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2004中国聚酯薄膜市场将会供大于求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高档塑料基材,广泛应用于包装、电气、电子、工业、磁性、感光等领域。我国BOPET薄膜行业从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在九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国内BOPET薄膜行业已初具规模。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中国加入WTO,大型跨国企业将生产基地向国内转移,以及通过近几年国内BOPET薄膜同行反倾销的不懈努力,国内BOPET薄膜市场需求近年迅速增长,供需两旺,出现了国内BOPET薄膜行业发展的新高潮。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据各方面信息显示,自2003年至2005年初期间,国内将有24条BOPET新线相继投产,并且目前至少有8条万吨级引进新线和国产生产线正在磋商谈判或酝酿之中。这其中大部分是首次涉足BOPET薄膜行业的新投资者。据本专委会初步统计,2005年国内BOPET薄膜产能将急剧增加到50多万吨,总产能将较2002年现有水平翻二番,从2004年下半年起供大于求已成定局,并且预计2005年和2006年供过于求的情况将极为严重,形势十分严峻。  国内BOPET薄膜产业的过热发展和非理性投资不但将严重影响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而且也无法为新投资者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本文将从BOPET薄膜的行业现状、市场需求现状、国内外市场环境、产品结构、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重复投资已带来的种种弊端等方面浅析BOPET薄膜行业过热发展将带来的问题和隐忧,希望本文能为BOPET薄膜行业现有企业和新投资者正确选择投资取向提供一些事实依据,从而避免过热投资的现象继续发生,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的利益。  一、国内BOPET薄膜行业现状:  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20余家BOPET薄膜生产企业,各类生产线25条,年产能力约十一万余吨,目前中国最大的生产企业是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共有5条BOPET薄膜生产线,年产能为4万吨。在经历了1997-1999年由于韩国BOPET薄膜产品倾销而使中国BOPET薄膜市场陷入低谷的困难时期后,随着国内BOPET薄膜行业反倾销的成功,2000年中国BOPET薄膜企业开工率逐步回升,销售情况转好,库存减少,从2002年开始,国内BOPET薄膜市场供需两旺,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市场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新投资者,国内有多家企业开始新建或扩建BOPET生产线,新一轮BOPET薄膜的兴建热潮正在掀起,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其中仅浙江地区就有七个新进入者,新增生产线12条,2003年到2005年初新增产能总计约22万吨。根据本专委会各项信息的统计,2004年国内产能将达到约27万吨,较2003年产能增长约一倍,而2005年产能继续保持超过一倍的高增长率,届时产能将达到约56万吨。有关国内BOPET薄膜产能预测、新增生产线地区分布情况和增长预测情况请参见图表一和图表二。  图表一/1:国内BOPET薄膜产能预测表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进口生产线数量(条) 22 26 41 49 49 国产生产线数量(条) 3 4 8 8 8 生产线总数量(条) 25 30 49 57 57 总设计产能(吨/年) 112966 143550 273956 561900 569400 总设计产能较上年增长 ------ 27.1% 90.8% 105.1% 1.3%   图表一/2:2003-2005年国内新增BOPET薄膜生产线地区分布情况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三年总计 新增进口线数量(条) 4 15 8 27 其中: 浙江绍兴地区 1 3 4 (10万吨) 8           浙江其他地区   4   4           广东地区 1 1 2 4           江苏及上海地区 1 5 (1条尚未确定)   6           其他地区 1 2 (1条尚未确定) 2 (尚未确定) 5 新增国产线数量(条) 1 4 0 5 其中: 江苏省 1 1   2            河南省   1   1            山东省   2 (尚未确定)   2   注: 本表按新线预计投产时间统计。除上述注明的尚未确定的生产线外,其余新增生产线均已签订合同,并正在安装中或正在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国内BOPET薄膜市场需求现状:  目前,中国的薄膜消费水平平均为70克/人,全球平均为220克/人。若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能够达到全球人均水平,BOPET薄膜的市场需求将达到26万吨/年以上。据本专委会各项信息综合反映,2002年中国BOPET的产量约10万吨,进口量约为7.3万吨,出口量为1万吨,全年表观需求量约为16.3万吨。自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的年均市场增长率约为15.5%(请参阅图表三)    若国内市场在未来几年间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快速增长,预计需要到2006年至2007年期间才能达到26万吨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国内BOPET薄膜行业增长过猛,到2006年,国内产能预计将超过56万吨,供大于求竟差不多达到30万吨!国内产能的过热增长和重复建设只会严重破坏市场的供需平衡,对BOPET薄膜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使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BOPET薄膜行业从此一蹶不振。以下图表四"中国聚酯薄膜市场供求关系预测"显示,自2004年开始国内行业将由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迅速跌入供过于求的困境,而且这种局面持续到2007年仍无明显迹象好转。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预测中已非常乐观地估计国内市场继续保持15.5%的年增长率,而且并未计算国外进口BOPET薄膜数量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们相信未来几年的实际市场供求情况将比上述预测更为严峻。那么何时国内市场才能达到基本供求平衡呢?假设经过2003-2005年期间的产能高速增长期后,2006年之后的国内产能每年平均增长一万吨,而国内需求以平均每年15.5%的速度增长,经初步估算,需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达到国内供求基本平衡(请参阅图表五),若国内需求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则需要到2012年才能达到国内供求基本平衡(请参阅图表六)。  三、全球BOPET薄膜市场简况:  全球BOPET薄膜总产能目前约为150万吨,其中韩国年产能最大,达到30万吨,其次是日本和北美洲(包括美国和巴西),两者的年产能都保持在约27万吨的水平。若中国到2005年较现在新增约40万吨的产能,将取代韩国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国家,而且届时全球产能起码将达到190万吨,中国产能的急剧增长对全球市场势必将造成剧烈的震荡,全球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将发生巨大变化。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的BOPET薄膜产能年增加率约为3%或4%,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每一国家的生产力增长情况而定。相比之下,中国BOPET薄膜产能增长速度近于疯狂,特别是2003-2005年期间连续两年产能增长近一倍,这种非理性的产能增长对国内所有BOPET薄膜生产企业没有丝毫益处,只会给整个行业造成重创。  另一方面,全球BOPET薄膜市场需求近几年的增长一直较为缓慢,增长率维持在个位数字。1999年和2000年期间全球BOPET薄膜行业经历了开机率较低的时期,从2001年-2002年期间开始逐渐缓慢回升,2002年的需求大约为120万吨左右。但随着未能预期的中国新一轮BOPET薄膜项目的急剧增长,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将导致全球开机率再次显著下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韩国虽然年产能达到30万吨,但其国内需求量实际一直维持在十几万吨的水平,由于国内需求增长有限,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改善,韩国BOPET薄膜厂家只能依靠向国外出口,甚至是低价倾销来维持其生产线的基本运作,而韩国先后在美国、欧盟和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令他们更加举步维艰。韩国BOPET行业现状值得我们深思,而国内产业如何填补2004年以后产能和需求之间如此大的差距是摆在国内每一家BOPET薄膜企业前面的难题。出口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但进军国际市场亦绝非易事。了解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技术需要、产品需求,进行产品的认证等均非在短期内可以做到的,对于新投资者来说更是相当大的挑战。  四、国内现有BOPET薄膜产品结构:  由于具备抗拉强度大、电绝缘性能和光学性能好、耐寒(一70℃)、耐热(200℃),耐化学腐蚀性、阻氧性和阻湿性及收缩性稳定等优良特性,BOPET薄膜目前广泛用于包装、磁性材料、影像、工业、电子应用等领域,其中包装是BOPET薄膜需求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图表七和图表八分别显示了1998年和2003年的中国聚酯薄膜市场需求结构,对比之下可以看出目前仍然是包装应用占据了中国BOPET薄膜市场的半壁江山。有鉴于此,目前新增生产线绝大部分以包装膜为目标市场,一旦这些新增生产线全部投产,势必使包装市场供应过剩,而与此同时,各类电器、电子零件用膜、工业用膜和其他各类所需用BOPET薄膜的品种比例跟市场需求发展难以同步,预计未来BOPET薄膜的供需将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  五、BOPP行业重复引进造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前车之鉴:  近期国内相关报刊杂志相继报导了BOPP行业由于重复引进,过热投资而造成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据《中国包装报》2003年8月12日头版报导以及该报《软包装周刊》2003年9月22日的头版大幅报导,目前国内BOPP生产线已达110条(包括已签约未投产的生产线),今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50万吨,而且还有新的投资准备进入。虽然国内对BOPP的需求年增加10%~12%,总需求达70万吨左右,但需求与供给的差距,不论是增加速度还是绝对量,都越来越远。供大于求这个根本矛盾使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无序,各企业纷纷以压低价格来推销产品,今年上半年更是雪上加霜,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23%,个别产品今年的售价已跌到成本价以下,每吨BOPP薄膜售价最低仅有8300元/吨(而原料价格为7300元/吨左右),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数,企业效益大滑坡,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经营困难,而且使投资新生产线的风险增大,预期投资效益难以实现,整个BOPP行业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文章中还提到,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某些企业仍然不顾风险在拼命扩大规模,今年盲目引进势头不减,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又分别与国外设备供应商签订了10条生产线,年产能力近20万吨。预计到2004年,如此无序失控的BOPP薄膜竞争必将全面白热化。文章明确指出,盲目引进的最终受害者肯定是生产企业,整个行业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确有覆巢之险。行业中的有识之士已经警告说,在包装行业发展史上,过量投资使整个行业受到重创的例子不止一个,BOPP投资热若再继续失温,产业整体受挫将是必然的。  反观BOPET薄膜目前的过热投资势头,毫不夸张地说,由于重复引进BOPET生产线,产能急剧成倍增长,2004年起BOPET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已成定局,BOPP行业今年的现状便是BOPET行业明年形势的写照。一旦出现供大于求,必将引起市场价格的振荡,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流失。假设由于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该薄膜价格被迫下降10%,以现有产能约16万吨粗略计算,整个行业一年内将损失盈利2.4亿元;若薄膜价格被迫下降15%,整个行业一年内将流失利润3.7亿元。这仅仅只是保守的初步估算,相信届时整个国内市场形势将更为严峻,BOPET行业将面临极为艰巨的考验。  六、国内BOPET市场供大于求后的发展方向:  面对明年即将到来的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国内BOPET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并在困境中求发展呢?除了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之外,本专委会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进一步大力推广聚酯薄膜,开发新产品,均衡发展聚酯薄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随着大型跨国企业逐渐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预期电子材料用膜、图像膜等需求将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大部分新增国内产能仍以包装应用为主,国内产业应积极推动聚酯薄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大力开发这些新型薄膜,引导市场消费,相信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2. 完善行业的各项数据统计和市场预测工作,使行业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情况,积极及时地做好应对措施;  3. 仍需进一步加强行业间的交流沟通,现有行业成员和新进入者齐心协力,遇到困境时多商量,多沟通,遵守国家《价格法》和《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要以降价作为单一的竞争手段,亦不宜采取变相的降低方式促销。各企业的领导和营销团队要正确处理推销与降价、推销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4. 借鉴BOPP行业目前出现的行业大发展、人才大流动、效益大滑坡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行业内外及政府部门的意见,行业各成员和新进入者清醒认识市场形势,正确选择投资取向,并且行业各成员需在重要议题上取得共识,在市场变化前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5. 不断提高各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考虑扩大出口的可能性。前文提到打开国际市场并非易事,但在面对国内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时,出口是可以考虑的出路之一。尽管存在困难,但挑战和机遇并存,只要产品能适应市场和满足顾客的需要,相信开拓国外市场还是可以做到的。  总而言之,国内产能急剧扩张必将引发市场低价无序竞争,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投资回报,再加上国内新增产能大部分集中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届时将严重供过于求,直接导致生产线不能满负荷运作,新投资者在生产线投产之时或运作不久后将面临的严峻考验可想而知。此外,非理性的产能急剧增长对国内BOPET薄膜产业整体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本文希望能够为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BOPET行业的新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更准确地对本行业未来几年的走势做出预测,对未来严峻形势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使投资能做到科学理性,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投资的必要性,并对投资本行业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已经进入BOPET行业的新投资者应根据市场变化而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市场变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仍在考虑进入或准备进入BOPET行业的新投资者,更应慎重考虑投资存在的风险,避免继续出现盲目投资行为。我们衷心希望聚酯薄膜行业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内BOPET薄膜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资讯

  • 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高指南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以印刷康师傅包装为例,解析凹印缺墨原因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柔性版6大质量要求及存储条件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