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晕影是如何产生的?
晕影是丝网印刷制版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是,晒版后的丝网印版上的图文部分,经显影后其边缘部分的丝网孔没有全部成为通孔,一部分网孔仍被感光胶绪死,图文边缘参差不齐,部分网孔为似透非透形状,图文边缘就象月亮周围的风圈环,用这种丝网印版印刷的图文,印迹边缘不整齐,部分图文细线丢失,图文尺寸也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印刷质量。产生晕影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当采用直接制版时,所使用的是白色丝网,白色丝网在晒版时对晒版光源有反射、散射作用,使得图文边缘部分感光材料受光敏化程度不均匀,从而产生晕影;晒版时制版底片与丝网印版贴合不紧,使得图文边缘部分感光材料受光不均匀,而造成晕影的出现。
▼44.如何防止出现晕影?
为了防止晕影现象的出现,提高制版、印刷质量,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①使用有色丝网在制版时尽可能不用白色丝网,而使用红色、黄色、橙色等有色丝网进行制版,利用丝网本身的颜色吸收晒版光源光线,减少晒版时丝网对光线的反射、散射现象,达到防止出现晕影的目的。
②采用预涂晕影防止液的办法预涂晕影防止液是一种由乙醇和甲酚以及乙醇可溶的红色染料,且按一定配比调合而成的溶液。在涂布此溶液之前,必须将丝网清洗干净并干
燥,然后涂布晕影防止液并随即干燥,干燥后即可涂布感光胶并晒版,这样就可起到防止晕影出现的作用。
③在晒版时,注意将制版底片和丝网印版贴实、贴紧,以保证感光材料受光均匀,达到防止出现晕影的制版效果。
▼45.为什么对丝网进行前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丝网在制造、运输、存放、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会粘附灰尘、油污等物,丝网表面粘附灰尘、油污后会严重影响丝网与感光胶的结合,造成丝网印版的质量下降,为了保证丝网与感光胶紧密结合,要在涂布感光胶之前对丝网进行前处理。丝网前处理是制作丝网印版的重要工序。对丝网的前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物理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使丝网表面极化,以利于丝网与感光胶的结合。
这种方法是用浮石和硅酮碳化物经研磨成粉状,通过机械对丝网表面处理。或使用硅酮碳化物粉末对丝网进行处理,粉末颗粒为20微米以下。处理后用水将丝网清洗干净并干
燥,然后即可用于制版。
化学处理法:通常在制版前使用苯酚、甲酚和磷酸类腐蚀剂,对合成纤维丝网表面进行处理,以使丝网表面粗糙,达到与感光胶紧密结合的目的,但是,使用苯酚、甲酚和磷酸类腐蚀剂容易损伤丝网,所以在进行化学处理时要充分注意。
除了对丝网表面进行极化处理外,还可用苛性碱、清洗剂等对丝网进行脱脂清洗,采用脱酯清洗方法可有效地去除丝网表面油污、灰尘等物质,使丝网与感光胶粘接牢固。用上述溶剂清洗后还要用清水冲洗,干燥后,即可用于制版。
▼46.丝网印版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由前述可知,丝网是由一定的材料编织而成,其经纬线相交而形成网孔。制版时在丝网上涂布一定厚度的感光胶并干燥,在丝网上形成感光膜,然后将图文阳图制版底片与涂布好的丝网贴合放人晒版机曝光。这样丝网上图文部分因末受光而不固化,非图文部分受光固化,经显影冲洗,图文部分未固化感光材料被冲洗掉,使丝网孔为通孔。非图文部分感光材料固化堵住网孔。印刷时,图文部分丝网孔漏印墨,而非图文部分不漏墨,从而获得印刷墨迹。这便是丝网印版的成像原理。
▼47.丝网印版是如何显影、定影的?
丝网印版制作过程是比较简单的,随着新型感光材料的不断出现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使用现代感光材料制作丝网印版,用照相制版底片与涂有感光材料的网框贴合晒版,网框在晒版后放人清水、温水或药物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图文就显示出来(不同的感光材料显影时间也有所不同)。随后用海绵在水中轻轻擦洗丝网印版,使图文部分网孔基本上都成为通孔。然后加压喷水清除图文部分所残留的未感光的材料,使图文部分丝网孔全部变通,最后擦净水迹并进行烘干就制出丝网印版。
▼48.如何确定丝网印版的厚度?
丝网印版的厚度是指在丝网上涂布感光胶后的厚度。即:丝网印版厚度等于丝网厚度与感光膜厚度之和。
丝网印版的厚度是根据印刷要求确定的,通常印刷后油墨层高度与丝网印版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丝网印版较厚时,印刷后的墨层就高一些,如果所用丝网印版较薄时,则印刷后墨层就低一些。在特殊情况下要求使用厚膜感光材料的丝网印版,厚度可达1毫米。例如:制作盲文丝网印刷版的厚度一般在0.1-0.250毫米之间。
采用直接制版法时,丝网印版的厚度是通过数次涂布感光胶而获得的。涂布一次,干燥一次,依次循环操作就可获得所需要的丝网印版的厚度。
采用间接制版法或直间制版法时,根据印刷要求丝网印版厚度是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感光膜片获得的。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