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及其测定 在建立油墨转入转移方程之前,有必要明确油墨转移过程中涉及到墨量的定义,并了解其测定的方法。一、 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印刷中的墨量总与印表表面或承印材料表面的面积有关。通常可用每m2面积上的油墨重量的g数,即g/m2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也可用每m2面积上的油墨体系的ml数,即ml/m2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通过计算,也可用墨层厚度(μm)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x、y的单位可用g/m2,也可用μm。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叫油墨转移率,记作f,即f=y/x×100% (4-1) 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上的剩余墨量x-y之比,叫油墨转移系数,记作e,即e=y/(x-y) (4-2)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有关,即y为x的函数。因此,油墨转移率f、油墨转移系数e,也都是印版墨量x的函数。如果已知y、x间的解析关系(或者测得了x、y的1组数据),而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e为纵坐标,便可以做出(或拟合出)y-x、f-x、e-x曲线;它们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率曲线和油墨转移系数曲线,典型的曲线形状如图4-1所示。 下面着重对图4-1(a)中的油墨转移量曲线予以说明。设想承印材料的表面状况绝对平滑,在印刷过程中,当有一半的墨量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而不管印版墨量x是多少,即y恒等于1/2x∶y=1/2x。这是一条理想的油墨转移曲线,该曲线过原点,f=1/2,α≈26°35′,如图4-1(a)中的曲线A。实际的油墨转移曲线总是偏离理想的油墨转移曲线的,若以承印材料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金属箔、塑料膜等表面相当平滑、对油墨又不具明显的吸收性的承印材料,其y-x曲线如图4-1(a)中的B曲线。特点是,曲线上所有点的y/x(即f)都小于1/2,而当x较小时,f偏离1/2较大;x愈大,f愈靠近1/2。另一类是纸张等表面不如前者平滑,但对油墨具有明显的吸收性的承印材料,其y-x曲线如图4-1(a)中的C曲线。特点是,当x很小时,f小于1/2;当x较大时,在一个x值较宽的范围内,f都大于1/2,且x愈大,f愈接近1/2,曲线y-x大致呈"S"型。曲线B和曲线C都不是直线,在小墨量区段,都离直线y=1/2x较大,在大墨量区段,都逐渐靠拢直线y=1/2x。 以上对y-x曲线的讨论,还只限于y随x变化的某些规律,并没有涉及到除印版油墨量x之外的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等印刷条件,对于油墨转移y的影响。如果用解析式表示y、x间的关系,则必须引进若干参数,以反映上述各种因素对y的影响。如果用实验测定墨量x、y,则必须在实验条件中,包括影响y的上述各种因素。
相关资讯
-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