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裁切薄纸印张(如字典印张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印张卷曲、翘曲等现象,影响裁切加工的进度和质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印张的含水量与环境温、湿度不平衡造成的,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除湿法 由于印张内部比空气中的含水量低,裁切后的径向断面就要迅速吸收水分,以达到相应的平衡。因此应适当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避免裁切后的径向断面发生卷曲。解决方法: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去除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分,就可以有效地达到除湿的目的。相对湿度为50%RH,温度为20~29℃,温、湿度达到标准要求了,印张也就不容易卷曲变形了。 2.砸页法 如纸张印后出现卷曲现象,可用砸页法加以解决。先将所切印张翻身,用手工“砸纸”的方法把卷曲的印张敲砸上许多折线,利用折线与折线之间产生的支撑力,强行改变弯曲的印张,使之相对平整。 3.晾纸法 晾纸法是利用晾纸机将切后或者没有切的白纸通风吹晾,使纸张内部湿度和空气湿度保持相对平衡,并使其在印刷和印后加工中不易变形,这样可提高印刷质量,也给装订过程减少了很多麻烦。 此外,为了保证纸张内部合理的水分(5%左右),还应注意纸张的堆放位置,不宜靠墙、靠窗、靠暖气(冬天),更不可放在露天,以免过于干燥,破坏纸张合理水分,造成纸张翘曲不平等现象。 4.点线式裁切方法 在传统的撞纸台中,撞出的印张尾线通常是垂直的一条线,但有时撞出的印张是不规则的锯齿状,观察印张正反面套线又是很准确。 怎么才能裁到规定的线上呢?通过对裁切过程和所用设备以及对印刷机的细致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偏离垂直线的印刷品(撞后一沓印张应是尾线组合形成的垂直连线)均是歪斜不齐的印张,确切地说,凡不是直角的印张均是偏离出垂直线的。那么如何解决和应对呢?我们从多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让裁切后的纸张成90°。 (2)对成品印张进行裁切方法上的解决,即“点线式裁切方法”。 探究这个方法,首先要去认识印刷机的输纸机构。印刷机的输纸机构是由飞达把纸张输送到输纸台上,然后通过皮带的传动将纸张送至前挡规处,再通过侧规把纸张拉至规定位置送到输纸板上的纸张要经过两个动作后才能交给叼牙: 第一个动作是纵向运动,就是来时向前运动的动作;第二个动作是横向动作,就是拉规的动作。观察发现,若送至前挡规的纸张,靠近拉规一边如果小于90°,其角尖部就会越出拉规;凡是大于90°的纸张(靠拉规一侧),其尾部一边也会超出拉规。症结找到了,便有了解决的方法。印刷的输纸定位是由点、线构成的,点是拉规轴承决定的点,线是前挡规形成的线。通过对印刷机的了解,为了裁切出更准确的成品,我们决定对撞纸台进行改造。把撞纸台改造成点线式结构。 具体做法:在原有的撞纸台上加一块宽约100mm,厚约20mm,长约高出原撞纸台自身侧板高度的板,把它放到拉规位置。用此种撞页方法印张非常到位,所撞出的印张也特别符合裁切的要求。 但裁切的方法不改变,还是达不到理想的要求,于是又加装了裁切的装置。 具体做法:用同规格的板把它固定在推纸器上,通过测量和实践,在推纸器距侧帮110~120mm处(印刷机的拉规位置)用双股8号铁丝窝成马蹄状,一头卡在板上,一头卡在推纸器后,每叠裁切厚度应为70mm。此种方法装卸方便、灵活,又不影响裁刀的结构。只要套印准确,就能裁得漂亮,提升了优质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裁切造成“出血”的损失率以及因补印造成的成本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10余年的应用,效果很好。
相关资讯
-
对于印刷油墨,我们也有自己的认识: 【要点1】ISO 12647 平版四色油墨标准… 【要点2】油墨一般特性检验与指标… 1. 厂牌/ 型号/ 颜色 2. 生产日期/ 存储期 3. 保质期限 4. 包装外观 5. 重量 ( 扣除铁罐重量) 6. 破损/ 变形 …
2025/4/30 7:38:29
-
随着瓦楞纸品包装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瓦楞纸箱的印刷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开始简单的一色、二色、三色,发展到应用广泛的四色、五色等叠印套色,再到目前的六色、七色、甚至八色的高清水墨彩印技术。针对这些印刷色组的增多,除了美化了纸箱包…
2025/4/28 7:52:21
-
一般的燃油滤清器采用星形滤纸折叠结构,在这类燃油滤清器内部,折叠的滤纸和塑料或金属滤清器的两端连接,污油进入后,由滤清器外壁经过层层滤纸过滤后到达中心,洁净的燃油流出。这种滤纸一般采用瓦楞型燃油滤纸。 更高端的发动机则采用高精度滤纸,螺旋式燃油过滤器…
2025/4/24 8:06:11
-
2016年“3•15”质检活动首次提出了解决开胶散页问题的“一提高”要求。针对出版物质量管理的“痛点”:开胶散页问题,总局发挥了协作优势,组织专项攻关,进行了原因分析,编写了解决方案,效果显著。 据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品中“开胶散页”问题大幅下降,比上一年…
2025/4/24 8:05:09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