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的千百年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记录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10月,由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主办的、名为“中华印刷之光”的展览,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昨天,位于大兴区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内110余件展品陆续封存,运往海关。记者第一时间赶到博物馆,采访了相关人士。
印刷历史的盛宴
印刷术的产生必须具备4个基础条件:文字基础——汉字产生;物质基础——笔墨纸砚;技术基础——雕刻技术;社会基础——科举制度、宗教传播等对印刷术的需要。
这次展品中包括,具有6000年历史、刻有图形的彩陶,2片出自殷墟的甲骨文,迄今为止最早的印刷品《梵文陀罗尼经》,元代王祯发明的活字排版工具王祯盘,明末精美的彩色印刷品《十竹斋笺谱》,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代《安民告示》……110余件的展品,展现了从文字起源到现代汉字激光照排等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再现了中国印刷史。
“这将是一场印刷历史的盛宴。”中国印刷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英自信地说,“横跨了6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传播历史,届时观众将体会到浓缩的中国历史精华。”
展品再现中国印刷3个里程碑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走过了3个里程碑。分别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现代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李英介绍道。
7世纪印刷品异常精美
据李英介绍,雕版印刷术的起源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根据出土文物可以推断,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代,雕版印刷术始终占据着中国印刷术的“头把交椅”。其中,1974年西安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经》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印刷品,印刷于公元7世纪。虽然只是残片,但精美的印刷质量深刻说明了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发达。而刻印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则是早期最精美而完整的印刷品。由于雕版印刷品精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
“回鹘文木活字”
存世最早
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公元1045年,北宋人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开创了活字印刷术历史。此后,活字印刷经历了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元代的木活字、明代的铜活字,清代主要以木活字为主。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填补了印刷术空白,但因为汉字数量的庞大,以及中国古代官方不重视等原因,并没有替代雕版印刷术。此次展览中,甘肃武威出土的12世纪中期西夏泥活字印品《维摩诘所说经》和现存最早的字母活字“回鹘文木活字”均是活字印刷术的代表。
汉字信息处理首次出国
“1978年王选发明的汉字信息处理,被誉为‘第三次里程碑’。”李英说。此次展览也是汉字信息处理第一次出国展览。
长期以来,因为汉字的存储、显示、输出打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刷界,1978年,王选领导科研组发明了汉字信息化处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汉字的存储、不变形压缩、输出等一系列印刷术难题,大大缩小了中国印刷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此次展览将展出激光照排第一次印刷的样书。
110余件展品样样精贵
此次展出的展品涵盖了中国印刷术千百年发展史,其中很多都包含了精彩的故事。
引发“中韩之争”的佛经
展品中有一件“毫不起眼”的3米多长佛经《无垢净光经》,却曾引发过印刷史上十几年的“中韩之争”。
1966年,《无垢净光经》在韩国庆州佛塔出土,据考证,此经为公元8世纪刻印。韩国学者以此经为由,试图证明雕版印刷术起源于韩国,引发了印刷史上的“中韩之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国学界提出4点理由反驳:第一,据历史文献记载,佛塔是中国僧人帮助建造。第二,经文中有4个武则天时代造的字,共出现了8次,说明了经书的刻印年代。第三,《无垢净光经》在武则天时期非常流行,特别是在洛阳,能够佐证此经应该是刻印于洛阳。第四,韩国历史上在这段时期内只有这一件文物出土,按照考古学“孤不为证”的道理,不能说明印刷术起源于韩国。而中国则出土了大量关于唐代的印刷品。
经过中国学界的不懈努力及大量文物的佐证,现在,国际上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
划时代的王祯盘
展品中,有2个直径近1米多的圆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活字,由一个工人操作,另一个工人负责念稿校对,这就是活字印刷工具中划时代的产品——王祯盘。
汉字数量众多、排列复杂,活字印刷自发明以后一直没有有效提高效率。元代的王祯按照汉字的“韵”排序,将3万多个木活字放在2个转动的圆盘中,由2个工人操作,有效地提高了活字排版的效率,大大促进了活字印刷的发展繁荣。
世界第一个广告铜版
一块不起眼的铜版上,中间刻着白兔拿着铁杵捣药。白兔四周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这块源于北宋的铜版印刷出来的居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
李英介绍,白兔寓意嫦娥,相当于现代的产品商标。白兔上头的铜字刻的是招牌“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两边刻着“认门前白兔为记”,就是告诉大家要认准商标。白兔下面刻着“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若转于贩,别有加饶。”意思是此商店是用上等的原料造针,使用方便。如果有人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商贩已经认识到了广告的效果。
最早的木版彩色套印
印刷术发展到明朝已经非常发达,出现很多彩色的套印。《十竹斋笺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3年)由胡正言刻印于南京,把彩色原稿分成很多个彩版,分多次套印。
此次还将展出6张清代的年画,也是彩色木版套印,是世界上普及程度最高、发行量最大的古代彩色印数品。“因为当时几乎每一家门口都贴年画。”
史上最大雕版印刷品
此次展品中还有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顺治元年安民告示《大清国摄政王令旨》(简称《安民告示》)。该告示版心高50.2厘米,长167.6厘米,每行18字,全文共685字,由一整块木雕版一次刷印而成,纸张未见拼接,为已考证的历史上最大的单页雕版印刷品。刻品四周由16条精雕花龙组成,图文并茂;汉字楷体,字体工整,古朴遒劲;写刻非常优美,印刷精致、纸墨精良,为罗纹纸,展现了精湛的图文雕刻技艺。
故事
中国印刷史的两次浩劫
印刷术源于中国,走向世界,开创了印刷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但现在很多学者研究印刷术却不得不去国外,这不得不提到中国印刷史的两次浩劫。
敦煌浩劫
1900年,敦煌石窟的一个看守道士王圆箓,偶然在一个石洞的壁画上发现有裂缝,居然是一道砖墙。王圆箓推倒砖墙,发现一个藏宝洞,里面有数以万计的字画、手抄本、印刷品,以唐、五代、北宋初期为主。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听到这个消息,先后2次率领考察队到敦煌,用超低的价格购买了数千件无价之宝。1909年,法国人伯稀和率考察队买走了剩余的完整文物。斯坦因在他的演讲中洋洋得意地说:“我用几十两银子一捆的价格,买到了无数的‘无价之宝’。”现在国内留下的都是残片,而完整的文物如《金刚经》等都存于大英图书馆和法国的一些博物馆。
黑水城浩劫
学界有一句话:“研究西夏文化,就得去俄罗斯。”
西夏历史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因为没有找到过西夏本国的相关文献,只是通过宋代的记载来了解。而在宁夏黑水城一直流传着西夏宝藏的传说。1909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率领探险队,买通了当地一个部落首领,在黑水城的一座古塔终于发现了宝藏。用科兹洛夫自己的话说:“我用50匹骆驼运走了一个完整的东方图书馆!”这批宝藏以金银财宝为主,包括西夏文献、书籍等。现在保存于圣彼得堡的东方学研究院。
相关资讯
-
根据市场和市场的报告,”按类型(硝基纤维素,聚氨酯,水性,丙烯酸,紫外线可固化),过程(凹槽,弹性学,光刻,数字),应用程序(卡片板,柔性包装,标签和标签,纸箱,纸箱)和地区 - 全球印刷油墨市场预测到2028,”估计该市场在2022年为19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
2025/3/26 8:04:58
-
3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发布《2023年新闻出版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466.9亿元,较2022年增长1.1%;利润总额1088.3亿元,增长10.4%;拥有资产总额25699.1亿元,增长4.4%,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2025/3/22 8:14:12
-
多彩油墨伴秋爽,绿色共启唤商机。近年来,从全球经济遇冷到复苏,各行业历经“洗牌”式重塑,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呼声愈发高涨。聚焦“油墨”专题,2024亚洲油墨工业博览会跟紧时代步伐,拥抱新趋势、新挑战,定档10月16-18日,广州空港博览中心,一举绽放油墨产业盛宴…
2024/9/25 10:16:26
-
时间:2024年10月16-18日地点:广州空港博览中心(机场展馆) 同期会议论坛:油墨高质量发展赋能大会亚洲油墨全产业链技术交流会水墨高峰论坛同期活动:油墨技术共享—油墨知识廊水墨技术共享—水墨知识廊全色系水墨印刷演示水墨之夜水墨之星-全色系水墨最佳品牌奖颁奖 近…
2024/5/23 9:38:47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