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本人出身乃诗人,且擅书法,生活中无日不与纸接触。对纸的体验,当比一般工匠熟悉深透。对纸笺的改进要求也比一法造纸户和工匠急切而有见地,因工匠们仅有造纸的技术和经验,却缺乏用纸的体会,这便是薛对产生改进纪纸的基础。 薛涛对造纸并非内行,以她出人幕府的身份,说她以造纸为业也还未必、但雇工办起家庭造纸小作坊,作为改进浅纸的实验。同时作为副业是可信的。造纸工序是较复杂的,这些工序有:砍、捶、捆、泡、铡、煮、浆、碾、洗、滤、透发、抄、揭、晒,以及设色等。这当中薛涛不免要参与一些轻微劳动,如揭、晒、设色之类的过程中,从而学到一些知识,也受到一些启发,同时由于居于浣花造纸中心,左邻右舍都是造纸户,耳流目染,观看揣摩,其中所长所担,她都了然于胸。薛涛是聪明异常的人,对于造纸之法是不难学会的,这就给薛涛改进笺纸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四、薛涛制浅之功不可没 古自中青联,上联云: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达摩画、屈子离石、古今绝艺。古人将赵群结列人古今绝艺,显然不是凑数。薛涛笺也绝非小玩艺,当有其独到之处。 据《唐音要生》载:诗笺始薛涛,涛好制小诗,惜纸长剩,命匠狭小之,时谓便,因行用。其笺染演作十色,故诗家有十样变笺之语。《牧竖闲谈》载:浇花人多造十色彩笺,于是薛涛另模新样,小幅松花纸,多用题诗。《往都谈资》载:日笺古巳有名,至唐而后盛,至薛诗而后精一。 据上记述,使我们明确了以下事实:薛涛侨止百花潭,并非为避城市繁嚣,而是从事制笺。所谓“躬撰深红小笺”是说她亲身参与纸工的操作;“另模新样”是说她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至唐而后盛,至薛涛而后精”,这说明是薛涛改进的结果。薛涛笺的改进、制作,显然是薛涛和造纸工匠们共同努力制成。而薛涛在改进过程中所起的工程师作用是应该肯定的,这使我们想起,抗战中成都纸源奇缺而粗劣,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两次到夹江深入纸乡两月余,与纸农共同研讨造纸技术,亲自设计纹帘,改进幅尺,循古代工艺,渗人纤维制成有云纹暗花和有大风堂宇样的书画纸和莲花笺,风廉一时。可以设想薛涛也可能鉴于当时纸张粗劣,漫无规格,因而萌发设家庭造纸作坊实验改进,与工匠们一同研讨,亲自设计图案和制作方法。由此可见,古今书画家,对纸张的关切基本相同。 然而过去有人显然出于对薛涛的偏见而因人废享,对薛涛的作为妄加贬低、淡化。说薛涛不过是薛涛命匠狭小之,即以大裁小,既非躬亲自撰,更非以此为业,如此等等。把薛涛对浅纸的革新改进的一件大事,淡化到若无其事。还有一说:古代对薛涛制浅的记述如(考槃余事》、《牧竖闲谈》等不确切,以致后人误将薛涛为制笺名手。 我们认为上述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历代对薛涛笑的记载不尽确切,但也不能说全用无稽。尽管记载不确,然而事实却存在。如果薛涛仅仅是简单地命工人将纸以大裁小的话,就不会仅因此即名传千古,院花人也不会因此就将一条溪流以薛涛名命名来纪念她了。如果薛涛在造纸制笺上没有显著的功绩,决不可能享受如此殊荣的。(未完待续)
相关资讯
-
对于印刷油墨,我们也有自己的认识: 【要点1】ISO 12647 平版四色油墨标准… 【要点2】油墨一般特性检验与指标… 1. 厂牌/ 型号/ 颜色 2. 生产日期/ 存储期 3. 保质期限 4. 包装外观 5. 重量 ( 扣除铁罐重量) 6. 破损/ 变形 …
2025/4/30 7:38:29
-
随着瓦楞纸品包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瓦楞纸箱的印刷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开始简单的一色、二色、三色,发展到应用广泛的四色、五色等叠印套色,再到目前的六色、七色、甚至八色的高清水墨彩印技术。针对这些印刷色组的增多,除了美化了纸箱包…
2025/4/28 7:52:21
-
一般的燃油滤清器采用星形滤纸折叠结构,在这类燃油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和塑料或金属滤清器的两端连接,污油进入后,由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过滤后到达中心,洁净的燃油流出。这种滤纸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滤纸。 更高端的发动机则采用高精度滤纸,螺旋式燃油过滤器…
2025/4/24 8:06:11
-
2016年“3•15”质检活动首次提出了解决开胶散页问题的“一提高”要求。针对出版物质量管理的“痛点”:开胶散页问题,总局发挥了协作优势,组织专项攻关,进行了原因分析,编写了解决方案,效果显著。 据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品中“开胶散页”问题大幅下降,比上一年…
2025/4/24 8:05:09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