标准…   【要点2】油墨一般特性检验与指标…   1. 厂牌/ 型号/ 颜色  2. 生产日期/ 存储期  3. 保质期限  4. 包装外观  5. 重量 ( 扣除铁罐重量)  6. 破损/ 变形   …

    2025/4/30 7:38:29
  • 五大高精度水墨彩印技巧,高清水印从业者及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必看!

    随着瓦楞纸品包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瓦楞纸箱的印刷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开始简单的一色、二色、三色,发展到应用广泛的四色、五色等叠印套色,再到目前的六色、七色、甚至八色的高清水墨彩印技术。针对这些印刷色组的增多,除了美化了纸箱包…

    2025/4/28 7:52:21
  • 高精度燃油滤纸的生产工艺

    一般的燃油滤清器采用星形滤纸折叠结构,在这类燃油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和塑料或金属滤清器的两端连接,污油进入后,由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过滤后到达中心,洁净的燃油流出。这种滤纸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滤纸。  更高端的发动机则采用高精度滤纸,螺旋式燃油过滤器…

    2025/4/24 8:06:11
  • 开胶散页问题的解决方案

    2016年“3•15”质检活动首次提出了解决开胶散页问题的“一提高”要求。针对出版物质量管理的“痛点”:开胶散页问题,总局发挥了协作优势,组织专项攻关,进行了原因分析,编写了解决方案,效果显著。  据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品中“开胶散页”问题大幅下降,比上一年…

    2025/4/24 8:05:09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