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选择合适的油墨非常重要 油墨对上光涂层有两种不良影响: 由于油墨的排斥,印张印刷区域上打底用分散型涂料的水分不能被承印物充分吸收。因此,油墨与涂料混合的程度取决于两者的粘度。 刚刚印刷的油墨,开始其干燥过程,即使第二层涂料—紫外线(UV)涂料已经变硬,其干燥仍然继续在下面进行。由此会导致涂层表面变形,并可能受到氧化干燥时生成物的影响。这些反应使光泽度降低,并破坏粘结。 由于上述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紫外线(UV)上光的光泽度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油墨类型。为了保证一定的光泽度,应使用快速吸收型油墨。但是,可能会产生墨斑,限制吸收量。当第一个印刷单元采用特快吸收型油墨,随后的印刷单元中,油墨分裂转移到橡皮布上,产生墨斑。因此,不同的情况要分别对待处理。印刷时应该尽量少地使用润版液,这样可以减少油墨在橡皮布上的堆积,从而减轻产生墨斑的危险。所选用的油墨,对收纸堆产生背面蹭脏的情形也有一定的关系。 6 打底材料 在普通油墨上进行联机紫外线(UV)上光,通常先用分散型涂料打底。普通胶印油墨和紫外线(UV)涂料是不兼容的化学品,而这个“中间涂层”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湿叠湿的形式涂布于印张之上。水基分散合成溶液含有40%~45%的固体,随温度变化的粘度可以通过加水调整。 分散型涂料一旦施加于印张之上,相当分量的水分一定被吸入承印物内,一些则挥发消失。只有在这个时候,聚合物才开始其结合作用,形成致密的涂料膜。所以在联机生产过程中,打底材料必须能够尽快干燥。可以达到的干燥速度、灵活性、渗入能力、叠印力、粘度、光泽度以及粘结度等取决于基层材料及所用添加剂。 从不同类型打底材料的使用和使用数量的增加,可以清楚地看出打底材料的重要功能。特别是在油墨覆盖量高的表面,打底材料的影响更为显著。 用18cm3/m3网纹辊替换13m3/m3网纹辊,紫外线(UV)涂层较为光滑,光泽度更高。在高覆盖率的表面,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我们容易辨认不同类型打底材料的影响。在200%实地表面严重的变形情况只有在使用软质打底材料时才能见到。硬质的打底材料在未进行紫外线(UV)上光之前,看起来已经有一个平滑的表面。但是,耐划性却降低。使用量越小时,打底材料类型的影响越大。这些测试清楚地表明,在上光机组间的干燥极为重要。如果在紫外线(UV)上光之前,干燥时间和干燥程度不足,即使用最好的打底材料和最佳的用量,也不能达到最佳的光泽。因此,使用两个上光机组上光,推荐使用一个延伸干燥部件。 7 紫外线(UV)上光涂料 现在,胶印中多用化学基硬化紫外线(UV)上光涂层。这些紫外线(UV)涂料含有连接料、反应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在紫外(UV)光照射下,发生网络化反应,使涂料固化。紫外(UV)光使光引发剂释放出化学基,引致丙烯酸盐聚合,形成长链网状联接。氧气却阻碍这个反应。 对于阳离子硬化涂料,紫外(UV)光引发离子形成,连锁反应形成硬化。由于固化的连续性,虽然固化速度较慢,但可彻底固化。阳离子硬化紫外线(UV)上光涂层的方法多用于食品包装方面,因为他们没有气味且硬化彻底。我们的测试着重于化学基硬化紫外线(UV)上光涂层。 增加UV涂料用量可以提高光泽,效果却不如增加打底料用量的好。测试时,把UV涂料量从20cm3/m3增加至30ccm3/m3,无论油墨覆盖率有多大,光泽增加至少10点。决定UV涂料用量时,不要忘记,由于粘度的原因,如果用量太大的话,难以流畅地涂布。把UV涂料加热至40℃,可以加强流动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光泽。 另外网纹辊的几何形状也影响涂料的流动。除承载量以外,网线数也起作用。只有无泡沫的涂层,才能产生良好的光泽效果。当网纹辊网穴内盛满涂料时,细小的气泡在涂料内形成微泡沫。这种情况可以加消泡剂改善,加之合理组合的涂料循环系统,确保不会把涂料搅拌过度。(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