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电晕处理对复合质量的影响①由于聚乙烯、聚丙烯薄膜均属于非极性薄膜,很难粘接,需要电晕处理使薄膜达到复合需要的表面张力,对于未经处理膜一般有36达因/m2电晕处理后一般塑料薄膜达到40达因/m2根据吸附理论:润湿:“附着牢度是一种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在基材薄膜与胶水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所以基材薄膜与胶水之间处于润湿状态,胶水在复合基材上充分扩展,是形成良好附着牢度的先决条件。如果润湿不良,不完全。就会有许多气泡,也就是胶水铺展不均产生空挡情况。致使层间剥离强度大大降低。润湿就是指胶水在涂布基材与空气上,形成的界面复合时充当桥梁作用;涉及到刚性,韧性、填充、几个方面的指标;薄膜表面张力越大,润湿性就越好,降低胶水的表面张力就有助于胶水的铺展,并最终提高附着力;胶水润湿状态如何与它扩展速度、薄膜表面结构状态、胶水的粘度有关系。所以谈及电晕处理过的薄膜还涉及到两点:“时效性和均匀性。”事实证明薄膜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时间延长而衰减。均匀性由电火花冲击距离、放射强弱决定。检测表面张力有专用电晕笔进行。一般BOPP38-40达因/m2、PET50达因/m2、PA52达因/m2。②电晕处理特别对厚度,超过60um的PE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知道加工超过60um的PE膜时,助剂含量相应就高。进行处理时,可以将膜表面的析出蜡火化,剥离强度得到提高。D———复膜胶对复合质量的影响在干式复合加工过程中,胶粘剂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胶粘剂的种类。目前胶粘剂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单组份胶和双组份胶。单组份胶是指单一组份,无须与其他组份混合就可以体现粘性的胶水,多为橡胶型,具有不干性和热融性。在复合过程中不产生新的物质,在实际复合工艺中要求热钢辊具有一定的温度。特点是:“初粘力好,强度高。”而双组份胶粘剂大多采用聚氨酯型,主剂通常是含有氢基的聚氨酯多元醇,固化剂往往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使用时,两组份按比例混合后,主剂的-OH与固化剂的-NCO基进一步氨酯化反应。因为固化剂一般是三元加成物,这种扩链反应一般生成网状高分子结构,形成牢固的黏结层。固化反应产生软段和硬段相间的嵌段共聚物。与单组份不同的是,要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时间下熟化,才可以达到应有的剥离强度,和表观质量。一般熟化温度在45-55℃,时间在24-48小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黏合剂企业生产快速固化胶,4小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剥离强度。其缺点是由于时间短,将有残留溶剂增大的可能。(2) 由于异氰酸酯的NCO基团是杂原子形成累积双键,容易和-OH,-COOH,-NH2等活性氢原子基团起反应。如与水反应生存胺并放出二氧化碳,产生气泡现象。与醇、多元醇等含氢基化合物,活性氢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以及和有机酸反应生聚酰氨都对复合质量有很大影响。做为复合企业就要对胶粘剂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胶的质量好坏主要从胶的外观、黏结强度、残留溶剂和残余单体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判。胶水的外观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或微黄色的。黏结强度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复膜成品下机时初粘力的检测;在一定温度、时间下的最终检验。”关于残留溶剂的检验则是通过气象色谱仪进行。(3)稀释剂对复合质量的影响。干式复合用双组份胶粘剂,为了涂布均匀以及有利于浸润,须加溶剂稀释。主要溶剂有乙酸乙酯,甲苯、甲乙酮等。由于甲苯容易残留异味,一般现在都使用乙酯。要求其纯度为99%,水份小于0.2%,因为固化剂中N=C=O系累积双键,非常活泼,和水反应生成胺并放出CO2反应消耗了固化剂量,同时又放出CO2产生气泡,影响剥离强度。同样异氰酸酯与醇、多元醇等含氢基化合物的活性氢,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以及和有机酸反应生成酰氨都会影响,胶水的正常使用。所以在复合过程中一定要对稀释剂做好检测。必须要强调的是已经配制好的混合黏合剂,一定要遵循用多少配多少的原则。同时要将残留胶水用数倍稀释剂加以稀释,下次使用时做调配用。对于变白发浊的胶水不再使用。(4)其它人为、机械因素对复合质量的影响。人为因素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涉及到复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同时对复合操作工也应该有严格的要求,有很多的企业制度形成,但力度不够。所以常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局面。这些直接,间接因素最终影响产品质量,不只是复合产品质量。① 复合前的准备工作有误。主要包括配胶、机械调试两个方面。配胶:在未配胶时,首先应该是配胶容器一定要干净,干燥。如果容器不清洁,可以想象配出的混合胶液,是不可以进行涂布的。我们在大量的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的包装企业对产品表观质量很重视,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管理缺陷。如复合用的配胶容器很少时间进行清洗一次,这无疑对产品质量埋下隐患。进行配胶时一定要按照正常、正确顺序进行。注意两点:“计量准确:正确顺序。”计量一定要准确,这是由粘合剂分子设计性质决定的。如果固化剂加得过多,胶膜脆性就增大。对于产品要求柔软性十分不利,加得过少交链反应不好,胶膜发生不干现象,影响剥离强度。一般双组份胶水固化剂可以上、下浮动10%。再就是配胶时的顺序问题,很多企业对此不很重视。其实这往往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关键。配胶时应该先向主剂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而不可以将主剂、固化剂混合后再加入稀释剂。这是化学性质反应决定的,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分子间的有效碰撞,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分子的碰撞取决于浓度高低,浓度高碰撞几率就大,反应速度越快。当没有稀释剂时将会迅速结晶,反应在产品复合时就是晶点。一般不会因为温度因素而消除,同时也影响剥离强度。② 控制上的不当:主要是指工艺上的问题。不同的产品结构、不同的胶粘剂、不同的机械条件、不同的涂布系统。所需的温度、压力、收放卷张力一定不同。这就要求复合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对薄膜材料的了解,对胶粘剂的了解,对复合工艺的精深认识。比如进行镀铝膜的复合,首先要进行该材的检测,针孔数、透气性。还要考虑到发生铝层迁移现象。所以进行复合时,烘箱温度的变化、熟化温度、时间上的改变、胶水配制时浓度的变化等。又比如进行铝箔复合时、张力的控制就很关键、其表面清洁程度如何等。我们说复合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应该首先从自己找原因,并不断的加强管理和自身技术,知识的再提高,这很重要的。③机械因素的影响。 是指在复合过程中,由于机械上的原因造成的复合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表观质量,当产品出现有规律的痕迹,多半是由于印刷或复合机械的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仔细检察并修复来加以改善的。也有些是因为潜在机械因素引起,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判别了作者: 陈全东
相关资讯
-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