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外造纸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其势头之猛、起点之高、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近期中国引进外资一个格外抢眼的亮点。仅从南方沿海省份的几个讯息便可窥见一斑:印尼金光集团在江苏镇江135万t造纸项目启动,目前已有2台35t纸机投产;韩国、美国合资的上海韩松潜力公司年产12万t新闻纸的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最后规模将达55万t;印尼金鹰集团在常熟独资兴建的年产30万t印刷纸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欧洲财团投资的江苏紫兴纸业年产10万t高档文化纸,投产后产销平衡,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工程投资;泰国顺和成集团在广东投资额达6.2亿美元,其中5.2亿美元投资15万t纸浆厂和12万t纸张厂;新加坡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现正在广东申报投资12.8亿美元,建设60万t木浆制纸企业;全球最大新闻纸生产商的加拿大阿比提比公司正谋求在福建的投资项目…… 为什么短短的两三年间世界纸业巨头突然如此青睐中国?外资纸厂在中国发展的前景如何?它又将对中国纸业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于这些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此作个粗浅的分析,以资商榷。 1 原因 1.1 中国纸张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中国有12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人均用纸量处于较低水平。据最新统计,全国人均用纸量在26kg左右,与世界人均55kg的平均水平差距甚远,与发达国家人均100kg的水平就更无法相提并论了。差距就是潜力,起点愈低,发展的空间就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纸张消费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近10年,中国的纸及纸制品的消费年平均递增率为10.6%,超过世界年平均递增率3.1%两倍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的纸及纸制品的消费仍将保持5%~6%的年增长率。高增长率和12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基数,将构成一个巨大的纸品消费市场,只要人均增加消费1kg,全国就要增加消费量120万t,可想而知,这个市场是多么地富有吸引力。 然而,发明造纸术的国度造纸业却落后了。由于森林资源匮乏,我国选择了以草浆为主要造纸原料的产业路线,木材造纸仅占总产量的14%左右。这与国际上以木浆为主流的产业路线相比,在原料结构上已是先天不足。同时,我国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消耗高,污染大,而且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有50%的产品属低档产品。造纸业的下游产业如印刷、包装、新闻出版等行业由于投资资金较少和建设周期较短,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对纸张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产纸已难以满足其需要。因此,进口纸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优越的价格性能比昂首挺进中国市场,且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1995年是302万t,1996年为450万t,1997年达525万t,1998年上升到577万t,预计1999年将突破600万t。这些年,世界纸业市场高档纸是主流,但供大于求;而中国纸张市场高档纸却是求大于供,正好与世界市场形成反差。精明的纸业巨头自然不会放过其中的无限商机。 1.2 国际竞争促使投资中国纸业的战略形成 中国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快了融入世界市场的步伐,其纸张市场无可避免要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我们的造纸业在世界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首先,世界纸业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中国市场。1994年,国际纸张价格随着纸浆价格上涨而上扬,而中国纸浆和纸张价格变化却不大,仍处于低价位,于是,外商纷纷来中国购买纸浆和纸张,致使国内纸张骤然紧俏。一时之间“洛阳纸贵”,纸张价格在半年中上涨了60%~80%,且供不应求,报纸和教材用纸都难以保障。各地连连告急,最后由政府部门出面干预协调才度过危机。市场变幻莫测,1995年下半年国际纸、浆价格下调,又带动中国纸张价格下调,销售市场疲软。 其次,纸张市场竞争加剧。1997年,加拿大、美国、韩国等7国为占领中国市场,不惜以每吨比本土低120~180美元的价格向中国倾销新闻纸,使进口新闻纸的价格从每吨649美元下降到350美元。当年中国共进口了新闻纸45万t,占全年总用量的50%,几乎使中国新闻纸企业生产陷于停顿。为此,国内9家新闻纸生产企业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申请,并最终胜诉,中国决定对从加拿大、美国、韩国进口的新闻纸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从9%调至78%。(未完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