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面周围的环境色:N6-N8,C(0.3。如果观察面周围的墙壁和地面上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挡板将样品围起来。或者使用环境反射光,在观察面上产生的照度小于100LUX。
观察反射时的背景应是N5-N7,C<0.3;对于配色要求较高的场合,C<0.2。
2、检测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3、作业温度要求
温度为23℃±5℃ 相对湿度为60+15(-10)%
4、照明条件
①观察透射样品
光源为CIE标准照明体D50(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在CIE1931上X=0.3457,Y=0.3586)的模拟体,在观察面上不应看到光源的轮廓或有亮度突变。亮度的均匀度≥80%,光源的显色指数Pa≥90。
②观察反射样品
光源为CIE标准照明体D65(相关色温6504K的典型昼光,在CIE1931上X=0.3127,Y=0.3291)的模拟体。观察面不应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度≥80%,光源的显色指数Ra≥90。
5、观察者必须是非色盲和非色弱的正常色觉观察者。
二、观察方法
1、透射样品应由来自背后的无效漫射光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三个边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总和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2、观察反射样品时,光源与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度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对于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的光源照明,垂直样品表面观察,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见图2。

图1
三、测控条的使用
1、测控原理

图2
①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②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③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④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变化。
⑤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2、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3、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
4、印刷常用测控条
①GATF星标:用于测定网点扩大,滑移,重影。
②GATF信号条:用于测定网点扩大、变形。
③Brunner信号条:用于密度测定、网点扩大、网点变形。
④高调网点检测图:用于观察高调网点再现情况。
CY/T5-1999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⑤GATF彩色信号条:用于测定网点扩大、变形、密度、灰平衡。
四、密度测定
1、反射式密度仪的测量原理
稳定的照射光源通过透镜聚焦而照射到印刷品表面,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吸收情况取决于油墨层厚度色料密度,未被吸收的光线由印刷纸张表面反射,透镜收集与照射光线成45度角的反射光线,并传送到接收器;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量转变为电量,电子系统将此测量电流与基准值(绝对白色的反射量)进行比较,根据此比较值计算所测量墨层的吸收特性,测量结果以密度单位显示于屏幕上。(图3所示)

图3 反射式密度仪的测量原理
2、密度测定中滤色片的选用
被测色 滤色片名称 滤色片代号 滤色片颜色
Y 柯达雷登47B B 蓝紫
M 柯达雷登58 G 绿
C 柯达雷登25 R 红
BK 柯达雷登106 O 浅橙
测量叠色密度一律采用第二色墨的补色滤色片。
3、密度测试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①不同密度仪的测试误差
国内使用的密度仪,虽然也有部分是国产的,但绝大部分是进口的,且进口密度仪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日本的,美国的,意大利的等。不同型号的密度仪,测量的数据必然是不同的。例如:一台密度仪采用雷登滤色片,另一台密度仪采用干涉滤色片,对同一样品进行测量,两者的测试结果完全不一样。因此,为了避免不同密度仪的测试误差,在同一单位最好使用同一系列的密度仪。此外,对客户提供的密度数据,也要根据本厂使用的密度仪进行转换。
②密度仪定标要准
密度仪在使用前,通常要进行高、低密度的定标。只有定标准了,测试的密度数据才会准确。密度仪低密度的定标主要取决于纸张,由于各国使用的纸张白度都不一样,导致不同密度仪低密度定标值的差异。如有的是0.06,有的是0.07等。照理说,低密度定标值依据所用纸张最为合理,但这样就要每种纸都有调零点,操作太麻烦。所以,实际使用时,只要是同一台密度仪,就按测试板的低密度值进行定标,虽然绝对值稍有误差,但相对比较反而准确。同时,高密度值也要定准,如高密度应该是2.0,如果定为1.8则测定的密度就偏低。相反定为2.2,测出的密度就偏高。特别是,两次测试的定标不一样,测试意味着就显而易见了。
③要定期更换滤色片进行颜色测试,不同密度仪所用滤色片的色密度是不等的,使用一定时间各滤色片之间的平衡就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坚持定期更换。
④要在稳定的条件下测试
电源要稳定,操作要认真,开机后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测量时衬纸要统一。遇一面有图的印样,要衬白纸进行测量。如果两面都有图,测量时需衬里纸,实际测量时,要重复几次测试。密度值在1.0以内的误差控制在0.01,密度值在1.0以上的误差控制在0.02,超出给定范围,密度仪要进行检查与调整。
⑤测量密度时,还须注意湿测与干测的差别,一般要相差5%-10%。如果以干密度为基准,湿测时要使密度适当偏高,即把湿干密度差考虑进去。因此,测量密度的相隔时间最好要固定(具有偏振光学装置的彩色反射密度计已不存在此问题)。通常湿的密度须在印刷后30秒内测量,干的密度在开印后30分钟测量。测量湿的彩色密度时,应按相同的时间间隔进行。
⑥具有不同色调的印刷油墨的彩色密度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反射密度测量不是彩色测量。只有具有相同色调的彩色油墨相互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5、暗调密度控制范围(表2)
6、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
被测色 精细印刷品Ds 一般印刷品Ds
Y 0.85-1.10 0.80-1.05
M 1.25-1.50 1.15-1.40
C 1.30-1.55 1.25-1.50
BK 1.40-1.70 1.20-1.50
C、M≤0.15,BK≤0.20,Y≤0.10,颜色符合印样。
7、胶印印书对墨色、密度的要求
①印刷幅面墨色均匀。以常用五宋体“的”字为准,精细产品密度0.27-0.33,一般产品的密度为0.25-0.35。文言文以“者”字或相同笔划的字为准,密度数据同“的”字。
②实地密度。印页折标墨色密度测量值为0.9-1.3。
五、平版印刷品质量的其它要求
1、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产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胶印书刊套印要求;印刷书页版面正反套印准确,其套印允许误差精细产品小于2mm,一般产品小于3mm。
2、外观
①版面干净,无明为的脏迹。
②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③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3、网点
①网点增大值控制范围
网点清楚,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②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O)]/[1-10-(DS-DO)]
式中:Do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O)]/[1-10-(DS-DO)]
式中:Do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表3)
色别 精细印刷品K值 一般印刷品K值
Y 0.25-0.35 0.20=0.30
M、C、BK 0.35-0.45 0.30-0.40
4、相对反差值(K值)
①K值控制范围
②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
K=DS-DT/DS
式中:DS-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T-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网点的积分密度值通常选75%或80%的网点。因为这是圆形网点开始连接的范围(连接点为78.54%),又是中间调与低调之间的过渡区域,此区域网点的变化对视觉的剌激最显著。它能反映印刷品是否有足够的反差层次和印迹墨层是否厚度适中等。
5、叠印率
叠印率是表示油墨附着纸张跟附着另一油墨的能力比较。影响油墨叠印率的因素包括墨层厚度、油墨粘性、印刷色序、两色套印的相隔时间。叠印不良会引起产品的色彩偏差,层次紊乱。
fD=D1+2-D1/D2×100%
式中:fD-叠印率 D1-第一色密度
D2-第二色密度 D1+2-第一色和第二色叠印密度
如果是三色叠印,求第三色叠印在前二色上的叠印率,其关系式为:
fD=D1+2+3-D1+2/D3×100%
通常单色机叠印率在70%-80%,四色机的叠印率在60%左右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