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覆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近二十年来,覆膜做为用固相物质薄膜对印刷制品在印刷后进行表面装饰的精加工,在国内印刷、包装、测绘业已广泛应用推广。但是,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覆膜后制品终结使用将废弃时其资源重复利用的困难,和谈起薄膜便易与“白色污染”联想起来的环保意识,使业内人士和社会对覆膜的功能和能否继续应用产生怀疑。   上光能否取代覆膜?光泽能否保证力学强度?覆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怎样?已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一、覆膜的现状   1.明显的效果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纸载体出版物、包装物的印刷质量和表面精饰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塑料彩印软包装合成基材的阻隔标准、避光能力。无异味迁移等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覆膜行业改变单一材料和传统工艺的粗放型加工,运用无溶剂干式复合等多种技术创新工艺和无污染、无毒害的清洁原材料,进行纸/塑复合或塑/塑、塑/金属等多种基材、多种层次的覆膜复合。   纸载体出版物、包装物等印刷品在印后经过覆膜精加工,图文得到了保护,视觉效果更佳,尤其是亚光膜对光线没有广角、过度光的漫折射,更给人柔和、深邃、高贵、豪华的新感觉。覆膜可增加色彩的深度和亮度,提高色彩对比度,使图文可以防水、不会粘脏、抗油污、耐磨损。使纸张的张力值、平滑度、光老化、抗撕裂、抗戳穿等物理力学强度提高,吸湿物理性能受到抑制,减少了纸制品受水分影响引发的形变和破损,提高了制品的刚性和成型稳定性。经覆膜的纸张或塑料,不再是图文色彩表现的单一的载体。纸张或塑料的缺陷被BOPP塑料薄膜弥补,有效地保护了书刊内芯或包装商品,方便了设计、操作、运输、贮存、展示和消费者使用。经过覆膜加工的印刷品即使受到阳光照射,也能延缓褪色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好的包装可使销售额提高15-18%。印后精加工覆膜成本的投入,远低于产品附加值、商品促销率、安全便利使用价值等的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国出版的书籍有71150多种,约20.76亿册,折合封面用纸25.95万令;课本14528种,约26.65亿册,折合封面用纸33.31万令;期刊2866种,约9.96亿册,折合封面用纸24.96万令,都采用覆膜的精加工方式。不包括影像制品的包装,仅书籍、课本、期刊三种出版物的覆膜品种,约有8.85万种、57.37亿册,384.17万令纸。使用薄膜约为9415吨,产值1920万元,占全国书刊印刷工业总产值的1.5%。除广泛为教材、图书、期刊、广告、画册、挂图等出版物,和酒类、食品、医药、服装、鞋帽、电子、家电等产品的纸箱、纸盒、纸袋等纸制品外包装采用外,纸/塑复合并继续向蔬菜、水果、农药、粮食、种子、饲料、化妆品、小五金、日用百货、软饮料、工艺品等行业拓展。   塑料彩印软包装行业已将对BOPP薄膜的凹版里印技术进步到柔性里印、表印技术,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周期,放大了复合概念。科技的进步和新优材料的生产,使覆膜已不再是BOPP/PE、BOPP/PET、BOPP/CPP、BOPP/BOPP(单面热封型)等两种基材简单的单层复合,而是BOPP做为印刷基体和多种基材的多层次复合和多层共挤基材、或金属幅状超薄基材等的相容性复合。技术的创新使BOPP做为中间体可与其它基材上、下交叉多层复合为性能优异的新型合成材料。   以纸/塑、塑/塑复合为主体的覆膜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塑料包装材料、书刊及包装印刷。多种覆膜机械、不同类型粘合剂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新的复合材料产业已在国内形成。覆膜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包装改进工作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印刷技术的进步、印刷材料的更新等先决条件对覆膜的制约,和印后加工条件的多变因素对覆膜的影响,以及印刷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提高,要求覆膜行业必须按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新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结构调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应当进行的调整往往滞后。致使覆膜在生产过程中和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工艺落后、使用原料不当、技术操作随意、知识含量较低。   (1)生产工艺落后   目前占书刊印刷业96%、广告制作业88%、包装业90%、测绘业10%、其它行业98%,从事纸/塑复合或塑/塑复合的覆膜加工方式,仍采用即涂胶湿式复合工艺。即在覆膜生产时,将胶粘剂在线涂到BOPP薄膜上,经过烘干遂道装置使其干燥再进行复合。   这种生产工艺,必须使固态树脂经液态有机溶剂溶解合成为液态胶粘剂后,才能实现在线涂布操作;必须使液态胶粘剂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再还原成固态物质后,才能完成粘接。这种依靠相变才能进行施工操作的设计,不只是行为的繁琐,更是动机与效果的自相矛盾。大量的事实和实验已证明,这种即涂胶复合生产工艺正是生产过程产生污染、发生突发性火灾、初粘效果木佳、后期粘合衰减、复合材料卷曲、发生图文色变、产生气味迁移的根源。   (2)使用原料不当   覆膜用胶粘剂有单组份和双组份之分。为降低成本、方便操作,除高温蒸煮和需真空包装的复合材料,其它类型的覆膜绝大多数都采用单组份胶粘剂。   单组份胶粘剂的主粘树脂多以SBS为主。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体)是橡胶弹性体材料。虽有较广泛的粘接性能和较好的初粘效果,但属很难彻底干燥固化的亚敏型胶粘剂。单组份胶粘剂的合成多依靠芳香烃类的苯、甲苯等有机溶剂进行。其闪点分别为-11.1℃和4.4℃。纯溶剂比蒸发速度分别是乙酸丁酯的5倍和1.95倍。有机溶剂对BOPP薄膜有溶胀作用,可使薄膜的厚度和重量分别增加3.6%和12.8%。当有机溶剂合成为胶粘剂后,其蒸发速度降低15.3%以上。此数据表明在覆膜生产过程中给予干燥的时间远不能保证有机溶剂的完全挥发。一方面致使徐敷在BOPP薄膜上的胶粘剂中仍有大量混合溶剂残留,降低热塑固化性的实现,加大亚敏型不干性的表现力度,使热压外力条件下产生的初粘强度逐步衰减;同时在热压合作用时和固化后期,混合在胶粘剂中的有机溶剂分子的运动,既加重了对BOPP薄膜的熔胀,又对油墨的油料——颜料连结产生切割性破坏,加剧了BOPP/油墨印展/复合材料相互附着力的消蚀分解。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不断蒸发(一台宽度800mm的覆膜机的排气量为40m3/min),使设备周围空间的有机溶剂气体浓度不断加大,易被BOPP薄膜材料产生的静电火花点燃突发火灾;同时,造成生产环境劳动条件的恶化,使生产操作者从空气中吸收含量达40%-65%的苯类有机溶剂蒸气,损伤脑、肾上腺、肝脏和血液,破坏人体健康。   双组份胶粘剂以聚酯胶粘剂为主。通过加配固化剂,使异氰酸酯与主剂分裂子中的活泼氢接触,胶液产生交联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的结构及带支链结构的立体构象的交联产物,具有很高的内聚力。但芳香族聚酯胶粘剂制成蒸煮食品的复合包装材料后,其主要原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经水解后会变成芳香胺。芳香胶会透过内层的塑料薄膜迁移到食品中去,具有致癌的潜在危害。   (3)技术操作随意   主要表现有三种:   第一种表现为使用原料定量不准。对粘合剂与稀释剂配比浓度和胶粘剂涂布厚度缺乏科学量化的控制。   随意改变保证涂布干基量而由技术部门规定的浓度比值和涂层厚度数值:为了快速干燥就多加稀释剂;为了提高粘接力就增加涂布厚度。其结果分别是降低接力和加大对基材的溶胀,破坏复合效果。   第二种表现为随意变更设备运行控制参数。对规范过的设备参数如温度设定值、风量设定值、压力设定值、速度设定值、张力控制值等,为赶产量采用提高温度、加大风量的方法,以求得胶粘剂涂层的干燥(温度提高只会加快胶剂涂层结皮,反影响涂层中、深部有机溶剂的挥发逸出;风量加大只会使胶粘剂涂层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烘干遂道空间形成上热下冷的特殊小气候,上部热空气的水分迅速在下部相对较冷的胶粘剂涂层表面凝结析出,成为一种分散相阻隔胶粘剂与被复合基材的粘接);或直接提高机械运行速度,使设定输入的各项数据的实际使用值发生明显的大幅度下降(当运行速度以1m/min的增量从12m/min逐级增加到15m/min时,工作压力下降幅度分别是8%、17.5%、27%;工作温度下降幅度分别是13%、27%、41%)。   第三种表现为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坚持依据原材料、复合物、气候等客观条件,初步设定施工方案,对每批加工品先做小样试验,进行质量检测,适当调整重复试验后再批量施工的工作程序。依据主观经验就随意大批生产,易造成施工方案未能有针对性的较大损失。   (4)知识含量较低   覆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固定的加工模式、简单的机械设备、重复的手工操作掩盖了它所涵盖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包容的机械、轻工、化工、电子、气象、热力、色彩等多学科知识。覆膜实际上是前沿科学技术和交叉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是复合技术实施、复合材料制造的初期工程。因归属于印后加工的一种工艺,线性空间难以吸引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较长时间内一直以投资少、见效快而迅速发展,凭习惯和经验在进行粗放型的重复运作。   3.创新的技术   (1)即涂胶湿式复合工艺已转向使用乳液胶粘剂(即通称的水基胶)   为解决覆膜过程产生的污染、突发的火灾,覆膜用的溶剂型胶粘剂已逐步被聚醋酸乙烯酯(PVDC)、聚丙烯酸酯(PMMA)等高分子树脂和其它辅助材料,在分散介质、引发剂、阴离子或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作用下,按一定的程序和比例,均聚或共聚成溶解于水的合成高分子悬浮液型胶粘剂取代。   (2)新型热熔胶预涂薄膜及复合工艺已应用推广   通过对EVA、APP、PA等主体材料的优选和配方优化。温度控制合成的新型覆膜热熔胶,和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的无溶剂熔融定量涂布技术生产的新型热熔胶,已成为无污染、无毒害、安全生产的新型复合材料。使用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只经过热压合机构即可完成覆膜的热熔胶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这是一项效果显著的科技进步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荣获新闻出版署的奖励。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用。热熔胶预涂薄膜干式复合工艺,在热熔胶粘剂合成、涂布和复合的全过程,不使用任何溶剂,不生产污染,不会发生火灾,产品质量事故降低90%,生产场地节约56%,电力消耗减少60%。新型复合材料和复合工艺已将复合技术浓缩于新型复合材料之中。只需控制复合温度/压力/速度三项数值的匹配,劳动生产率即可提高36%。初步解决了生产工艺落后、使用原料不当等基础问题。   二、发展的趋势   无论是目前的彩色胶版印刷,或是迅速发展的CTP版数字印刷,及以电子照相方式、电凝方式、喷墨方式实现可变信息的无版数字印刷,多样化的印刷制品均要求印后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其用不同原料“涂布”出的印刷效果,和通过印后精饰加工处理,以再度提高印刷艺术的表现力。纸张载体虽已经过“涂布”、“压光’的表面处理,但水纤维交织结构先天性的物理性能缺陷,更要进一步依靠印后精饰加工来弥补。载体本身强度要求提高和载体附着物要求保护处理减为一种“界面工程”,需 要最终依靠表面及表面渗透高分子物理能的固相覆盖物的力度,达到外表美化与内在强度提高统一的效果仍需靠”放大”的覆膜工艺实现。此时覆膜的概念已不再是简单的将塑料薄膜粘结在纸张印刷品表面的两种固相物质的层压贴合,而是包含热敏型、光敏型引发生成的新型高分子液相材料,运用除层压复合外的各种涂布上光技术,即除传统的辊式涂布(顺转涂布或逆转辊涂布)外,创新的预定量的条缝或挤压涂布、坡流挤压涂布、落帘涂布、气刀涂布、静电涂布、真空涂布、离心涂布、喷雾涂布、粉末涂布等技术进化,对基材片幅或支持体的再加工处理。以便于操作的固相或液相进行印刷品表面精饰处理加工,最终必形成固相膜状的合二为一或合N为一的、优势互补的新式复合材料。制造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产生污染。使用这种产品对人体无负作用。当这种产品的货架寿命终结时,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分解还原成各自的单体。覆膜已成为材料既能合成,又便于回收重复利用的崭新技术,覆膜清洁化、胶体回收化、固相薄型化、液相成膜化、表面多样化、复合多层化、机械多能化等新时代特点。   1.覆膜清洁化   使用有机溶剂型胶粘剂的红外热型即涂胶湿式复合工艺,因生产过程排放大量对人体有毒害、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蒸气,危及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将受到严格限制。乳液型胶粘剂做为替代原料将过胶冷裱覆膜,在一段时间内,运用于一部分纸/塑复合。   以EVA、EEA、PUR、APP等高分子材料为主体的热熔胶,在胶体合成、胶层涂布、层料复合不同生产阶段,均是以定值的热能(温度)控制主粘树脂、增粘树脂、改性调节剂等物质的态变和合成,整个工艺流程是没有污染的清洁生产。   2.胶体回收化   以热熔胶为粘接的覆膜,在85-110℃施工条件下熔融,在被复合基材上流平形成粘接界面,脱离热压合工作平台在常温条件下固化,完成复合。   当复合体再度进入≥70℃的环境时,热力(温度)又使热熔胶体软化,复合物层间失粘,则复合破坏,发生覆盖物薄膜/纸(薄膜)基体的分解脱离。二次加温能达到薄膜或纸张的分类分收,这是过去任何一种覆膜或复合无法做到的。这是即涂胶复合工艺的又一种进步,也是区别并优于溶剂型胶粘剂、乳液型胶粘剂(水基胶)的另一特点。   尽管纸/塑分离的目标已经实现,初步达到废纸资源、废膜资源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再生循环使用标准,但常规的传统热熔胶在随同废纸处于再打浆作业时,不仅形成粘料影响再打浆工艺,也会对纸机的筛网造成堵塞,从而限制废纸资源的利用。新型的热熔胶应有可回收性,对再打浆工艺不存在任何干扰。胶体应具备下列特点:   (1)应具备水溶性/分散性,易从涂布附着基材上清除,易从纸浆中清除;   (2)密度应低于0.95和高于1.05,从而可利用离心机械分离除去;   (3)交联性要好。当处于再循环或再打浆作业时不应该变形,可采用滤网轻易除去;在高湿、高温情况下,进行粘接、复合、热封,应保持操作工艺的一致性,加工后的产品有长期稳定性。   3.固相簿型化   固相幅状卷筒BOPP塑料薄膜在即涂胶覆膜机上要经过初期张力调平—强力压迫涂胶—多道展平烘干—复前张力调平—热压强力挤轧—收料螺旋牵引等热力作用,经常产生在热收缩本能下的外力强行拉伸复合后的弹性回复,和因这种弹性回复出现的翘曲或严重的卷曲。热熔胶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因薄膜行程短,无需涂胶的强行张力展平,摩擦牵引力相应小得多,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普遍使用厚度为18-20μm的BOPP塑料薄膜成型收缩率1.0-2.08/cm2,线膨胀系数10.8- 11.2 × 10-5/℃,拉伸弹性模量1.1%-1.66%。在拉伸弹性模量为常数时,薄膜在热力工作界面的线膨胀与工作温度的高低成反比,收缩率与界面平台面积成正比。在覆膜工作温度提高(85-105℃,比50-70℃提高50%-70%,覆膜面积扩大(图书和国际标准接轨,用纸规格已改为890 × 1240mm,1000 × 1400mm,是传统787 × 1092mm用纸的128.42%和162.9%)向超宽幅面的数码印刷品、丝网印刷品、热转移印刷品等新条件下,更要考虑薄膜这些特性下引发的收缩变形。要求覆膜用的固相幅状卷筒BOPP薄膜的厚度保持在≤12μm。与此同时,覆膜的成本也将随之下降。   4.液相成膜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新型材料不断研制开发,也给传统工艺输入新的技术功能。运用涂布技术将各种各样的液相涂料进行施工,不仅可改变基体材料的表面光泽度,还能将高分子交联、接枝后的高强度转移给基体材料,同时改变原有的物理特性和承受外力的能力。并从简单的平面作业,到已将幅状材料以外的复杂立体物如汽车、房屋、桥梁等的外表制造出一层光亮的固态保护膜。仅此一项,在美国的产值已达147亿美元。按美国工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SIC编码为27的印刷和出版业,编码为26072的复合或涂布纸业,运用涂料成膜涂布技术的产值,1990年已分别是 1685.14亿美元和53.55亿美元。   液态相涂料(UV基、乳液(水)基)向纸或薄膜等幅状材料的施涂技术,有浸涂(dip coating)和刮棒涂布(rod coating)、刮刀涂布(blade coating)和气刀涂布(air knife coating)、凹版涂布(gravure coating)和逆转辊涂布(reverse roll coating)、坡流涂布(slide coating)和落帘涂布(Curtain coating)等。   多种施涂技术和红外(IR)、紫外(UV)、电子束(EB)等单独用或综合使用的上光干燥技术,使涂膜液体中的紫外线吸收剂(UVA)和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将紫外线转换成液态固化成膜的能量,形成从表层到内部深处均完全固化的厚达12.7-25.4μm的亮(亚)光胶膜。成型后的干净透明度更高于聚酯(PET)薄膜。能将有害的紫外线阻挡97%-99%,使产品的安全性、耐水性、耐晒性、寿命和户外的耐抗性都明显提高,使用范围扩大。   5.表面多样化   凹印技术、模切技术、热压痕技术等在凹版导涂方面的延伸运用,使印后精加工走向表面形体塑造和运动力学交叉结合的综合艺术加工。不仅能使覆膜层以高明亮度、消光雾度的光泽呈现,还使液态上光覆膜在基材上能以全幅画或在特定位置以特定形状实现,也能使固相的薄膜覆膜不再只是简单的直线为界的单调面孔,而以图文布局的或成型设计的需要呈现多样化。   预定量的条缝涂布、挤压涂布、静电涂布、真空涂布、离心涂布、喷雾涂布、粉末涂布等技术的使用,使印刷品表面处理或局部整饰具有立体感、均匀凹凸表相、附着力强、不易脱落的喷砂效果。   柔性印刷印版套筒置换技术和凹版电雕技术,能使覆膜机的加热光亮辊筒与加压橡胶辊筒表面进行图案、花纹、线条等多种形状的处理,使覆膜具有表面压花压凸的立体图像或浮雕功能。   覆膜运用外力实现表面多样化,使材料自身强度提高并形体艺术美化。   6.复合多层化   激光镭射技术和蒙版防伪技术及光敏性、热敏性油墨等特殊材料,使印刷制品或包装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再如高阻隔膜;微孔薄膜;茂金属和具有极好低温封合性能的聚烯烃类的乙烃—醋酸乙烯(EVA)共聚薄膜;可以复合、挤压涂布的、透明度高的氯三氟乙烯和乙烯三氟氯乙烯(CTFE)共聚氟囱代烃薄膜;由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交联”热塑共聚的、具有高速加工性能、热粘合强度高,可成形性、韧性、优异的光学性能、低温热合性能、抗油溶剂性能、以及用铝箔和尼龙的共挤粘合性能的离子键薄膜;有极好的隔绝氧气性能、极好的防走味性能、良好的高低温性能、热成型性能以及在定向和不定向时都保持机械强度、有良好的湿润性质、易和其它材料复合的尼龙(PA)薄膜等新型材料,又给印刷制品或 单体材料增添新的功能。单腔多道定量共挤控制和在线多辊分级层次压合技术能将单一的薄膜和基础材料合二为一层复合升级为多种性能材料综合于一体的合N为一多层化复合。   7.机械多能化   覆膜在印后整饰处理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时间的持久,使覆膜已成为固相薄膜复合和液相涂料成膜表面整饰处理和形态美化的综合现代技术。   实现覆膜技术成果的覆膜机械的性能,将趋向计算机控制的标准化、高速化、自动化。功能将呈现即涂复合、预涂复合、涂布成膜、平面立体、在线烫金模切等多样化。现有的覆膜机械经过必要的改造和适当增加装置,也能具备下述功能:   (1)多种涂布功能   涂布浸涂、刮棒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凹版涂布、逆转辊涂布、坡流涂布、落帘涂布等涂布方式的程序控制,能达到对单位面积涂布定量(1.5g-80g/m2)、涂层成膜厚度(12.7μm-25.4μm)、覆膜面积(全幅面或部分幅面)、覆膜几何形状(点形、线形、方形、圆形、三角形……或特定变形)和热敏型涂料、光敏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乳液(水基)型胶粘剂、热熔型胶粘剂类型物质的有效操作功能。   (2)多种干燥方式   过去,大多数固相、液相覆膜的干燥方式是电—热能转换的热干燥,用于处理溶剂型胶粘剂或涂料。因为溶剂的挥发造成生产过程污染和突发火灾及化学物质在载体上的残留和向食品等包装商品的转移,其使用受到限制。输出功率80-120w/cm的紫外光(UV)干燥方式对表层固化效果好,但不能穿透达到成膜效果较厚涂层涂料深部的彻底固化。同时产生紫外光的电能的实际利用率只有20%,其余60%的能量以热的形式被释放,20%则被转化为可见光。   通过电真空器件产生聚合、密集的、具有一定电子流方向的电子束(EB)加热干燥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转换加工手段。从热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受控制电极及加速阳极的静电场控制被聚成同一方向运动的、密集的、载面很小的电子束。当电子束冲击到工件时,动能变为热能,使材料瞬间气化,使印刷油墨和上光涂料最大程度地交联和聚合,无后固化和溶剂残留。   紫外光(UV)/电子束(EB)混合干燥方式,低能、低热的紫外光(UV)可以固化涂层的表面,涂层的深部同时被电子束干燥。照射光源的功率只需20-40W/cm,比普通的紫外光(UV)系统节能60%。产生的热量比红外(IR)热干燥方式低得多,避免了基材的收缩变形。   (3)多种压合功能   单腔空气介质的电—热能转换加热装置/橡胶压力辊热压组合,双腔导热油介质的电—热能转换加热装置/橡胶压力辊热压组合,金属辊筒/橡胶辊筒同时加热的热压组合等刚/柔、刚/刚、热/冷、热/热多种压合形式,能进行即涂的溶剂型胶粘剂、乳液型胶粘剂、热熔型胶粘剂和预涂的热熔胶预胶膜等多种材料的、单面或双面,包括数字印刷制品的热覆膜加工。   无须加热,依靠基材对胶粘剂中的水分散发剂吸收和自然干燥的冷压覆膜,可进行印刷制品的冷装裱。   覆膜机配备衬层上卷装置后,可对双层或双层材料涂布不同的胶粘剂,达到对制品既有定型覆膜装裱,同时又有保护膜覆盖的不同效果。   通过对不同表面处理的加热辊筒、加压橡胶辊,可做出在线烫金。模切、压花、压痕等新的花样加工,并可直接做为花纹。花样等精品装饰纸、生活用纸等加工的专用机械。   (4)静电处理功能   将静电输出装置装配在覆膜机上后,自动放料装置或基材输送装置能将卷筒材料或单张平版材料的静电消除,或按相反需要可连续对纸张、薄膜、印刷品等进行静电处理,使其制品便于新的用途。   (5)转移印刷功能   高精度的传动机械设计加工和装配,高光洁度、高稳定性的加热辊筒加工使用,红外双腔油介质自动恒温的热力传导,液动逆向滑差柔性工作平台、对角张力自动纠偏调整等技术在覆膜机上的运用,能将静电印刷图文、热熔油墨图文、转印膜印制的图文,高保真地转移到别的媒介上,覆膜机成为一种(热)转移印刷机。   广泛运用电物理技术、真空技术、传感技术、检测技术胶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具有多种涂布、压合及表面与形体多样化处理功能的覆膜机械,满足了印后加工和新型复合材料合成所需要的测张、测压、位移、速度自控、张力自控、温度自控、在线检测和闭环控制等要求。使覆膜从单一的印后整饰加工,走向新型复合材料的生产。达到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和机电一体化的新型技术,是“印后多样,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是印后加工产业结构的迅速发展,给覆膜展现了更大的利用空间

相关资讯

  • 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高指南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以印刷康师傅包装为例,解析凹印缺墨原因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柔性版6大质量要求及存储条件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