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胶印

造纸行业 瓶颈制约(上)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中国纸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纸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使我国造纸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我国纸业产品无法与外商产品竞争,已失去原有市场份额,财务状况一路下滑的境况,纸业界许多人士忧心忡忡。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业内人士。   造纸业难掩尴尬   据中国纸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祥介绍,从1990年到现在,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量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1997年,全国人均纸张消费量仅为25公斤左右,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55公斤的水平,更是远逊于发达国家人均300公斤以上的消费水平。到2010年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需求约在6000-7000万吨,虽然未来10年内消费量将翻一番,但人均消费水平仍不高。即使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届时人均消费水平也仅有50公斤,相当于1996年的世界消费水平。1997年,国内纸及纸板产量为2744万吨,低于消费量514万吨,生产远不能满足消费。不得不靠大量进口纸及纸板来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1996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板量为303万吨,1997年增至450万吨,1998年进口纸及纸板又猛增至577万吨,导致国产纸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国内产品自给率由1995年的89%下降至1997年的84%。自进入90年代,国内造纸工业受到政策上的保护不多,进口税率不断下调,外资进入也限制较少。导致造纸工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自给型,日益成为进口用汇大户,1999年共进口纸及纸板、纸制品691.3万吨,商品浆309.8万吨,加上废纸251.7万吨,总量达1252.7万吨,用汇56亿多美元,而出口则微不足道。   我国造纸行业从1996年开始急转直下。就地域而言,目前,在我国众多造纸企业中,北部省份公司大多因原材料、水资源紧张而喘息不已;东南沿海省份公司则大量遭受国外纸业公司的正面冲击;中部省份公司尽管在原材料、水资源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也倍感焦急,业内上市公司业绩连年下滑。就公司业绩来讲,以1999年上半年为例,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尽管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4亿元,同比上升18.83%,但是平均实现净利润1572.74万元,同比下降23.30%,而且平均每股收益0.091元,净资产收益率3.25%,低于沪深两市整体平均水平。   三大瓶颈制约造纸业   谈及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王祥认为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国家对造纸工业投入资金极为有限。导致我国造纸业很长一段时间依靠大量乡镇简陋小企业的无序发展,从而使造纸业整体上成为一种效率低、污染重的非现代化落后产业。  二是生产规模较小,难以抗拒大面积的冲击。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外纸张品种的进口税率将调至5%-6%,势必造成国外纸张对我国形成倾销之势,致使众多国内造纸企业拱手将市场送给国外企业。  三是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不高,难以与国外优质纸料抗衡。国内企业的技术装备大多为六七十年代进口,虽经技术改造后,达到80年代末期国际水平,但与国外先进的大型纸机相比仍大大落后。更何况其余各浆纸、电、碱、水车间陈旧设备过多,生产效率不高。目前国外新闻纸行业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大约为700-1000吨/人年,而国内公司则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未完待续)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