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谈墨层厚度(一)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今年4月份,《中国国装报·印刷周刊》第2167期的第五版上,登载了“墨层厚薄调整的因为与所以”一文(以下简称“墨”文)。文章作者富有实践经验,确实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之谈。但文中涉及油墨性能的某些提法有失准确。在此对油墨性能的几点基本知识和概念,提些本人的见解与认识,以供商榷。   一、油墨黏度与黑层厚度的关系   “墨”文中说:“墨层厚厦增加,其黏度也相应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就小。” 这里提到油墨的黏度、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油墨的黏度呢?   黏度是对油墨性能进行度量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定义是:油墨颗粒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能力的量度,黏度是油墨内聚力强弱的表现。黏度单位是“泊”、“厘泊”或“帕·秒”、 “毫帕·秒”。   油墨黏度通常用“旋转式黏度计” (爱米拉黏度计)、“落棒式黏度计”(拉雷黏度计)、“平行板黏度计”测定。也可以用气泡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落球式黏度计、锥板式黏度计等仪器测定。值得注意的是,测量黏度时取用试样墨的量是有严格限定的。使用旋转式黏度计,油墨被放在一个测量用保温桶中。使用落棒式黏度计,油墨被放在厚壁管内。使用平行板黏度计,滴在玻璃板上的油墨量为0、5厘米3。也就是说,黏度是一个有单位的量,是一个建立在单位物理量基础上的度量值,而不是任意变量。   当墨层厚度变化时,对同一种油墨而言,黏度有否变化呢?没有!这时变化的是油墨的总粘结力,而不是黏度。试想,一种油墨,当我们取用它一公斤时,它具有一个黏度;而取用它0.5公斤时,又具有另一个黏度;当取用它0.1 公斤时,又有了新的黏度;那公测量其黏度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又涉及到油墨的另一个物理量 ——黏性。宏观上,“黏度”和“黏性” 表现的是同一类性能。但它们并不是同一回事。黏性是指油墨被断裂分离时的抵抗阻力的量度。油墨的黏性也可以用专门的仪器测定。但它是没有量纲的。   流动度也有确定的定义: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扩展直径的能力。流动度可以用流动度测定仪测定。   油墨是非牛顿流体。它的运动规律比牛顿流体要复杂得多。黏度不仅与自身的结构成分有关,还与温度有关。流动度不仅与自身的结构成分和温度有关,还与油墨的触变性有关。 色别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黄(Y)   0.85~1.15     0.80~ 1.10 品红(M)   1.25~1.55     1.15~1.45 青(C)   1.30~1.60     1.25~1.45 黑(BK)   1.40~1.80     1.20~1.60 叠加色    1.50以上      1.30以上   一般情况下,黏性与流动性成相反变化,即黏性越大、流动性越小,黏性越小、流动性越大。但它们并不成反比。例如,在油墨中加入玉米粉,黏性降低,流动性并不增加,反而降低。   二、墨色深淡与墨层厚度的关系   “墨”文中说:“印刷深色油墨,输墨量可适当薄一点。因为深色油墨遮盖力较强,不易产生露底发花弊病。”   墨层厚度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但它与油墨色别关系并不大。对于连续调原稿是制印刷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Y/5-91《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中有明确规定。标准中第 4.1.1项列出“表1密度范围”:   这里的实地密度就代表墨层厚复。因为,如果没有确定的墨层厚度,就没有准确的中性灰平衡,就没有正确的色彩复制。(未完待续)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