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纸张凹印印品着墨不实原因解析(下)

2010/8/24 8:42:42 人评论

三 压印滚筒表面老化、磨损或粘有异物

      压印滚筒表层采用的是橡胶或聚亚胺酯材料,由于印刷时承受着较大的压印力,且长期受溶剂的侵蚀,极容易老化或磨损,表面出现裂纹或微小的凹坑。印刷时,与缺陷位置相接触的图案部分就会不着墨,从而造成图文残缺。这种现象在印刷低定量的纸张如铜版纸时较为明显,而在印刷高定量纸张,如白板纸时则不易出现。

      压印滚筒表面老化或磨损等造成的印品着墨不实一般表现为不规则的条状或块状(大面积实地色块较易观察),其横向位置基本不变、纵向位置变化不定,此时需要更换压印滚筒。如果无备件,可与其他色组的压印滚筒调换使用,以避免缺陷位置与图文部分相接触,或通过修补、研磨的办法来解决,以解燃眉之急。

      纸张的幅宽偏小、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的油墨刮干净或操作不当等使压印滚筒两边粘有油墨,使其未形成绝缘,就会导致静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电流导通偏漏,从而影响油墨的吸附力,使印品的着墨效果减弱,特别是对网目调印品更为明显。出现此种情况时,需用溶剂将压印滚筒两边的油墨擦干净,适当调校刮墨刀,或加长刮墨刀的长度(刮墨刀的长度略超出印版的长度5~6cm),使其将印版表面的油墨刮干净。同时,可根据长期实际印刷幅宽将压印滚筒两边超出部分的直径适当削减2~4mm。

      压印滚筒表面粘有油墨、纸毛、纸粉或其他物质时,也会影响压印力的均匀分布,使印版部分区域的油墨转移不充分,从而导致印品图文印迹不实。可停机将压印滚筒上的异物清除干净后再开印。

四 油墨黏度不良

      黏度是油墨最主要的控制指标,它直接影响油墨的转移性能和印品的质量。实际生产时,油墨黏度是依据产品的工艺要求而定的。黏度过低容易造成油墨铺展,遮盖力差,色相达不到要求,印迹发虚、露底,墨色不饱和;黏度过高则油墨的转移性能较差,印品实地部分容易出现着墨不匀、针孔状斑点,网点、文字印不全,同时也加大了油墨的用量。

      印刷过程中,油墨必须保持一定的黏度值;要确保油墨的有效循环,使油墨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要勤测量油墨的黏度(一般20~30分钟测一次),及时添加溶剂,以保持黏度一致性。

五 其他因素的影响

     1.静电的作用和影响

      采用凹印方式印刷带有网点的产品时,印品层次的再现性较差,通常出现细小的花絮状斑点,主要是因为网点部分网穴深度较浅,油墨的转移性能较差,且油墨容易干固于网穴中,难以真实反映图案的阶调(层次)。可通过加装或开启静电印刷辅助吸墨系统来解决。如图1所示,由于压印滚筒采用橡胶或聚亚胺酯半导体材料制作导电表层,静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电流可通过静电毛刷转移到压印滚筒的表面,这样油墨分子和压印滚筒之间产生电势差,形成电场,使油墨极化,朝着印刷材料的方向移动,从而有利于油墨的充分转移,有效地提高印刷效果。

      纸张表面存在静电则不利于印刷,它直接影响印品的质量,使印品出现斑点现象。同时,也对静电辅助印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它影响压印滚筒表面静电荷的均匀分布,进而影响油墨在纸张表面的吸附效果。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纸张容易产生静电。可通过安装静电消除装置、调节印刷车间的湿度来消除静电。

      2.刮墨刀的影响

      刮墨刀的刮墨角度和压力对印品着墨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刮墨刀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印品网点、文字线条印不全,印版磨损;刮墨刀的压力过小,印版上的油墨则刮不干净。而刮墨角度大小则影响墨层的深浅,从而影响油墨遮盖力。如果刮墨角度小,则刮墨效果弱,印品墨层厚实,遮盖力强,光泽好,但易刮不干净、图文模糊,可适当加大刮墨刀的压力。印刷时,刮墨刀的压力和刮墨角度要根据印版图文的深浅以及印品的着墨情况具体而定。

      3.印版表面质量的影响

      印版表面磨损通常会导致实地色块墨色变浅,着墨不均匀,图文不够清晰,出现印迹发虚、露底等现象;印版表面粘有油污而未清洗干净,会造成印品着墨不良,需要停机用去污粉将版面清洗干净再开印。

      以上列举了印品着墨不实的一些常见因素,实际生产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其他情况,只要我们对出现的问题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探讨,就能找出根源所在,逐一解决。


来源《印刷技术》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