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印后技术

浅谈油墨印后过程引发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2008/10/1 12:18:18 人评论

印刷品上留有的印迹是由油墨形成,油墨是印刷用的着色剂,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对印刷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当油墨性能不适合印刷时,会引起工艺上一系列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的进行和产品的质量。印刷操作者必须改变油墨的某些性能,以适应印刷的需要,但有些故障不单是由油墨造成的,还与其他因素相关,所以印刷操作者必须认真分析正确的处理。本文就油墨印后过程引发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印迹干燥慢

  现象及原因:印迹从印版经过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以后,一般要求在10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干燥,以利于后色印刷或者成品检验出厂,一旦发生印迹慢干,这不仅使下一色无法套印,而且又极易使印刷品背面粘脏。印迹的干燥有氧化结膜、纸张吸收、水份蒸发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正确掌握操作,事先预防。常见印迹慢干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纸张PH值在6以下。
  (2)水斗PH值在3以下。
  (3)版面水大,墨大造成油墨乳化严重。
  (4)车间温度低.相对湿度高于75%以上。
  (5)纸张的吸收性差。
  (6)油墨内掺入调墨油、撤粘剂等辅助料太多。
  (7)燥油用量太少。

  处理方法:

  (1)为防止印刷品出现慢干现象,应减低堆放印品高度,抖松纸堆,半成品透风可使空气渗入堆放的纸中,缩短其氧化结膜的时间。

  (2)如印件急需,用原图文印版进行燥油套印,配方为维力油70%,燥油30%。

  (3)为防止不利干燥的因素,加放适量燥油,燥油的用量为:冬天比夏天多放,后一色比前一色多放,冲淡墨比未冲淡墨多加放。

  二、套色印不上

  现象及原因:油墨内加入了过量的燥油或是半成品堆放时间过长,造成过快干燥使印迹表面产生玻璃化现象,印迹表面过分光滑,失去吸附能力,后一色印不上去。这种故障常见于满版实地,特别是黄版(墨)或线条花纹印品。

  处理方法:

  (1)预防为主,对容易产生玻璃化的黄墨预先加入适量的维利油,康邦,碳酸镁粉等辅助料,使其表面结膜粗糙或延长干燥时间。

  (2)若玻璃化现象已经产生,后一色印不上时,如果产品数量少,可用软布蘸碳酸镁粉在每一张的表面墨膜上轻轻揩擦,然后再套下一色,如果数量较大,可边套烧碱水边套色进行印刷。

  三、背面粘脏

  现象及原因:背面粘脏指半成品或成品进入收纸堆后,背面被下一张印张上的油墨粘脏。造成背面粘赃的原因是。

  (1)纸张表面过于光滑。
  (2)油墨太稀薄。
  (3)版面水大墨大。
  (4)油墨色质太淡。 
  (5)印刷压力太轻。

  处理方法:

  (1)在印刷过程中不可有水大墨大现象的发生,控制好版面水份,墨色变深,减少墨斗输墨量。若减小水份后产生油腻或糊版,应清洁水辊或更换新水辊,或者适当加强水斗药水的酸度和放些阿拉伯树胶液。

  (2)油墨调得太稀薄易粘脏印品背面,应调换新墨或调入部分新墨,以增加油墨粘度。

  (3)淡复色墨的使用,常见于淡红,淡兰,淡茶,淡灰墨的调配,宜深调些,提高其色质,避免印刷者因觉得墨色太淡,为达到样品色相要求而人为加大输墨量,导致墨层印得太厚产生印品背面粘脏。

  (4)印刷过程中,橡皮滚筒向纸张进行图文转印时要保证足够的印刷压力,使油墨在橡皮布表面彻底转印,避免印刷品背面粘脏。

四、粉化

  现象及原因:油墨粉化是指半成品或成品干燥后,墨层不能和纸面很好的结合,轻微磨擦,其表面的颜料颗粒就象粉样脱落。这种粉化现象除了水斗药水酸性太高及含表面活性物质太多外,纸张和油墨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常见油墨粉化有如下原因:

  (1)油墨的粘着力太小加上纸张表面比较光滑,使墨层和纸张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墨层从纸面上擦落。

  (2)油墨太稀薄,其连结料很容易被纸张吸收,大量的连结料渗透到纸内,促使油墨中连结料与颜料成分离状态,造成颜料颗粒浮于纸面上,颜料失去连结料的粘附,其连结程度降低,从而不能良好地附着在纸面,引起脱落。

  (3)使用的油墨乳化严重,不但降低粘度,干燥速度,增大渗透量,更重要的是乳化了的油墨结膜后不能与纸面很好的结合,附着力较差,而且膜层坚固程度极差,轻微的擦动就会使膜层破裂而脱落。

  (4)铜版纸是在原纸上涂布涂料而成,涂料和原纸都有较强的吸收性,而且纸质较厚,能吸收大量的连结料,加之涂层表面光滑,孔隙极细,不可能将颜料一起吸入,起到了过滤层的作用,导致颜料颗粒浮于纸面,因缺少连结料的包裹而脱落。

  处理方法:

  (1)不用吸收性较强的铜版纸(吸收性在30秒以下)印刷产品,否则必须用附着力强的树脂油墨来印刷。

  (2)适量加入0号调墨油或附着剂,以增强油墨对纸面的附着力。

  (3)控制油墨的乳化,版面用水量要小。经常测定水斗溶液PH值,并调整到需要值,燥油要随用随加,减少油墨乳化以便于掌握干燥时间。

  (4)已经产生粉化的精细产品,可采用上光或贴膜办法来解决。

  五、油墨泛色

  现象及原因:油墨泛色即油墨色相改变,色泽发生变化,使印刷品失去应有的艺术价值,常见的有金红泛黑、天兰泛兰、孔雀兰和淡兰泛黄。

  黄墨和透明黄色泽消失,以及半成品或成品堆放发热引起的泛色。造成上述弊病原因是:

  (1)油墨颜料本身不稳定。
  (2)酸性药水渗入油墨后泛色。
  (3)氧化发热反应。

  处理方法:

  (1)油性金红油墨使用时,颜料粉遇铁产生化学反应,色相极易泛黑,改用树脂性油墨,叫避免泛色现象。

  (2)天兰墨印在纸上几天以后会泛红,而且墨色看起来比原来深,这种现象要注意,在碰到大宗产品分批次印刷时,墨色的调制配方必须前后一致,不可随意变动,以免造成产品色相不一致。

  (3)孔雀兰,淡兰墨遇铬酸水斗药液,墨色极易泛黄,可改用白药水。

  (4)日光光照可使成品褪色,可在印刷好的纸面上光或贴膜解决。

  (5)半成品或成品在堆放过程当中,易产生极大的热量,其中间又缺氧,时间稍长,产品会发热变暗,应以预防为主,产品堆放不宜过高,并应保证4-6小时通风一次,以加速纸张之间的空气流动,帮助其扩散热量并缩短氧化结膜的时间。

  (6)减少使用钴燥油(即402红燥油),因为红燥油受热后容易使油墨的色相变暗。

 六、油墨透印

  现象及原因:印件的油墨部分渗透到纸张背面,在纸张背面有明显的印迹图纹或有油渍,特别对需要双面印刷的产品,危害性较大。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产品印件透印,除了纸张本身太薄或具有透明度外,常见油墨透印的原因如下:

  (1)油墨太稀薄,含连结料太多,大量的连结料被纸张吸收并渗透到纸张的背面。

  (2)油墨内的不干性连结料太多,太多的不干性连结料会使纸张表面氧化结膜减慢,而渗透干燥加速,大量的连结料就渗入到纸内而透印到背面。

  (3)油墨印得过厚,干燥太慢,同样使连结料大量渗入到纸内而透印到背面。

  (4)油墨中含有的油性颜料溶于连接料中,印刷过程中颜料跟着连结料一同透印到纸内而透印到印品的背面。

  处理方法:

  如果在印刷的产品上已出现了透印,就没有办法补救,只有事先做好预防,杜绝透印现象的发生。

   (1)油墨内适当加入0号调墨油,增加其粘力。

  (2)不选用不干性的油料作连结料,并减少不干性或渗透性强的辅料的比份。

  (3)提高油墨的色值,使印迹墨层减薄,并加速干燥。

  (4)如颜料是油溶性的,最好改用树脂型油墨印刷。

  七、印刷品光泽

  现象及原因:印刷品是艺术复制的再现,应色泽鲜艳,层次分明,有强烈的质地感,空间感和物质感,反之,印刷品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常见影响印品光泽的原因如下:

  (1)印刷使用低档油墨,产品成色后光泽性差(低档产品除外)。

  (2)纸张表面粗糙,纤维间隙越大,对连结料的吸收能力也越强,油墨转移到纸张后,连结料在未结膜的情况下,被纸张纤维吸收了大部分,剩下油墨的颜料颗粒附在纸张表面,因此使产品暗淡无光。

  处理方法:

  如何使印刷的产品有较好的光泽,实际操作经验告诉我们,印品光泽的获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油墨本身的光泽是最基本的要素,在高档精细产品印刷时,油墨要选择高档快干亮光油墨印刷,以获得最佳光泽。

  (2)印刷时在油墨中适当加入燥油,以帮助油墨表面的良好结膜,从而使产品获得适当的光泽。要正确掌握红,白燥油的性能和用量,选择燥油的种类和用量对光泽有一定影响,402号红燥油主要由荼酸钴组成,催干作用是以表面氧化结膜为主,催干速度快,约为白燥油的23倍,一般在红墨和黑墨中加放,中兰和深兰也可以用。特别是同一种印品的后几色,若能最大限度地加放红燥油,这对增加印品的光泽会有良好的作用。黄版作为第一色序时,不宜加放红燥油,因为红燥油的颜色会改变黄墨的色相,其次是黄墨量最大,过于干燥极易发生玻璃化现象。白燥油是钴、锰、铅的金属盐类的混合物,具有全面催干的作用,但是不及红燥油强烈,正确地加入白燥油的用量对增加印刷品的光泽会有效果。

  (3)给完工的成品表面上亮光油或贴膜。

  油墨是通过颜料,连结料和附加剂混合研磨而成的结构复杂的胶体,其性质主要是由颜料和连结料的特性决定的。它通过挥发,渗透和氧化结膜三种形式来完成印刷品印迹的干燥,作为印刷的主要材料,了解油墨组成,熟悉油墨的性能,正确掌握油墨的使用方法,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