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墨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采用了符合油墨性质和流动特点的高压单管式输送方案,配合多种定量式标准包装,实现了在技术上与国际流行方案接轨,切合印刷业发展的要求,应用范围迅速扩展。报业印刷、商业印刷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普及,包装印刷、出版印刷等领域正在逐步被接受。国内最大的集中供墨及相关设备生产商沈阳北方厂在今年前8个月中,已经安装了近70台墨泵。从发展阶段来看,集中供墨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已度过介绍阶段,正进入快速成长期。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用户对供墨技术的认识、安装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品种和技术参数的选用及生产应用需求的分析等方面,一些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有的用户在供墨系统投入运行后发现实际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拟就相关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与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由于集中供墨技术进入国内的时间不长,我们对此技术的认识也不尽全面,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油墨包装的选择 油墨包装的选择是建设供墨系统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供墨系统生产应用的程度和产品品牌、品种的选择余地,是原材料供应的制约因素。 目前集中供墨方案的油墨包装选择余地是较为宽泛的。油墨厂大多已经可以提供从2kg到2000kg的标准包装方案,如2kg、15kg、200kg、1000kg、1 500kg、2000kg等,也可以提供大到20吨或30吨的大罐式储墨方案。目前各主要设备供应商也都有标准的设备与之匹配,有移动式、固定式等多种方案。这样,用户完全可以根据使用要求、空间位置、用墨需求和管理要求等,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案。 用墨量需求是决定油墨规格进而决定供墨系统配置方案的主要因素。以报业印刷厂为例,每天印刷量在50万对开张以下的厂家,应主要考虑使用15kg移动式系统。这种系统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可方便移动,是小型机组的很好选择。日生产量在50—200万对开张的厂家或实行单机组单独供墨的大型印刷厂可以考虑使用20 0kg标准筒装,这种系统使用方便洁净,包装大小适中、密闭性好,运输与搬运都比较方便,不同油墨品牌的共用切换很容易;对用墨量较大的黑墨,可以考虑采用200kg双泵双机工作或安装1吨系统,以解决黑墨用量偏大的问题。对于日生产量在200万对开张以上的厂家,同时又想集中一套设备对所有机器系统供墨,1吨标准运墨箱和大型储墨箱方案可以重点考虑,这样可以集中人力进行供墨管理,减少车间更换墨筒的麻烦,实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方案仅是一般推荐,各厂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例如, 日产量200万对开张以下的很多报社也采用了1吨运墨箱式系统,可能这主要是基于管理方便的考虑。但要注意到,供墨系统的选用关系到今后油墨采购的灵活性和管理的方便性,需各方面协调与配合。 运行压力的确定 本文所提到的集中供墨系统,都是单管式高压系统,压力较大是这些系统的普遍特点,这也是由油墨的特性所决定的。油墨有较大的粘度,又具有很高的触变性,与高流动性、高压缩性特质的水、空气等的输送完全不同。正是由于采用了高压系统,才使得管路可以在较细的范围内选用,应用于较长的输送距离,摆脱原有双管系统长期循环运行的不足。 运行压力的大小由系统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所决定。过高的压力会使系统造价大幅度上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的系统宣称达到30MPa以上的压力,其实这是根本没必要的,墨泵所提供的压力一般在14Mpa以下,加上安全系数的考虑也不超过21Mpa,且目前国内输送距离也较短。压力过低则会使供墨量不足,设备运行不畅甚至阻滞。一般情况下,在150m以内的管路系统运行压力在6~10Mpa左右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下面就影响运行压力的因素作一简要说明。 1.输送距离 输送距离是决定供墨压力的主要因素.输送距离越长,则运行压力则要越大,200m以内的话,10Mpa压力完全足够。 2.管路粗细 这是指通径。管路通径越粗,在相同的末端出口流量要求下,压力则可以相应降低。 3.管路弯头和变径 弯头和变径都会对油墨的流动起阻滞作用,管路系统从起始端至最末端弯头越多,变径越多,则运行压力也就要越大。这里要注意,变径对流动的阻滞作用比弯头的影响要高一个数量级。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弯头、弯径阀门等管件的工艺质量,很多质量较低的管件内部通径很小,内部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变径。(未完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