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进入滚筒,受到压力作用后,在纸面上形成弯曲或不规矩的折叠痕迹, 称为褶皱,俗称打褶。一张平整的纸,经滚筒滚压后出现褶皱,是常见的一种故障,严重影响套准精度。
纸张产生褶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机器部件调节不当, 二是纸张本身的理化性质。
一 机器部件调节不当引起
1 压印滚筒咬牙咬力不均匀
纸张被压印滚筒咬牙咬住时,纸张咬口不平整,一种情况是一排咬牙上的某一位置上相邻的两只或若干只咬牙咬力过松, 在滚筒合压时,纸张受滚筒间的挤压力和剥离力的作用,使咬口过松的纸张部分被拉出,在滚筒挤压力作用下产生褶皱,如图一(A)
(A)所示,称为散发型褶皱。
另一种情况是一排咬牙某一位置上的相邻两只咬牙咬力大于其它咬牙咬力, 滚筒合压后,受挤压力和剥离力的作用,咬牙力轻的部位纸边被拉出,产生收敛型褶皱如图一(B)
还有一种情况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几只咬牙咬力过轻,或咬牙牙垫菱形纹磨损,导致磨擦力小,在剥离张力的作用下,使纸张咬口的中间部位被拉出而引起圆弧型褶皱如图一(C),常见于双色、多色胶印机上。
2.侧规定位位置不当,使纸张到达前规定位时,纸角边与递纸牙牙垫和牙台铁板缺口相碰,或纸或本身纸角边向上翘,造成纸张不能平直地由递纸牙传给压印滚筒咬牙,或纸角边离咬牙轴最边端的咬牙较远,特别是印满纸时,纸角容易飘动,交给压印咬牙不一定能正确咬住纸角,经压印后会产生歪斜型褶皱如图一(D)。有时因侧规抬起时间稍慢或靠近侧规外的递纸牙最外端的咬力过轻,也会产生不明显的褶皱。
(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