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在企业制度是国有印刷企业走向卓越之路中最困难和最关键的一环。要实现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绝不是仅靠企业自身力量能完成的,因为国有印刷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所以,转变必须依靠政策支持。这里的政策是指国家有关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配套政策,主要涉及产权管理、资产财务管理、员工安置管理等三大项近50套文件。笔者以自身所在企业的主辅分离改制形式为重点,阐述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1. 上下同欲者胜,员工安置放在改制工作的首位
传统的国有印刷企业员工主人翁心态比较强烈,当企业制度发生比较剧烈的变化时会抱有一种抗拒的心态——诸如“铁饭碗”不保,待遇下降等阴霾在心中挥之不去。在以和谐为主旋律的今天,若员工不理解、不接受改制,要成功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要取信于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员工安置方案。员工安置方案要做好内退员工生活补助费、医保费用、住房公积金、退养管理费用、过节费等费用提留;离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医疗保险金、过节费、管理费等费用提留。②在职人员改制后身份置换方案。③待遇方案。制定方案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按照国家政策选取可以提留的项目,做好金额的计算,只有硬性数据的支撑,整个方案才有说服力。在安置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让员工充分参与,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共同完成。
2. 合理利用配套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有印刷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现在及将来均会制约企业发展。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允许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提留款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此列举几个老国有企业共有的遗留问题:如职工的住房补贴补差、职工生活区的管理、水电煤气工程建设、违章建筑等等。这些问题的整改费用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评估公司评估后从企业的净资产中扣除,这为国有印刷企业改制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 埋好伏笔,历史用地变性为出让地
与外资和民营企业相比,国有印刷企业多有自己的用地,也就是原国家划拨用地,属于“地主”阶层。从132家国有印刷企业的财务报表(详见印工协《2007年全国132家书刊印刷(含其他印刷)企业完成经济效益统计资料汇编》)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有可观的物业收入,这些收入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现金流,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国家政策规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包括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等),企业原来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保留划拨用地方式予以处置。所以,国有印刷企业在改制时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土地处置方式。纵观各种土地处置方式,将原有的划拨用地变性为出让地可以带来以下好处:土地升值(笔者所在企业前后两年土地的评估价相差500多万元);为日后的物业开发埋下伏笔,将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行为。
4. 做好资产评估,规范企业改制工作
资产评估是国有印刷企业改制的核心环节,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对资产评估过程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企业必须聘请具备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涉及资产定价、损失核销、产权变更等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事项,需要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复。
资产评估结果直接影响企业在资产市场上的价值。企业总资产冲减掉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预留费用、安置员工的提留费用后,就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冲减的费用只要是合理合法,报上级集团和国资委核准后,便可对总资产进行冲减,冲减金额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元不等。
5. 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产权结构
增资扩股的一大优点是对企业资产做加法而不是减法。以国有产权比例稀释为手段,通过战略合作者的引进,迅速实现改制企业总资产的增加。持股比例变动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变化,这是企业旧管理制度变革最强大的驱动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制约关系明确,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障。资产的迅速累积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加上国有企业原有的优势,无疑大大增加企业在印刷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