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林”等数十种药品,名字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扑热息痛”,以前市民在选购药品时有时会为“一药多名”而举棋未定,但现在买药却将不会有这种犹豫了。因为自10月1日起,国家有关部门对药名进行了“改革”。记者昨天走访市区部分药店发现,一些药品已换上了“新装”,有的市民对此表示一时有点不适应。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4号令的规定,药品将突出通用名,淡化商品名。药品新包装上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且通用名应印在外包装盒的显著位置,而原批准使用的商品名称虽可继续使用,但必须小于通用名,且有比例限制。同时药品的内外标签和说明书也有较大变化。
记者昨天在市区长平路、中山路等一些药店看到,一些依规换上了新包装及更改了药名的药品看上去是有点陌生,如感冒药,以前有“感冒通”、“感冒灵”等名字,现在在包装盒上都变成了氨酚伪麻美芬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通用化学名。一名在挑选感冒药的老太最终在营业员的帮助下找到了某厂出品的药片,她告诉记者,原来的药名已叫了十多年了,现在一下子改成了别的名字,还真有点不习惯呢。走访中,记者也发现有些药品尚未启用新的包装,对此,药店经营者称,供货商正在分批进行调换。
据了解,这次对药品进行“换装”的目的在于打击药品行业内依靠“一药多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在医药行业,通过换包装、换规格、换商品名提高售价的事情屡见不鲜。还有,药品换名后,也可避免人们因药品商品名不同而重复用药。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