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省工商局部署了从9月到年底前针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六项专项执法活动,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流通领域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快速检测手段,重点加强农药兽药残留、甲醛含量、水分含量等的督查,依法查处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
———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对散装食品以及现场加工制作食品,重点加强配料成分、微生物含量以及禁用工业化学品等的督检;对包装食品,依据国家强制标准,重点加强对合格证、保质期、添加剂、理化指标等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要按照有关规定依法查处。
———猪肉质量安全整治。销售猪肉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和超市,必须从合法规范的定点生猪屠宰企业进货,签订协议,实行"场厂挂钩"、"协议准入 "、"强制退出"等制度,未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严格猪肉市场准入,采取驻场检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对猪肉批发市场进行重点监管,把好猪肉进货质量关。凡发现在市场内销售非定点屠宰企业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高温猪肉"、注水猪肉等,要按照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进京产品、与奥运有关的产品、危险化学品、进出口产品等,主要检查产品合格证明以及是否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是否有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对实施3C认证的产品,重点检查其是否加贴了3C认证标志及是否伪造或者冒用3C标志。同时,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主要检测安全性能、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项目。加大对制假售假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对售假问题突出的市场,抓住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切断假货流通渠道,摧毁假货集散地,切实保障流通环节产品市场消费安全。
———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加大对外商采购比较集中的市场的日常巡查力度,严格检查市场内重点产品的商标、广告、包装、标识。对进口食品,重点加强对合格证、保质期、进口相关手续和有效成分含量的监督检查,严禁销售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依法查处进口产品中的不合格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其它违法行为。
———药品医疗广告整治。坚决查处夸大功能、保证疗效、保证治愈以及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证明、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等违法广告。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