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由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预聚体、弹性体、引发剂、促进剂、稳定剂等组成,单体、弹性体、引发剂、稳定剂构成一个组分,促进剂等为另一组分。根据使用的方法SGA分为底涂型和双主剂型两种类型。(1)底涂型SGA 底徐型也称底胶型、非混合型,即预先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一部分(氧化剂或还原剂)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做成底胶,另一部分则配入主剂中。先将底胶涂于被粘物表面(一面或两面)晾干,粘接之前再涂主剂,叠合后底胶中的氧化剂和主剂中的还原剂构成氧化—还原体系而引发聚合固化。底涂型胶不存在适用期问题,不需混合,恰似单组分胶粘剂一样方便。底胶应能迅速干燥,在各种条件下不发生变化,保证生成均匀的过氧化物层。只是简单地将有机过氧化物溶于三氯乙烯等溶剂中制成底胶,当溶剂挥发后,过氧化物就会以微细晶体析出于表面,对使用不利。因此还必须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酯等成膜剂,还要添加溶剂、增塑剂、稳定剂等。底涂型SGA使用很方便,但因有机溶剂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对健康有危害。底涂型SGA的典型配方(质量份)有:甲基丙烯酸甲酯 85 氯磺化聚乙烯(Hypalon 30) 100 甲基丙烯酸 15 异丙苯过氧化氢 6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双酯 2 N,N—二甲基苯胺 2以丁醛—苯胺缩合物808为促进剂。醛胶缩合物是一种很复杂的反应产物,约有十几种化合物混合而成。将钢板的一面涂上808,晾干;另一面涂上胶液,叠合后5min剪切强度可达10MPa。(2)双主剂型sGA 双主剂型SGA义称混合型、AB型。将弹性体溶解于反应性丙烯酸酯单体中,加入稳定剂、引发剂等配成A剂。以弹性体溶于反应性丙烯酸酯单体,加入促进剂、增塑剂等配成B剂。粘接时可将A和B分别涂在两被粘物表面上,叠合后便可固化。也可将A、B两组分等体积混合后再涂胶粘接。双主剂型sGA的一般配方为:A:活性单体混合物(MMA、MAA) 70-85%(质量)填料、稀释剂 适量改性弹性体或齐聚物(CR、NBR) 15-20%自由基促进剂(叔胺类) 0.5-2%自由基终止剂(HQ) 0.1-0.5%B:有机过氧化物(CHPO、DCP) 10-25%非反应性增韧剂或稀释剂 75-90%填料或触变剂 适量 配方中加入3%-6%(质景)的甲基丙烯酸可以调节固化速度,为防止对金属的腐蚀需添加10%以下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将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与氯丁橡胶先接枝聚合反应后再配主剂,能够制备出固化速度快、稳定性更好的胶菇剂。弹性体不仅能增韧,还能参与接枝共聚反应。丁睛橡胶用量以18%-21%(质量)为宜。MMA以70%(质量)为准。促进剂的效率:DMP-30>三乙胺>苄基二甲胺。二甲基苯胺、二乙胺、DMP-30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转载自:21世纪精细化工网
相关资讯
-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