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检查。网版的检验是整个制版工作的最后工序,也是极其重要的工序。显影之后曝露出的小缺点可以通过修版纠正,如果发生大缺陷,则必须重新制版。在网版的质量检验中,至少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曝光时间是否正确。除用密度梯尺对照检测胶膜硬化程度外,还可以看底版的精细在丝网上的再现程度如何,要观察线条是否完整,边缘是否清晰,锯齿形严重等等。 网孔是否完全通透。检查丝网印版质量,包括图文是否全部显影,图文网点、线条是否有毛刺、残缺、断笔及网孔封死等现象,如果发现上述状况后应及时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补救,可考虑重新制版,以确保印刷质量。 只有十分通透的网孔才能使丝印油墨顺利通过。如发现丝网版上该通透的网孔仍被胶膜封闭着,应再显影。仍无效果时,则应重新制版。 检验各种感光材料的适应性能。不同的感光胶膜有不同的适应性能。使用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印料,应选用耐溶剂的感光胶膜;使用水溶性涂料作为印料,则应选用耐水型感光胶膜,二者不可混淆。这种检验工作应结合使用说明书,并对承印物有所了解时,才能正确掌握。 检查网膜是否存在气泡、砂眼以及靠近网框的四边未被封网情况。对气泡、砂眼应及时补救。对四边丝网进行封网,以避免印刷时造成漏墨。用胶纸带将丝网与网框粘合部分粘贴。 检查晒版定位标记,是否符合印刷的要求。 i. 直接制版法故障及原因。 显影中感光膜流失不能成版。 a) 曝光不足。 b) 感光剂的剂最量不足或失效,感光度降低。 整版图像产生浅淡的灰翳。 a) 感光液的涂布、干燥工序的工作场所过分明亮。 b) 正片密度不足。 c) 曝光时间过长。 d) 感光液涂布和干燥时,加热过度。 e) 曝光时间不足,显影不充分。 图像的细微部分不显影。 a) 曝光时间过长。 b) 正片表里颠倒,正片与感光膜面贴合不良。 c) 丝网前处理不充分。 d) 感光膜过厚及感光胶的种类选择不适当或感光胶失效。 涂布后的丝网版存有大量气泡。 a) 丝网脱脂处理不充分。 b) 涂布感光胶前丝网清洗不干净。 c) 在涂布过程中丝网烘干和感光胶的温度差较大。 d) 感光胶的保存温度过高。 e) 感光胶和涂布层过薄。 f) 涂布速度不均匀。 版面针孔过多。 a) 尘埃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b) 有时是因感光液自身起泡所造成。 c) 使用涂布刮斗时,涂布刮斗移运过快也容易起泡产生针孔。 d) 加入感光剂过量也会产生针孔。 e)涂布面是很容易落上灰尘的,所以必须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如晒版玻璃面、阳图软片面、感光液涂布面都必须保持完全清洁。 f) 可在感光液中加入少量辛醇作为消泡剂。 丝网印版显影后出现明显的气孔。 a) 显影后是否进行了高温烘干(这是应该注意的)。 b) 是滞使用了保存期很长的感光剂。 c) 是否有灰尘落入感光胶内。 d) 感光剂和乳剂混合时是否注意了充分搅拌,是否待气泡消失后使用的。 e) 掌握曝光时间是否合适。 晒版后图文分辨力不高。 a) 显影是否充分,显影后是否使用清水加压冲洗。 b) 二次使用的丝网,使用前是否已清洗干净。 c) 丝网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干燥。 d) 是否选择使用了分辨力高的感光胶。 j.多色版的定位。多色丝印的阳片和晒版,都要为印刷的套合作好准备,使分色阳片上的套准标记,落在各网版的相同位置上。否则会给印刷的上版、换版及套印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废版。这里介绍两种定位方法: 图2-117 分色晒版的定位 量测套准法。预先在各网框的四边框面上刻出中线坐标;当网版建立好感光层后,将框面上的中线,用铅笔轻轻予以延长到一定;使底片上的中线坐标与网版上的中线坐标重合套准,如图2-117中的1、3及a、c或按规定的晒版位置,在网版上求作实际的坐标线,再与阳片套准,如图中2、4及b、d。套准后用胶带粘牢,即可进行曝光。 销、孔套准法。销孔套准(图2-118a)能提高套合效率和精度,减轻劳动强度。它也是标准化、系统化的一种套准作业。即原稿与分色阳片进行销孔套合,阳片与网版也进行销孔套合,后者的作业方法如下: 图2-118 装有销的配图版 先做一块透明的配图版(图2-118c)。版上绘出网框尺寸及中线,版的上方及左方打有三个孔,孔内插入三个销子(图1-118b),用胶带粘牢,供网版依靠之用。 然后用螺钉或环氧胶将销钉片固定在配图版上。 分色晒版时,将配图版置于晒版框内,打有定位孔的阳片套到配图版的定位销上,而网版依靠三个销子定位,这样保证了各网版上图位的一致。 另一种作法如图2-119所示,将定位销贴到晒版机玻璃上,网框上装以套合夹。晒版时将阳片和网版都套到定位销上。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