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塑料软包装

也谈墨层厚度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一、油墨黏度与黑层厚度的关系“墨”文中说:“墨层厚厦增加,其黏度也相应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就小。” 这里提到油墨的黏度、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油墨的黏度呢?黏度是对油墨性能进行度量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定义是:油墨颗粒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能力的量度,黏度是油墨内聚力强弱的表现。黏度单位是“泊”、“厘泊”或“帕·秒”、 “毫帕·秒”。 油墨黏度通常用“旋转式黏度计” (爱米拉黏度计)、“落棒式黏度计”(拉雷黏度计)、“平行板黏度计”测定。也可以用气泡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落球式黏度计、锥板式黏度计等仪器测定。值得注意的是,测量黏度时取用试样墨的量是有严格限定的。使用旋转式黏度计,油墨被放在一个测量用保温桶中。使用落棒式黏度计,油墨被放在厚壁管内。使用平行板黏度计,滴在玻璃板上的油墨量为0、5厘米3。也就是说,黏度是一个有单位的量,是一个建立在单位物理量基础上的度量值,而不是任意变量。当墨层厚度变化时,对同一种油墨而言,黏度有否变化呢?没有!这时变化的是油墨的总粘结力,而不是黏度。试想,一种油墨,当我们取用它一公斤时,它具有一个黏度;而取用它0.5公斤时,又具有另一个黏度;当取用它0.1 公斤时,又有了新的黏度;那公测量其黏度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又涉及到油墨的另一个物理量 ——黏性。宏观上,“黏度”和“黏性” 表现的是同一类性能。但它们并不是同一回事。黏性是指油墨被断裂分离时的抵抗阻力的量度。油墨的黏性也可以用专门的仪器测定。但它是没有量纲的。 流动度也有确定的定义: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扩展直径的能力。流动度可以用流动度测定仪测定。 油墨是非牛顿流体。它的运动规律比牛顿流体要复杂得多。黏度不仅与自身的结构成分有关,还与温度有关。流动度不仅与自身的结构成分和温度有关,还与油墨的触变性有关。 色别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黄(Y) 0.85~1.15 0.80~ 1.10 品红(M) 1.25~1.55 1.15~1.45 青(C) 1.30~1.60 1.25~1.45 黑(BK) 1.40~1.80 1.20~1.60 叠加色 1.50以上 1.30以上 一般情况下,黏性与流动性成相反变化,即黏性越大、流动性越小,黏性越小、流动性越大。但它们并不成反比。例如,在油墨中加入玉米粉,黏性降低,流动性并不增加,反而降低。二、墨色深淡与墨层厚度的关系 “墨”文中说:“印刷深色油墨,输墨量可适当薄一点。因为深色油墨遮盖力较强,不易产生露底发花弊病。” 墨层厚度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但它与油墨色别关系并不大。对于连续调原稿是制印刷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Y/5-91《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中有明确规定。标准中第 4.1.1项列出“表1密度范围”: 这里的实地密度就代表墨层厚复。因为,如果没有确定的墨层厚度,就没有准确的中性灰平衡,就没有正确的色彩复制。为实现规范化、数据化管理,在美国的“GATF彩色复制测试图”中就有相对应的实地密度测试区域。将来,印刷向CTP发展,需要有一个色彩环境,这个环境就是规范化管理的数据。 目前,最先进的多色胶印机已经具备了预设置仍能。它的各色墨层厚度确定,或者通过印版扫描仪,或者通过各类接口输入印前设定的数据。绝不会对不同色别墨色的色相深淡调整墨层厚度。 对于全部以专色实地色块构成的包装印刷品,允许采用较厚墨层,不必考虑中性灰平衡问题。但仍可以通过 “GATF测试图”方法确定适当的墨层厚度。但不是以目测色别加以区别,而是以与纸张的物理适性为基础。至于油墨的覆盖率,并不以色相的深浅为转移,而是由油墨的原料的透明度来决定。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四色胶印油墨,都具有足够的透明度。它必须具有既能印实地,又能印四色网点叠合产品的性能。三、纸张质量与墨层厚度的关系 “墨”文中说:“对于印刷纸张表面粗糙、质地松软、吸墨性强的产品,把油墨色相调浅些,印刷墨层则可适当加厚些。” 首先要强调的是,本文前面已说过,墨色的色相和实地密度是有规定的,不应随意调整。如果说纸张的印刷适性与油墨相关的部分,是以下两个方面: 1.纸张的色彩还原适性 它主要由纸张的白度和反射率决定,在“GATF测试图”中可以测定它的数据。一般讲,纸张的显色性与纸张表面平滑度成正比,与纸张的吸墨性成反比。于是,有专家设计了“纸面效率” 这一概念。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PSE=100-A+PG/2 式中:PSE——纸面效率  A——吸收性  PG——纸张光泽度 从实验结果看,它与油墨印在纸上的带灰率、色偏率、实际效率走向是一致的。 2.纸张的表面强度 这一种适性的直接表现是印刷过程中的脱粉掉毛现象。它由于油墨的黏性有关,还与印速度有关。在这里,我还是愿意回避直接的墨层层度。墨层厚度的调整还是由产品的色彩还原值来确定。脱粉掉毛现象发生了怎么办?可以用加6号调墨油的方法适当降低墨的黏性。温度低的环境下,可采用预热油墨的方法。至于与印刷速度的关系,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 VP=3600V/2π 4.7R(张/小时) 式中:VP——印刷速度 V——临界拉毛速度 R——压印滚筒半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印刷速度的限值,以保证不发生纸张脱粉掉毛现象。“墨”文中还有些关于“摩擦系数”、 “吸墨性”、“着色力”等专业词汇的表述和引用,亦不够严谨和准确。鉴于篇幅和本人水平,不在此一一论还。 总体上感觉,我国印刷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大大不够。现有的技术知识理论水平与实际需要有一个不小的距离。我就“墨”文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上述个人见解,借此传导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在我国印刷业,不仅需要有实践经验,还应有理论知识。不仅要知道专业术语和词汇,还应了解其真实的含义和规律。事实上,理论是可以指导实践的。  来源:《中国印刷》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