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我国的包装印刷油墨工业原料还没有彻底摆脱进口,其生产格局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不久的民族油墨工业体系。非常脆弱,企业个数不到20家,年产量不足两万吨(人均不到0.05kg),仅是当时美国年产量的1/34、消费量的1/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特别是包装行业、协会机构的建立、完善,全国已形成了国营(有)、集体、合资和私营及个体多元并存的生产格局,发展到目前近千家规模大小不等的企业个数(实际注册的也有560家之多)。油墨也由铅印和普通雕刻凹印、固化、防伪油墨等分门别类,品种基本齐全。还能对外出口创汇,其年产量已猛增到7.5万吨(人均已达0.12kg),20年间产品产量和消费几乎翻了两倍和一倍。据目前对油墨制品抽查显示后获悉,合格率为80%,基本摆脱了依赖他国原料和高价进口高档油墨制品,成为包装工业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国内外注目的热点。 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中,包装印刷油墨的特点再也不是单纯地追求适应大印刷的机械化作业(包括制版等),印刷图文亮丽,采用高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换代升级,掌握并努力赶超世界包装印刷油墨的一流生产技术水平。而是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淘汰落后的,创造先进的。例如桌面轻印数字系统油墨研制应用促进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多少年来,我们偏重生产技术,特别是合成材料技术,不仅消耗工时,而且也污染环境,使用和生产的各种包装印刷油墨制品都属惰性材料,它们只是通过物理手段加工研制适应包装印刷,往往使被包装的物品在一定的时限后包装返潮、变质,甚至油墨体系的溶剂毒性渗透或迁移到物品内,导致商品的报废早已屡见不鲜。其补救措施不外乎:再涂涮一层防潮上光剂或复合一层承印材料或选择厚几倍的材质。这种被动作业方式被称作惰性包装印刷材料技术工艺。 随着知识经济的倔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网络化的传播和频繁的行业总结交流,使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设计广告、印刷机械、照相制版、微机编排、承印材料、纳米技术和助剂的研究、开发、应用,日益为油墨工业所重视。由于能大大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赋予特殊功能,已成为油墨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油墨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企业员工不仅能够懂得份内专业工艺学涉及到的色度学、流变学、肢体化学、油脂化学、合成树脂化学、颜料中间体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油墨的分子着色或离子着色还是物理着色,以及孟塞尔颜色系统中三原色油墨的灰度平衡的评定方法等等内容。还了解了诸多外部的应用知识——科学与信息——生产与生命——资源与环境一一应用与营销等科学技术。风起云涌大搞复配及高效助剂材料的科学理论研究与探索实验,注重专业协调配合已成为今天的时尚。 A.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动、植物油提取偶联剂、电中性超级分散剂,添加在油墨体系里,大大降低了墨膜厚度,提高了支化度、界面附着牢度及光泽度大为改观。 B.运用超微细粉体技术生产的天然的无机粉体能制成0.001um的颜料,密度小但比容则大了。加入到油墨体系统不仅比有机材料成本低,而且遮盖力、附着牢度不亚于有机颜料材料,还没有毒副作用。微粒化后的粒子的新性能可能还表现在粒子的磁性、活性、耐热性、光吸收性、表面张力及熔点等方面。 C.专利新产品——油墨蜡采用分子蒸馏技术,正是利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将微蜡、普通石蜡二元材料在远低于沸点的情况下将物资催化、氧化,分离而复配成与蜂蜡性能相似,又能在溶液的常温下溶解油墨特种蜡而减少了油墨生产过程污染源。 D.微胶囊技术在油墨颜料方面,成功地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覆膜,大大地提高了颜料在分散介质中的湿润性和分散性。例如不同的防伪油墨着色剂正是通过选择不同的包覆材料制成了具有良好的着色力、光 泽度、耐光、耐热、耐溶剂等性能各异的微胶囊颜料。并能有效地降低油墨体系中某些组份的毒性及挥发性,该产品不会因贮存期过长而导致产品受潮变质报废。 E.被称作光脑的光子计算机的出现,由于可与光同步而快速运算,是当前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的1000倍。引发剂、光敏剂、抗氧剂、防沉剂等助剂复合作用等等,已成为我国的油墨配色和无污染的光固化、防伪等包装印刷油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了入关后接轨、并轨的目的。 探索是生产的延续,实践是科技的积累。随着入关步伐的加快,国门敞开,油墨工业的国际竞争将会更趋激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推广应用“绿色包装印刷油墨”、“绿色无版烫印油墨”、“功能性固体包装印刷油墨”等绿色环保油墨产品。它将会给我国的包装工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注入新的活力。(未完待续)
相关资讯
-
纸箱厂里,任何智能化、自动化的实现都要以纸箱产品的生产品质为前提,没有品质的高效率生产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纸箱厂转型升级的方向。所以,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纸箱厂务必把握好产品品质。本文重点讲述如何通过智能化提高套色精度与网点清晰度、提升印刷品质。 气囊…
2025/4/15 7:49:33
-
无溶剂复合与溶剂型干式复合在技术原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胶膜和复合牢度形成机理、涂布方式、各工序的作用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无溶剂与干式复合工艺技术原理上的差异:
2025/4/14 7:19:34
-
实际生产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报告某项异常故障时,往往只是简单讲述异常的现象,而不能很精准地描述具体细节。例如缺墨,顾名思义,缺了一块墨或一片墨。但实际上,缺墨现象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本文用几张具体的异…
2025/4/13 7:58:16
-
当版材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检查才能投入使用。那么柔性版有哪些质量要求,生产出来之后又该如何存储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以及存储条件把。 柔性版的6大质量要求 1、印版要有一定硬度 印版做完之后,一般要做一…
2025/4/12 7:10:18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