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图书出版数量和种类连年增长,2002年出版各类图书17.1万种,2003年约19万种,且对图书装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印刷业为适应书刊出版需要,在印装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大企业增置了新设备,引进了新工艺和新材料,对缩短图书出版周期,改善图书印刷、装帧质量做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如此,图书的印装质量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装订质量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谨就目前常见的装订质量问题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图书装订质量现状 为保证图书质量,一方面有关质检部门要求主要书刊印刷厂按期送检图书,一方面国家书刊质检部门直接从市场上抽查,了解图书印装质量。从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监督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图书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在文字准确性、印刷墨色、装订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至媒体经常发布关于图书文字错误和开胶掉页、缺帖少帖的报道。 在出现质量问题的图书中,因印后装订问题造成的质量不合产品占60%以上,如折页出现八字皱褶;配页出现错帖、串帖、多帖、少帖;胶黏订出现掉页、书背不平、岗线;封面卷曲,覆膜开胶、起皱;精装书壳翘曲等。由此可见,装订问题在拖图书质量的后腿,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印后装订水平相对滞后。 装订质量问题分析 图书装订存在的质量问题是有其原因的,而且大多是由出版商与印刷企业的协作方式、印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不合理、不科学造成的。1.出书周期不科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市场也是如此。出版商为了抢占市场分额,将图书出版周期无限度地缩短,尤其是印刷和装订阶段,有的甚至要求一、两天就要书。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出书,自然谈不上精工细做,只能减少或缩短一些工序的加工过程,如平装书不经捆页压实就开始配页;彩色印张墨迹不干就开始折页配帖;覆膜固化时间不够就裁切封面。这样的生产方式使书刊不能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员工疲于加班赶工期,自然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这也反映了目前一些出版商急功近利,只重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印刷装订质量的问题。2.材料使用不当 为了降低成本,出版商一方面采用表面粗糙、白度不一致、掉粉掉毛的低价纸张,甚至有些铜版纸已起泡、分层;另一方面压低工价,挤占印刷、装订微薄的利润空间,致使一些印刷装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买低劣的装订材料或不适宜的材料,从而导致图书出现装订质量问题。如由于胶黏剂质量不达标或不按季节变化用胶,铜版纸与普通纸的胶黏剂混用等,导致书页黏结不牢等故障频发。3.设备不良和手工操作不规范 由于装订工序涉及的设备较多,一般企业,尤其是乡镇小型装订企业根本没有能力配置全部设备,许多工序仍然由手工操作或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设备完成,操作不规范、可变因素过多,导致装订质量问题。如手工折四折页不破口则产生八字皱褶;手工锁线手劲不匀产生书芯质量问题;有的装订厂没有三面刀,用大刀裁书,使书背破口;精装上壳不用模具,用手工擀口圆背,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4.工人素质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除一些大型印刷企业外,许多中小型印刷企业自己不做装订,多数由乡镇的私人企业完成,使印后装订成为产值低、利润低、劳动强度高的密集型工序。这些企业的工人,一是文化素质低,缺乏正规培训;二是不重视产品质量。另外,装订中手工操作工序多,要想出好活,必须要有一定的操作经验,才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有小型装订企业,由于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很大,每年都有大批新人从头学起,技术没有延续性,质量自然没有保障。5.生产环境差 在印刷界,大家都知道,印前工作环境最好,其次是印刷车间,装订生产环境最差,而乡镇个体装订企业的生产环境更差。有的装订厂设在简陋的土坯房里,有的甚至是半开放状态;而且大部分厂房冬天没有暖气,需要烧煤炉,这样的条件根本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6.管理不到位 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更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有的企业为了省钱,不愿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及购置应具备的设备,也不愿改善现有的劳动环境。企业缺少对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7.工价低 由于一些出版商将印刷装订工价一再压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小,有的甚至只能保本,由此给装订质量带来了恶性循环。一是企业没钱投资设备、改善劳动环境;二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不选用适宜的装订材料;三是工人收入低,缺少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人队伍不稳定。 提高装订质量的对策 为改善图书装订质量,使出版印刷行业健康发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印刷装订行业在认识问题的所在后,应该从有关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装订质量。1.重视装订环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环节,要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引起高度重视,将产品质量与企业的生存、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装订质量提高了,图书总体质量水平就会大幅提升。其次要紧抓员工的培训教育及管理,并制定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使员工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真正将提高质量做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2.讲究科学性 图书装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中如果违反装订规律,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质量。比如折四折页必须破口,放出空气,才能使书帖平服,成品厚薄一致;70g/m2以上的厚纸只能折三折页或二折页,才能保证页码对齐及对页图像对齐;折过的书帖必须经过捆压才能配页;铜版纸彩页必须干燥彻底才能折页、配页、裁切,否则图文会粘连;覆膜产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压实、固化;精装书壳应自然阴干,不能人为烘干等等。在生产中不讲科学违反操作规程,不注意细小环节,是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加工时间上,印装企业应根据各自采用的具体工艺与出版商协商,并明确指出由于时间不够而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以求获得比较宽裕的加工时间,确保装订质量。3.使用质优、适宜的装订材料 在装订材料上应该尽量使用优质对路的材料,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降低成本有多种途径和办法,不应该降在材料上,否则出版商拒收产品或压价收货,还会给印装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4.加大设备投入、改善生产环境 装订设备较多,装订企业可量力而行,但在主要、关键工序上应尽量使用专业化设备。这样,不但生产效率高,而且产品规范、统一。如现在许多装订厂已改用折页机,其实从长远考虑,与人工成本相比并不见得高,而且折厚纸、折彩页、滚折页的质量均优于手工折页。此外,劳动环境的改善对提高印后加工产品的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影响装订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只要抓住主要环节,关注重点技术,从小处入手,肯定会极大程度地改善目前的图书质量。希望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员工能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装订质量,脚踏实地的去探讨、去解决书刊装订问题,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精美的精神文化产品。 来源:科印传媒
相关资讯
-
良好的粘合应是涂在波形瓦楞纸和面纸之间的粘合剂经过高温烘烤迅速糊化后,纸和粘合剂牢固结合,经专用设备和附件将其剥离时,撕裂的应是纸的纤维,而不应是粘合剂脱开。 瓦线使用的粘合剂,在配制过程中,主要控制粘合剂的固体含量、糊化温度和粘度。 瓦线粘合剂三…
2025/6/29 13:40:17
-
在进行印刷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印刷纸的温度和湿度,很可能会因为产生闷车现象而阻碍整个印刷过程的进行。 印刷机对纸是非常敏感的,假如温湿度控制不好,便容易使纸产生荷叶边,对印刷输纸及印品套印产生影响。 机器在正常印刷时,输纸头、前规、拉规、输纸…
2025/6/21 9:02:02
-
精装书工艺怎么说更专业?用一张图告诉您!快来看看吧!封壳:由封壳面料包在封壳纸板和中径纸板上环衬:粘在书芯上下两面,起装饰作用并使书芯与封壳连接。通常是对折页,粘口粘在书脊一侧书背纸:一张薄纸粘在纱布上,起加固作用纱布:粘在书芯背面,起加固作用 堵头布…
2025/6/20 8:09:21
-
紫外荧光油墨(ultra-violetfluorescentInk)是由在油墨中加入相应的可见荧光化合物而制成的。其防伪特征是:印刷品在普通光线下看不见,在紫外线下,可发出闪闪荧光。 紫外荧光油墨有隐形和有形之分。应用紫外光(200—400nm)照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
2025/6/18 7:55:51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