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数码印刷

印刷出版的数字化管理(下)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其实,利用外部资源的方式,还是在内部设置DAM方式,都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单位的具体户之所以这样做是认为对数字资产管理没有很大的需要,不值得建立自己的DAM系统。                   第二种:较大的公司机构往往需要建立自己的DAM系统,但因技术比较复杂,需聘请顾问来做维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印前公司就担当起顾问角色,与客户一起决定其DAM要求:从开始的工作流程到系统的类型、需要的硬件与软件,还安排出一个培训程序;顾问还应帮助客户获得、检查、安装与测试装备。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是第一年由印前公司提供专业人员去管理维护系统,以后这些较大的公司再自己管理DAM系统。                  印前公司当然也可以与客户订立2~3年合同,按照客户要求,在客户现场建立并管理DAM。这种DAM系统主要包括资产内容管理、扫描、打样与输出,以及其他被客户所需要的某些特定服务。当然,这种与印前公司合作建立、管理DAM的方式,需要付给印前公司必要的费用。  起步小些  思路开放                  DAM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但至今并未有大量的推广应用。过去的5~10年间,由于缺少高速的数据处理基础设施,也因为昂贵的数据存储费用与昂贵的软件,DAM系统的推广应用受到了阻碍。当然,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DAM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有些大企业,它们的数字资产如照片、插图、工程图纸、影像,显示幻灯片、CD与文档等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可观,甚至比印刷出版业对DAM的需求更为迫切,并且更具推广使用条件。一般说来,商业印刷厂与出版社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客户也是中等水平的,主要配置中等规模的DAM系统;少数高档出版社与印刷厂可能需要更高端的DAM系统,这取决于他们的工作需求。                  近几年来,国外有关DAM技术的研讨会频繁地召开,有关DAM的文章发表了好几百篇,这说明DAM确实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热门技术。与DAM相关的,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内容管理。信息管理、商标管理、知识管理、网络管理、社会管理、版权管理等各种新名词。近年来,超越DAM之上,还发展了适用于大型机构组织的ECI(Enterprise Content Integration,企业内容整合)新型的管理技术,超出了印刷出版业只是注重数字资产存储、检索、访问等最基本的要求。                  采用DAM系统确实会给印刷出版企业带来不少好处。过去要花几小时寻找胶片、复制损坏的胶片,现在只需10~20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印刷厂估计一年就能节省几十万美元。较大型印刷厂与出版社采用DAM系统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较小型印刷厂出版社还是难以做到的。一位印前公司经理直截了当地说:“小单位做不到DAM,因为他们没有技术资源,花不起在硬件与软件上50万美元的投资,舍不得花费昂贵的管理费用,也不可能在发展上继续投资。”                  除了昂贵的投资以外,建立DAM系统还有许多其他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如何索引你的数据库?如果开始时索引方式就不合适,以后会带来许多麻烦,而且难以改正。随后是如何把数字资产管理好?如何发挥它的作用,DAM系统存储的内容的版权问题如何解决?实际上谁真正拥有一幅图像?谁有权使用它,错用了后果如何?代价如何?你可能还会有从印刷出版与CD或Web多媒体出版相互转换的问题,以及在DAM中如何做格式转换,如何要求客户支付费用?当然也还有遍及各处的数据库安全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很容易解决的。有的业内人士要求印刷厂出版社在建立DAM系统之前,要仔细考虑、考虑、再考虑。                  当然,更要从积极方面去考虑建立DAM系统的问题。DAM的应用在印刷业应当是继续不断的增长。通常印刷出版业的商业印刷厂与出版社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客户也是中等水平的,适合采用中等规模的DAM系统。有的业内人士认为,感到有需要建立DAM系统的单位,不妨先考虑前述第一种方式,这样,投资、风险都不大;积累了经验之后,再考虑自己建立适合需要的单独的DAM系统。                  应当看到DAM在印刷出版业的作用也将是持续增长的。业内人士分析,推广应用DAM在财政上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建立大规模DAM基础结构上;如果开始时只是定位于一些更基础的DAM服务上,实际并不需要大的投资。关键是尽早起步,可能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利益,但是通过内部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培育自己单位的技术力量,发展与客户更紧密的联系,确实具有真正的发展潜力。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