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 TRANSFER MODELS AND UTILIZATION IN PRACTICAL CONDITIONS)摘要: 多年来,我们都是通过油墨转移才将图象印刷到承印物上的,凹版印刷也不例外。 这种印刷方式的机理模型最早由沃克和范斯科于1955年提出,他们通过试验建立了印刷油墨传递转移的三个基本步骤: 1.油墨开始与纸张接触; 2.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固化; 3.油墨分离。 其它还有尤瑞·柏瑞(1978)和藏(1992)提出的转移模型,但机理都与此相同。过去由于人们在实践中对模型的认识不足,而且没有收集相关的信息,故它的重要性经常被忽略。本文通过介绍有关油墨的转移模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对提高图象印刷质量和优化印刷过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前言 长期以来,印刷就是把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之上实现图象复制的过程。凹版印刷由于高可靠性,成为高质量的印刷代表,占据了高级印刷市场的统治地位。 1955年沃克和范斯科在信纸印刷机的基础上,建立了油墨转移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之后许多专家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完善、改进,以期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并能更佳地描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传递机制。有些模型,比如哈特格林(1973)与柏瑞(1978)模型,都是通过理论推导出相应的结果,使人们从概念上提升了对油墨转移的理解。 但不幸的是,他们的理论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条件上——油墨的转移是稳定的。虽然这有一定道理,也与实践有一定的拟合性,毕竟,一多半的油墨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传递的。但要做到精确模拟,这些远远不够。正确的描述,可有助于从理论上提高对油墨传输方式的认识。 本文从描述油墨的传输机理入手,通过对各种模型的介绍,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传墨过程进行模拟,并在最后对这些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了阐述。油墨的传递 凹印中油墨传递是从印刷滚筒网孔到印品上的物理着墨过程。下面对此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a.印筒表面浸入墨槽中,表面上的网孔填满油墨。 b.刮墨刀将多余油墨刮掉,只在网孔内充满油墨。由于液体张力,油墨在网孔中形成毛细凹面。 c.墨辊继续转动,墨辊、印刷材料和压印辊相互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网孔内的油墨与印刷材料接触,完成了油墨转移的第一步。 d.由于承印材料具有吸附性,与材料直接接触的表面油墨被固化,而剩下的油墨在材料表面形成“自由态”油墨。 e.印筒继续转动,离开着墨点时,墨滴在墨辊和印刷材料之间被拉成一条细线,开始油墨分离的过程。这时一部分油墨流向印品,一部分流回墨辊网孔。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姑且认为它们的比例为1:1,既一半留在印品之上,一半流回墨辊。 因此,油墨的转移机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1.纸张与油墨开始接触; 2.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固化; 3.油墨的分离。 如果我们把这一过程用纸张所接受的墨量和印版的墨量相对应做一条曲线,会发现它是一条“S”曲线。也就是说,当墨孔的墨量较少时,印刷油墨的传递速度非常快,但墨量大到一定量时,传墨速度几乎不再发生变化。也可以以油墨转移的比例与印版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作曲线。影响油墨转移的一些因素: 根据昆兹的研究,影响印刷油墨转移的主要因素有:1.印刷速度 印刷速度主要作用于油墨的分离阶段。当印速很低时,墨膜的分离能够保持均一,但当印速加快时,由于流体力学的作用, 液体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这时分离过程发生变化,会产生气孔和拉丝现象。当印刷速度特别高、着墨点处的气压远远低于大气压时,油墨中会产生大量气孔,会造成印品的模糊。2.刮墨刀 刮墨刀的角度和种类会影响刮墨效果和墨辊网孔内的墨量。3.压印辊 实验表明,压印辊对油墨传递的影响及其巨大。压力越大,传墨效果越好。4. 墨辊网孔的几何形状 不同制造工艺产生的网孔形状、宽度和深度对传墨的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工艺包括:化学蚀刻、机电雕刻、激光蚀刻等各种方法。昆兹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网孔的光密度一致,但不同制作工艺产生的墨孔对油墨转移的影响不尽相同,机电雕刻的墨孔传墨效果最好。但施菩也发现,如果单从印刷质量来看,机电雕刻与激光蚀刻的墨辊没有太大的差异。5.静电工艺 有助于提高细密色彩部分的油墨传送,能避免网点丢印等现象发生。 其他与印刷油墨和承印材料特性有关的影响因素还有:1.油墨的流体特性: 流动性对油墨的转移影响很大。如果油墨较粘稠,那么分离过程中,油墨的流动就有很大阻力。反之,如果油墨较稀,那么墨汁的流动性就会很强。2. 温度 油墨的温度不容忽视,因为它对油墨的黏度会有影响,进而影响到油墨的转移性能。3. 油墨的其它特性 油墨中树脂的含量、颜料、添加剂等都会影响油墨的转移性能。4.承印材料的光洁度 承印材料的表面结构对油墨的转移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印刷的第一步——油墨与印品的接触和油墨在印品表面的附着固化,影响很大。5. 材料的柔韧性 柔韧性可以影响油墨与承印品的接触范围。材料越软,在压印辊的作用下,就越容易与墨辊网孔中的油墨相接触。6.其它特性: 材料表面的张力和湿度可以增加或降低油墨的传递速度。 以上各种因素对传墨影响大小具体数值要示它的作用而不同。但建立的模型应包含所有的相关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描述印刷传墨机制。
相关资讯
-
良好的粘合应是涂在波形瓦楞纸和面纸之间的粘合剂经过高温烘烤迅速糊化后,纸和粘合剂牢固结合,经专用设备和附件将其剥离时,撕裂的应是纸的纤维,而不应是粘合剂脱开。 瓦线使用的粘合剂,在配制过程中,主要控制粘合剂的固体含量、糊化温度和粘度。 瓦线粘合剂三…
2025/6/29 13:40:17
-
在进行印刷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印刷纸的温度和湿度,很可能会因为产生闷车现象而阻碍整个印刷过程的进行。 印刷机对纸是非常敏感的,假如温湿度控制不好,便容易使纸产生荷叶边,对印刷输纸及印品套印产生影响。 机器在正常印刷时,输纸头、前规、拉规、输纸…
2025/6/21 9:02:02
-
精装书工艺怎么说更专业?用一张图告诉您!快来看看吧!封壳:由封壳面料包在封壳纸板和中径纸板上环衬:粘在书芯上下两面,起装饰作用并使书芯与封壳连接。通常是对折页,粘口粘在书脊一侧书背纸:一张薄纸粘在纱布上,起加固作用纱布:粘在书芯背面,起加固作用 堵头布…
2025/6/20 8:09:21
-
紫外荧光油墨(ultra-violetfluorescentInk)是由在油墨中加入相应的可见荧光化合物而制成的。其防伪特征是:印刷品在普通光线下看不见,在紫外线下,可发出闪闪荧光。 紫外荧光油墨有隐形和有形之分。应用紫外光(200—400nm)照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
2025/6/18 7:55:51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