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档酒市的淘金狂潮,白酒包装在各种营销战术穷途末路,各种所谓的"品牌"包装登峰造极,在各种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的"法术"纷纷不灵时,成为中国白酒营销浮躁时代的最后一道彩虹。
品牌开发在白酒业,如同雨后春笋――市场淘不尽,转眼"吹"又生。系统营销,扎实做市场,费时费力又看不到前景,不如做包装。白酒业的低门槛和所谓"品牌"的高淘汰率,催生了白酒包装设计业的繁荣。白酒业带动了礼品业(如打火机)、策划业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包装从业者和浮躁的酒业从业大军不谋而合――包装成为白酒"品牌"们追捧、依仗的"皇帝的新装"。
在高档酒市,白酒产品的包装日渐豪华,日渐工艺品化。除了有限的高价值品牌外,高档酒无一例外地陷入包装过度的泥潭――这不是卖酒,不是传播品牌价值,而是卖古董,卖复制的赝品,卖人工堆砌的各种奢侈、浮华的元素。
――五粮液旗下的"五龙宾酒",酒和"龙椅"一起卖;"大展宏图"酒,把地球当成了包装卖;几十种高档酒,把包装的奢华外衣脱掉,产品便原形毕露,品牌的价值除了五粮液的商标外,一无所有。酒界的芸芸众生,怎么没有一个声音传出:"原来这些高档酒什么都不是!"
――苏源洋河的形象广告,最大的"卖点"是这样的描述的:
"来自国际大师马丁·法衣特(Martin ait)先生,将慧意融于钻石瓶形的睿智匠心,世界第三大水晶玻璃制造商捷克B·C·T工厂,超凡技艺苛刻打造每一件苏源洋河水晶瓶"。
"苏源洋河"的超高档白酒之旅,其核心价值原来是卖"水晶瓶"!
在终端酒市,白酒包装正在面临着盲目追求奢华、档次、追求设计的材质堆砌等舍本逐末的现状。包装是包装,品牌的内涵和气质则无关紧要。因而,所有的酒包装,几乎是一幅"浮世绘"的庸俗脸谱――文化苍白、空洞,品牌内涵、定位、产品风格特色缺失,盲目炒作包装的概念,不断制造"包装制胜论",以便于收取高额设计费。包装业和白酒业,如同《皇帝新装》中的"织工骗子"和"皇帝"。
从二十年白酒包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为五个阶段:
白酒包装发展历程和包装潮流分析
发展阶段 |
时间段 |
包装潮流、趋势、主体表现分析 |
简陋包装 |
上世纪 90年代前 |
①牛皮纸、普通玻瓶包装,十分简陋 ②老名酒用白卡、灰卡纸印刷简单的图案 ③随计划经济的配给制度,受物资紧缺和印刷技术、工艺的限制,消费者重酒质,不重包装 ④地产酒大师销售光瓶酒和散装酒 |
造型、材质、印刷工艺创新阶段 |
1990-1995 |
①鲁酒、豫酒为代表,陶瓶、金卡纸大量运用 ②模仿洋酒的凹凸、铜版、烫金工艺,包装工艺化的趋势开始出现 ③大包装流行,开始出现不同市场区域不同包装的趋势 |
材质、造型 工艺、防伪 |
1996-2000 |
①假酒横行推动了包装的防伪工艺发展 ②铁盒包装出现 ③包装规格、造型呈现地域风格、文化特色 ④个性化包装(小糊涂仙)成为趋势 |
瓶形、包装的文化潮 |
2000-2002 |
①礼盒酒、包装板(密度、中纤板)成为包装新材质 ②瓶形烤花出现 ③“水井坊”的设计带动了包装设计的文化潮流 ④新时尚包装的文化表现力丰富了包装的发展 |
工艺型、新材料、高科技包装 |
2002-2004 |
①高档酒市的包装潮出现 ②个性化、高科技体现在瓶形、瓶盖、烤花、玻璃雕刻等工艺的创新应用上 ③仿红木、木纹板、有机玻璃、仿古装裱的外包装争奇斗艳,包装奢侈化倾向明显 |
复古、洋化、奢侈化、工艺品化和简约型综合发展 |
2005-2007 |
①个性化、风格化包装设计,差异化大行其道 ②追求档次、工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③各种材质的瓶形、外包装成为不同品牌的选择 |
△当今包装"皇帝的新装"的思维误区,发展瓶颈
白酒业的包装发展,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到个性化的包装大行其道,其间鱼龙混杂,虽有主流,但误区处处,发展的瓶颈严重阻滞了包装和品牌营销的有机整合。
思维误区 发展瓶颈 |
误区、瓶颈表现 |
突破、创新方向 |
翻版、抄袭 拼凑成风 |
①大量的翻版、抄袭 ②出现“千牌一面”的形象 ③包装、产品开发随意拼凑,无法形成产品个性和产品静销力 |
“洋河蓝色经典”的“蓝色”案例,“杞浓”突破“宁夏红”的金色案例,是独创性的、差异化的创作方向 |
品牌价值特色表现无门 |
①品牌价值主张、品牌内涵元素和包装设计脱节 ②简单地突出档次和包装的华丽,无法形成品牌价值和产品形象设计的配称 |
挖掘、诠释品牌价值元素,如“水井坊”“国窖1573” |
品牌、产品文化表现力不够 |
①文化的元素不足,只有枯燥的文字、图案组合 ②缺乏文化的艺术表现力,缺乏文化的理解和视觉语言的表达 |
“板城烧锅酒”的包装和地域、历史、人文文化的融合 |
产品组合缺乏关联,无法形成产品形象力 |
①产品系列之间风格不协调,设计元素不统一 ②产品形象缺乏整体表现力,无法识别或形成产品形象力 |
金六福系列产品形象组合的设计 |
品牌形象粗糙、产品化 |
①品牌形象缺失,只有产品构图 ②以文字、人物代替品牌形象的视觉体现,在包装中无法融合、体现 |
金剑南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形象高度一致 |
设计元素单调,缺乏创造性应用、创新 |
①文字、图形、色彩、、图腾、商标五大要素组合单调,有限空间内的创造性、创新力不足 ②设计师缺乏综合知识,如历史、人文、地域、民俗、消费、营销等专业知识 |
丰富设计知识,整合业内外资源、素材,保持设计的创新力 |
包装与市场定位、生产的脱节,艺术品化的误区 |
①只注重包装表现力,忽略商品化特征 ②市场意识,生产意识,环保意识差,无法生产或形成高额的生产成本 |
商品化意识,市场化意识,工业设计的工业化、环保化意识等 |
技术、工艺、材质的堆砌,“买椟还珠”的误区 |
①忽略整体感、品牌气质,以工艺品来堆砌材质 ②有意提高包装成本,“买椟还珠”的畸形应用 |
消费者更加理性,回归酒的“产品”本性、本质中开展设计 |
包装设计跟风、追潮误区 |
①跟随包装设计流行潮流,盲目推崇流行包装 ②失去了产品、品牌的个性,造成包装产业的畸形,一窝峰的发展 |
保持清晰的设计思维,保持品牌、产品持续性、一致性的风格、气质 |
包装成为品牌营销代名词的误区 |
①包装设计进入品牌策划、管理咨询领域,以包装、广告设计取代品牌整合传播 ②夸大包装的作用,误导企业盲目投入包装升级或形象工程 |
设计师、包装设计业的专业定位、自律 |
在众多的酒企、酒老板的认知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包装认知误区:
①重包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品牌营销乏术,包装做为"第一接触点",具有新奇、独特的吸引力。因此,他们不恤血本,追求华丽富贵――认为包装越华丽,销售就越顺利。这是目前高档酒市、终端酒市的"包装比酒贵"的根本原因。就是白酒营销的畸形竞争,导致了"包装浮华"大行其道;
②包装随意,轻视包装。主要在低档酒或流行酒,或者中小游击品牌、地产品牌的营销中。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竞争压力大、成本控制的需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作怪。
于是,白酒的包装,便在两极分化中发展到极端。高档酒、终端酒是"皇帝的新装";低档酒、流通酒素面朝天,这是典型的"包装幼稚化"的表现。凡是成功的品牌,适度、简约,体现品牌文化、产品特色和消费文化的包装,如同道家中的"大道无形",成为产品、品牌谐调的外在形象的表现。"金六福""金剑南""口子窖""国窖1573""水井坊"等品牌的产品包装,无不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地表现出了包装的简约、和谐,和产品定位、消费者需求(文化认知、精神认知的需求)相一致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包装体现出了品牌的气质,包装构建了系统化的产品组合,这是包装摆脱"皇帝的新装"尴尬的唯一出路。
从品牌价值传播,产品消费文化的创建的层面上理解酒包装,而不是纯粹从包装设计、技法表现或制造"噱头"、堆砌材质的理念上看待包装,白酒业的包装发展将走上正轨。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