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曼罗兰是第一家向业界推出联机上光的印刷机制造厂商,受到了包装和一般商业印刷商的欢迎。从此,不需额外的工序,就可以通过上光增强包装和高级小册子的多种效果,包括光泽及表面保护。近年来,曼罗兰不断地扩展涂料增强效果的应用范围:金色、银色、珠光效果、特殊光泽或磨砂效果、防护、浮凸、香味等等——所有这些涂料都可以按照指定厚度联机涂布。这些发展背后的推动力来源于有两个上光机组的印刷机的出现,采用封闭型刮刀或者网纹辊涂布技术。现在,这些技术反映在所有曼罗兰印刷机上,全部曼罗兰印刷机都可以配置经济、符合环保的系统。使用水基分散涂料的联机上光已成为标准应用。专色上光确实能够增强印品的外观效果。若要求特别高的光泽,紫外线(UV)涂料上光渐受欢迎。这类上光涂层耐摩擦,不仅提供良好的保护层,而且光亮的表面使其在视觉上十分吸引人。包装印刷商对这些优点非常感兴趣。因此,当中等幅面印刷机证明了这些改革(两个上光机组加上多个干燥装置,分别做初步干燥、机组间干燥以及机尾干燥)的成效时,大幅面印刷机自然提供这个特别的增强结构。大幅面印刷机用户一般对在折叠纸盒生产当中,使用普通油墨印刷之后做紫外线(UV)上光的方法非常感兴趣。 1 封闭型刮刀提供均匀的墨膜厚度 曼罗兰与其客户及供应伙伴合作,在1993年开发出封闭型刮刀的方法,这种方法确保了上光涂层的厚度极为均匀。有着不同承载量的网纹辊,能够保证获得准确的上光量,并且可以重复地进行。辊所承载的涂料量因工作不同而不同,正常的规定是每平方米在6~30cm3之间。实际上,只有上述标称承载量的25%~35%的湿涂料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网纹辊表面不同的网线情况,使得机器能够转移不同要求的涂料量。良好的循环系统是重要因素。涂层稳定的质量与涂料的进量、存储量、以及泵送原理,加上温度的稳定性有关,这些因素一定要与所使用的上光机组匹配。 2 用反射光测量光泽 可选用某个反射角度来测量光泽。“镜表面”反射100%的光。由于涂层表面只反射一部分光,考虑到光泽程度,必须选择测量的角度,从而提供可信赖的光泽变化的数据。测量的角度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颜料渗入深处,有分散现象。人眼在黑色背景下对光泽的反应较为强烈。 3 耐划性以及粘结度的测试 涂层的耐划性以及粘结度是印后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表现印刷品耐用程度的重要因素。用户有时用不科学的方法判断这些特性,例如用指甲刮试或用胶带粘试。这些都是主观判断方法,主要依赖每个客户的评判,没有可度量的数据,但却可以用来作为参考。没有客观的测试条件,生产后,涂层的粘结度如不是经过多日之后,还保持稳定的话,就只能维持数小时。在此期间,油墨氧化干燥,导致产生气体,在墨层与涂料层之间集结,从而破坏粘结。因此,只有在完成印刷后数天,来检查粘结度,方为合理。丙酮十分适合用来测试紫外线(UV)涂层的固化程度。方法是用浸透丙酮的布块在涂层上面擦拭,若固化不良,涂层会被溶解。德国印刷协会(FOGRA)推荐一些测试装置,用以检查抗剥离以及抗粘结成块的能力。印刷品的抵抗力,可以依据“德国工业标准”DIN 16524以及DIN 16525所提供的方法测试。 4 承印物是基本元素 影响上光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基本材料、机器涂布的方法以及这些因素的质量和均匀性。在我们的测试中,使用了八种不同质量的承印物。包括回收再生材料(GT及GD)以及新纤维材料(GC)。这些材料,不仅等级不同,机器涂布的质量也不相同。通常做两次或三次机器涂布,涂布的工具包括刮刀辊、气刷、气刀和粘膜机。(注:为了避免混乱,我们必须区分不同的涂料。在造纸厂内加在纸或纸板上的涂料(粉剂)以及增强印刷品效果的涂料即上光涂料,为了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有用的测试,所用每种材料的厚度相同。在不同等级的纸上,粉剂的涂布次数对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再生材料加两次机上涂布的效果较机上三次涂布的效果差得多。新纤维造的纸板,只涂布两次再上胶,其表面平滑,有着像涂布三次的光泽。机上涂布的表面硬度对光泽也有影响——硬的涂布工具能产生更为平滑的表面,增加光泽。 根据吸水性和吸油性预测可能达到的光泽度,并非有用。在实验室里,在使用上光涂布处理后,不同等级纸板的光泽特性比联机紫外线(UV)上光更为实用。 依据油墨和涂料的使用量,承印物本身的特性对光泽程度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粉剂涂布表面的平滑性和吸收性决定涂层的效果。等级高的纸板,表面具有一致的平滑度,虽然轻微的变化是无可避免的,特别是天然原料制造的纸板,但也影响光泽。 纸板的等级对结果的影响高达30%。要注意的是:即使增加涂料量可以减少光泽度的差异,但是本测试与涂料的等级无关(因采用不同生产商的涂料)。 另一方面,三次机上涂布纸板每次使用相同量的涂料可获得较好的平滑表面。三次机上涂布材料间的差异,可以说是由于机上涂布粉剂的配方、涂布工具以及处理顺序而造成的。(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