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代表性的有AGFa推出的Apogee Series2,Heidelberg公司推出的Prinergy等等。Dainippon Printing公司的Prepres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也称为DNP FLOW以及其他公司展出的系统;拟在实现自动套准、墨量预设以及印后加工高效自动化的,建立在CIP3标准上的印前到印刷甚至到印后环节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有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公司的CIP3 Compatible PPC Server Interface,Heidel-berg公司推出的CPC32-CIP3:Prepress Interface以及Komori公司推出的HIPER系统Highly Intelligent Printing for Economic Reengineering等等;以系统整合为背景,贯穿印前-印刷-印后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有Heidelberg公司推出的,以Delta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工作流程,Fuji Film公司推出的拟在实现系统各个组件之间一致性的数字式工作流程Valiano Flexfile System以及以数据库和网络为技术背景,对应不同使用用途的AGE Advanced Graphic arts Evolution,Danippon Screen公司推出的对应于网络化的智能型RIP:True Flow以及AGFA公司、Scitex公司推出的数字式工作流程。
尽管各个产品针对的专业领域和覆盖的范围都不尽相同,但普遍都趋向采用PDF作为数据格式,主要原因是PDF格式非常适合于数字页面的传送,而且这种传送以及传送结果不依赖生成这些数字页面的软件和硬件平台。这在今天的网络出版/印刷以及网络化图文数据库的再利用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整合系统生产以及管理的另一个基础是系统组件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印刷和印后设备在这个方面的进展尤其引人注目,构成了近几年这个领域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印刷机操作和管理自动化的主要目的是使印刷机能够融入一体化的整合生产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印刷机的生产效率,强化质量监控和管理,减少废品率。上版自动化不但大幅度减少了上版时间和强度,而且使套印更加准确和容易实现;墨量在机自动监控和调整系统保证了印刷过程中版面印刷密度的高度一致性;墨量预设系统使油墨的设定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构筑了印前系统与印刷机械连接的桥梁,大幅度地减少了过版纸的数量。特别是印刷机油墨的预先设定已经开始通过CIP3-PPF格式,按网络方式直接从印前系统获取版面油墨影像统计分布数据,而不再通过扫描印版的中介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Heidelberg公司推出的CPC32-CIP3 Pre-press Interface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印刷机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在数据传输和控制上已经开始与印前系统融合。印后加工设备的数字化不仅指设备的控制按照数字方式进行,而更多地是指实现数字化控制后,自动化的印后设备可以从印前系统中获取有关印后加工的必要数据,如,产品尺寸、裁切线和折页线位置等数据,以便完成有关设备的预设和调整,减少准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1999年在日本举行的IGAS展览会上,Horizon InternationaL公司推出的数字式装订系统Computer Aided Binding System CABS System,On-demand Binding System以及In-line Perfect Binding System,Fuji Xerox公司推出的书籍按需生产系统方案BOD Solution中的联动装订设备都是这种技术动态的典型例子。
相关资讯
-
近日,意大利全国性报纸《福利奥日报》称其出版发行了全球首份、完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撰写的报纸。 人工智能生成的报纸,以纸质插页的形式,夹在同一天发售的主报当中。在报头上标有人工智能AI字样。报纸文章的标题、摘要、内容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报社工作人员…
2025/3/27 8:04:12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