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变了京津冀的时空距离,但行政壁垒的存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对这种融合提出一个又一个考验。
同城时代渐行渐近
45分钟。
这是从涿州市中心乘坐917路到达北京天桥的时间。这甚至要少于许多居住在北京市内的居民上班所用的时间。据记者了解,涿州与北京之间正在筹划第二条公交线路,这条新线路将从涿州市直接驶入京石高速,然后进入北京——— 这将使北京与涿州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而未来的京石高铁,更将从涿州到北京的时间缩至十分钟左右。
与北京“同城”,这一概念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具体而可感。实际上,在今年初的保定市“两会”上,保定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涿州打造成北京紧密的“卫星城”。
北京和天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源和推动力,与珠江、长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内中心城市规模很大,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群带,这为我省中小城市更好发展并融入京津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有专家指出,目前北京的发展空间有限,再没有发展工业的空间,中心城区聚集的功能太多,导致历史风貌不断丧失,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环境压力日趋严重。为此,北京迫切需要核心城市的“有机疏解”与京津冀范围的“重新集中”,要求建设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重组发展空间。消息人士称,北京计划修建的七环将向外扩展,连接起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厂、三河、平谷,作为新城镇的发展点,连接起北京和外围城市的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摆脱“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局面。
事实上,我省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巨大机遇。
早在1992年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成立之初,便吸引了大量的信息产业部研究机构以及中关村制造企业的入驻,燕郊也因此赢得了“京东硅谷”的称号。至今,开发区先后引进了多家科研单位,已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90多家企业。
社会合作任务艰巨
不久前,涿州市公布了对接北京的4个重大项目:投资36.5亿元的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河北新材料产业园三期项目;总投资 8900万元的中煤物探研究院地震勘探高科技园区项目;总投资1.68亿元的涿州市中医院(由涿州市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异地新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明城京郊生态观光园项目。
毫无疑问,这些项目将使京津冀之间的经济融合不断加速。但问题在于,在经济加速融合的同时,新的考验将一个一个到来。
数字显示,目前在河北涿州、三河、怀来等地买房置业的北京人已经超过10万,这些人的医疗、社保、教育怎么办?有关专家早已指出,近年来出现的“河北安家,北京办公”模式,说明“同城”已在“住”和“行”上破题,眼下,社保、民生互通成了一道“新的门槛”。根据北京市人口计生委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目前共有近两成的户籍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市公安局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表示,人户分离隐藏着不少难题。比如在办理出国、参军、退休、保险、大病统筹、公证、选举、《生育服务证》等个人事务时,都是要回户口所在地办理,人户分离肯定会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地方政府部门也会因为难以找到户籍地址上的居民,而使这部分居民的某些个人事务不能及时得到办理。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4月15日,涿州市与北京市房山区签订了《关于实施全面对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协议书》,确定了在发展规划、工业、基础设施、旅游、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贸流通、房地产、劳务、人才等十一项对接。
在不久前,北京市与河北省有关部门同时下发了《关于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会谈纪要任务解析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不仅有关于深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业等经济领域合作的内容,更有着深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无论如何,我们将会看到,河北将并非只作为北京、天津“移民”的目标地点,而且是在整个经济融合中起到更大、更广的作用,而这,将对这一区域未来又好又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