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印后加工为何物? 什么事儿都怕“认真”二字,包括写这篇文章。所以我宁肯戏说,以免背太多沉重的包袱。 美貌痴情而心狠手辣的李莫愁小姐,认真提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生死问时,我们内心也何尝不是一种茫然。 同样,我们认真提出何为“印后加工”时,业外暂且不论,又有多少业内人士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呢? 魏瑞玲教授对印后加工的定义是:使印刷产品获得所要求的式样和使用性能的生产工序。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印刷消费者对印刷厂的抱怨:不是说昨天就可以印好吗? 发生这些误解的原因可能是:双方在谈论印刷时,根本没有考虑装订等印后加工因素。 印后加工目前包括如下内容:折页、模切、压痕、上光、覆膜、裁切、装订、贴附(如邮票)、凹凸加工、烫金、裱纸、糊盒、压线、穿孔、打码等。简而言之,即包括装订、印品的表面整饰。 据调查,80%的印刷作业需要印后加工。在满足顾客对产品不断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字化商业印刷的今天,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印后装订工作扮演着印刷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决定了印品最终以哪种面貌出现在市场上 当今的印后加工车间引申一位外国人士的话,叫“阿斯匹林部”,因为那里复杂的工艺和繁乱的程序诱发头疼。而国内的印后加工车间更可称为“人力资源部”,因为在那儿,可以看到印刷厂最多的人。 矛盾,是处处存在,或者说,存在依赖于矛盾。这话有点玄了,举点儿鲜活的例子吧。全真剑法与玉女剑法的巧妙配合依赖于若即若离的相互眷恋之情,如夫妻般心意相通,则威力反倒大减;黯然销魂掌,不到生死离别的边缘是无法施展的。 “速度和价格相对低廉的设备以及与劳动力相结合的进步增加了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客户必须关注印刷车间中油墨、纸张和化学品的成本以及印前车间的胶片或版材的成本,但在装订车间,大部分成本是劳动力。”这种看法更符合中国的现状,尽管是外国人士提出来针对外国的。 “印后加工行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引进新设备。为了走在行业的前列就必需引进新的设备,在这方面的投资是必要的。不考虑价格问题,新的机器效率更高,更易安装。而且新设备可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就可以很精确的控制系统,这样就可以严格控制产品的出错量。”这是另一位外国人士的说法。和上一段文字不大一样是吗?我们不能给出答案,可能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国内印后加工的落后,导致其需求不旺,从而使生产厂家奔忙于中低档产品,部分发达厂家对高档设备的需求只能用外国品牌满足,于是我们的印后加工业始终落后。怪圈顺利形成。矛盾吗?这就是我国目前印后加工业的存在状态。 杨过心下暗惊:“一十六年来,我从未使过玄铁重剑,今日可当真忒也托大了。” 身为北侠,位居五大高手之列(根据华山论剑的最新评比结果),曾以玄铁重剑威镇终南山,而离开了玄铁重剑,杨过依然束手束脚。 业内人士对印后工艺发展形势的认识有很大差别,但他们却认同一个观点:买最先进和最重要的设备。“许多人一直认为装订不是一个赚钱工具,而是一个费钱的地方”曼罗兰的阿达姆说到。而在此部分的费用节省,极少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相反会引发出一场灾难。 印后加工是一个竟争相当残酷的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印刷质量,就很容易被淘汰,但是高质量的印刷在价格上往往要很高。公司可以不买进新的印刷设备,但必须不断的升级设备生产率。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把服务扩展特种印后加工服务将是一件费钱的主张。尤其是对那些零星需要这种设备的印刷商来说。机械耗掉许多美金(或8倍多的人民币)。 “要知道前后左右,全无定向,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 ——觉远(“九阳真经”高手) 我特喜欢看古书,背诵那些似是而非的词儿,得出一些乱七八糟的结论。平心而论,真有些借鉴意义,尤其对于中国土地上中国人的我们。 印前的发展快得象幸福时光。桌面系统刚完成了印刷业的革命,CTP接踵而至。印刷也紧随其后,又是CIP3,又是CIP4。 但有专家认为:印后设备的发展不能像印刷机那样走电脑控制化的道路,数码印刷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是印刷机的最新发展技术,而印后加工则仍采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应对其进行改进——至少是加快其发展速度。要想在印后加工工艺的机械自动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就必须进行复杂的设计才能实现。正如前面所提的,一个文件直接到印刷胶片用电脑即可实现,而要到一个最终的成品,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比如烫金箔和压印机械,多年来并没有多少变化。当然也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电脑控制装置,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用手工加工要更廉价,而且遇到问题更容易解决。 也有人同意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较短的工艺流程使耗费的时间最小化、提高运行速度成为可能。根据GHE公司的Brian Mickels观点:“使用后加工设备通常需要经验和技巧。这些技巧在从主观性/重复性的操作环境向数字印刷操作的转变中变成不是必要的因素了。 两种观点显然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后者的观点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上的:由于令人难以置信的低失业率使公司很难在劳动力方面发展,新的增长点只能来自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改善管理方法。 我个人还是欣赏这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早起的虫儿就倒了霉。不管是设备生产商,还是印后加工厂,关键要判断自己到底属于何种级别。 “天下之大,...唉!我井底之蛙...” ——金轮法王 印前与印后不只是工序上的相连。印前人也要开拓视野,尽可能多地了解印后加工。 “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美术设计的途径大大增多,但却使印后加工变得更困难。有些问题原本在设计过程中经过探讨就可解决,而许多印后加工者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大都因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印后加工工艺。比如说:很难在亚麻布上进行压痕;激光打印机不能输出带烫金箔的信笺抬头等。由于印品加工往往在印刷工艺流程中处在较后的位置,印后加工业者和设计师之间就无法进行商讨这些细节。” 印刷与印后的联系也在不断拓展。 印刷商和装订商正准备将邮寄服务与其加工工艺结合在一起。该系统还能够在多种材料上进行贴邮票、贴不干胶和标签等加工, 印后加工业人员本身也要不断提高。当短周期和“一步工厂”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当印后加工厂意图满足所有客户的一切需要或至少接近这一目标时。 例如,烫金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有关金属箔和纸张性质的知识。在金属箔的坚固性问题上经常会出问题。对于一种新型的纸张,印后加工人员必须知道哪种金属箔适用,这就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同时,有关印后加工方面的其它新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市。它们的特征是准备就绪时间非常短、适合短版按需印刷、触摸屏式的数字化印后加工生产线。还有能直接在硬皮书壳上烫金的热模压机等类。 “但你双刃既动,岂有五十招内还杀他不得之理?” ——公孙谷的师傅 离开了刀刃,武侠书就失去了锋芒。印后加工业亦然。让我们抽样近视印后加工中的基本工具——切纸机。 切纸机很常见,有人认为它在印刷车间中的地位仅只次于印刷机,按照Standard Duplicating Machines Corp 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马克·夯特的说法,“切纸机是印刷工作中的灵魂”; 许多厂商已经感觉到CIP4的前景,不少已将其整合到他们最新或将要推出的产品之中了。2000年德鲁巴展会上,海得堡就推出了他们99年度获GATF奖的Polar CompuCut软件,它支持外接的裁纸程序,通过计算机接口就可将PC机的程序直接传递到裁纸机中。 软件有一可选的“印前CIP3数据传送程序”可以将印前设置的有关纸张数据直接传递过来,切纸时不必再手工测量。海得堡公司的库尔说道:“程序非常准确,它可根据情况自动调整纸夹和导轨,使得每一次裁切都很整齐、精确。只需一秒种,系统就可通过切纸机上的‘自动校准补偿系统’迅速完成调整工作”。 曼罗兰公司(MAN Roland Inc.)也提供了Wohlenberg系列裁纸机,它完全与CIP3系统兼容,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钟情于CIP3系统的要求。 裁切已成为高技术了,波拉展示的15台高速切纸机更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要诀:裁纸机赚钱的真谛就是永不停息。 杨过朗声说道: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篇幅有限,而印后加工的知心话儿还有许多,您不一定接受,但不妨一览: ●拥有装订设备的企业更可能赢得业务,客户更愿意在一个工厂内完成所有的加工作,这不仅降低了客户成本,也意味着它对客户的关心更加细致。 ●目前,印后的技术改进的速度没有其他领域的快,原因就是印后加工所需的设备很多,而且,现有的设备还能够满足印刷的要求, ●“我们正在积极寻找更好的从印刷直接到完成包装的方法,但我们不希望印后加工设备与印刷机固定在一起,因为当出现一些特殊工作时,这种方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随着加工数量的减少,更快的生产周期变得十分必要,成功的关键是消除浪费创建无缝流程,回报将是丰厚的。印刷企业要想在新世纪生存、兴旺,就要在印后经营中创建更高水平的生产量和生产能力,这里是为产品增值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说20世纪是产业技术的时代的话,21世纪是一个以资源和环境为中心的时代。装订加工领域也在毫不例外地指向全球标准。 ●日本印刷界已有企业获得ISO9000系列(品质)、 ISO14000系列(环境)的认证。更多的企业正在为获得ISO认证积极行动。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