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胶印

如何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出版成本的核算是出版社实行经济核算的一项主要内容。出版社在进行编辑出版活动中所支出的各种各样的费用,构成出版物的成本。出版部负责的图书成本核算是直接成本,这部分即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及出版损失费。   印制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出版人员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出版社也被无例外地推向了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们提供了降低成本的可能。过去,印刷厂都是国营企业,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乡镇、私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是承揽业务的竞争。出版社成了“上帝”,占领了买方市场。就连少数民族文字排版印刷这一部分也摆脱了只能靠一家印厂完成的困境。过去少数民族文字排版比汉文排版工价要高上20%-30%,由于民族文字的图书针对性很强,市场需求范围小,因此形成印数少的特点,造成了高成本。现在由于先进技术的引进,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民族文字排版软件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降低印制成本成为了可能。   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一方面要从自我做起,要从点滴抓起,挖掘内部潜力。一方面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善于捕捉信息,包括新的价格、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挖掘外部的潜力。同时要在保证印制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不可为降低成本粗制滥造,对读者不负责,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挖掘内部潜力,首先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价表。严格审查,认真核算计价单。我们根据北京市工价表,根据市场一般价格的现状,根据各印刷厂不同的要求,与厂家共同协商制定出各项目的收费标准,先是采取北京市工价表1992年-1994年之间价,然后随着印刷业务的再次升温进而解决我社印量少而造成费用高的问题,又一次协商将工价表中不足5000册按5000册印刷收费改为不足2500册按2500册收费,超过2500册后按实际收费,装订费由不足4000册按4000册收费改为不足2000册按2000册收费。这样印刷和装订成本各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材料费是成本中一大部分。控制好材料的购买价格,控制好材料的使用数量,将会使成本降低。我们在材料选购上坚持货比三家,进纸量的多少以尽量少占压资金、少库存甚至零库存为原则,并要关注未来纸张市场的行情。在材料的使用上,计算数量精确,尽量减少加放,是降低成本可行的办法。例如在精装封面的用料方面,以往就是按一米估算出几本书,大致算出用料。随着各室的承包,降低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就提出了精确计算的方法,指导印制人员改进。精装材料常用的是漆布和胶化纸。其规格不是一米长,而是一卷50米、100米,因此按米估算是不合理的。如果出4本书是90公分,那10公分是多算的,1000本书就多用25米。加放数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同时也是伸缩性很大的。注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挖掘外部潜力,尽量减少加放,也会积少成多。比如铜版纸,目前大量地使用进口铜版纸。它的包装好,在运输过程中不致残,纸本身质量好,裁切规矩,几乎没有损耗,同时由于机器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化代替了人工调控,相应减少了过轮纸的数量,减少了调整墨量所加的纸张。因此减少加放也成为必然趋势。在印刷厂剧增的今天,减少加放也是承揽印刷业务的一个筹码。现在彩色印刷加放已由原来120方/色减少到60方/色。一般4色印刷一次可以减少近200元。以我社每年平均出400种书计算,每年节约近8万元。   作为一名出版印制人员应具有全面的出版印制业务知识,善于发现和捕捉新的信息,挖掘外部的潜力。4色对开胶印机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墨色鲜艳、套色准确、清晰度高。对于我们民族图书的封面来说就显得印数太少,不好印,墨色还没达到最好就已经印完了。9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大8开4色进口胶印机。我们捕捉到这个信息,开始关注。这种机型很适合印封面,印短版活,这正符合我们的特点。当厂家找上门来谈业务时就一拍即合。追求合理的印刷方法大大加速了出书时间,提高了图书质量,保持了较低的成本。   降低成本应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质量一是内在质量即选题及编辑加工的质量,二是外在的质量即图书的排版、印刷、装订、材料的质量。如果图书选题不对路,书滞销,存放在库里,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成本。如果一本书错误百出,甚至出现严重的政治性问题,再降低了成本也只能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政治影响。印装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也必然加大成本。比如在排版出片过程中,贪图便宜,出来的软片字不实,整体不匀,有时缺笔道等等,看似省了几个钱,但印出的书不能要,损失是成倍的。没有了质量造成了返工,还谈什么降低成本呢。所以质量是生命线。降低成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新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加入WTO后,出版业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加大前进的步伐,迅速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迎接出版业的未来。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