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已经很老旧,但还是得说两句,因为还有一些相关的话题—特别是包装印刷用软片的操作已从基于软片的工作流程转换到了计算机直接到印版的成像技术。 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操作规程还尚未改变:设计的图形文件必须和结构化/CAD文件所包含的模切线相匹配;能处理多专色印刷、陷印、网点补偿和打样。 但软片也是质量控制工具中的最后一个杀手锏。它给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了一个另人愉快的小憩时间,可以使得印前服务提供商和包装印刷商将双方的工作流程同步化,同时将可能会使印刷和制版工序出错而造成时间和金钱浪费的问题消除掉。在一个完全数字化的CTP印刷流程中,没有印前系统的指导,就不能用印刷时油墨的色序来进行打样。例如,喷墨打样机不能将黑色的文字覆盖到不透明的金色背景上,如果非要这么做势必会延误产品的生产进度,但在印刷机上却能很顺利地进行印刷。上图为Esko-Graphics公司的印刷样张。 例如,在制版之前谁又会关心印刷色序的问题?一位用Adobe公司的 Illustrator设计包装的设计人员在晚上熬夜工作时并不会担心黑色的文字印不到非透明的金色墨上。但正因为这样一个设计上的小缺陷,给印刷车间带来了不小的混乱,而且会击溃包装公司的利益底线。 由后往前推 假定问题发生在印刷车间,那就从这里开始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并且向设计人员那一端追溯,同时解决怎样才能将油墨从印版和纸张上去除,然后转而使用CTP工艺。 网点增大受CTP的影响最大。数字化成像的印版能同时保有高光和暗调部分的网点,但这两个部分的网点在传统的软片制版工序中就会丢失,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调整补偿曲线及工序中的其他要素才能避免出现这一问题。 Esko-Graphics 公司负责包装软件的全球市场总监Jan De Roeck提醒到,很多测量工具并不能测出1%的变化量而只能测到5%或10%的变化量。但你现在若想要保住1%~5%的高光部分以及92%~99%暗调部分的网点,那你只能精确地测量每台印刷机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细衡量每种印刷机/油墨/承印物组合可能产生的结果。 De Roeck坚持说,测量系统必须能辨别非透明和透明油墨的不同,对于色彩管理和网点增大而言,就是要弄清他们中的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质量参数。 要想保住高光和暗调部分的网点必须从图像获取的来源及颜色选择开始。对于柔版印刷、胶印和凹印来说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扫描工具/图像—这听起来不错—特别是柔印的需求产生了数字底版、独立的使用输出曲线及网点不能站立的概念。Artwork Systems的Michael Rottenborn提倡将扫描工具/图像独立区分开来。 对于柔印的CTP工艺来讲,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光部分的细节必须用不同方法来操控。De Roeck提醒道,修版工人在输出印版前要将起脏的网点去掉,因为这些网点会破坏整个的印刷效果。 色彩管理 基于ICC的色彩管理正慢慢地从商业印刷转向包装领域。但这似乎是对“冷板凳软件”的挑战,因为包装印刷几乎无一例外地应用专色印刷和特殊油墨/色彩系统来匹配客户特殊商标上的色调。 就拿百事的瓶标来说,将颜色分解成专色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De Roeck说道,包装企业凭此既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又能获得丰厚的利润。首先,减少印刷所能用到的油墨的种类,这样就能简化套准工序;同时还可减少印刷中用到的耗材量,降低可变成本。 同样,大多数包装/印刷企业用到的六色和七色系统可以减少印刷不同产品时中间清洗、准备的时间。但FM6、Hexachrome 、Opaltone和其他惯用的系统还不够出色,你在晒版时还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而像Artwork Systems的ArtPro 和 Esko-Graphics的Scope就能支持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程,一般的色彩管理只能分离出1.5%的网点以及其他不规则但数学上正确的网点,这些网点一旦进入印刷工序就会出问题。 条码和CTP 尽管未来RFID将替代条形码的话题现在很热门,但条码现在对每一件包装而言还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包装印刷企业使用最黑的实地油墨来印刷条码,但是在印前工序中就不得不将其进行分离—可能还包括其他颜色—因此,就不是在整个工序中将颜色分解成多种油墨以变成像上面提到的标准的多色印刷工序了。 虽然条形码和CTP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它对想要把自己紧密结合到客户供应链中的包装印刷印前服务提供商而言却是个好机会。当然,还有很多软件工具能用于生产条形码,但如果你的印前系统能整合到客户的ERP系统自动生成正确的条形码的话,你就能减少循环时间及排除错误发生的机会。 举条形码的例子,只是想强调流程最优化的必要性,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印前流程中错误率的减少,以便最后降低成本。尽管超出了“流水线”范畴,但成功的工作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将源源不断地进入客户的办公室,不管是鉴于价钱降低或FDA最新通过的标签方面的通告。 证据就在打样过程中 可能和CTP相关的最直观的改变是打样过程。Epson公司的各种数字打样机都拥有很宽的色域和出色的清晰度。虽然超出需要校准颜色和印刷机/油墨/承印物组合匹配的范畴,但是你还是能看出不透明的文字是如何和透明的油墨相互作用的。 软打样正渐渐地用到这一工序中。例如,KPG 的Matchprint Virtual, Artwork System的WebWay 和 Esko-Graphics的 WebCenter 都能提供基于浏览者的阅读器。这些系统能让使用者有能力检查1bit或以上大小的TIFF文件的同时亲眼在屏幕上观察网线是如何生成的,陷印是如何完成的。未来,硬拷贝打样机应该能为消费包装品公司处理颜色保真度的问题,而软打样机就能让负责印前和印刷的工人保证网点和专色印刷的正确性了。 现在还有一些具有强大功能的3D渲染工具。Esko-Graphics有一个基于浏览者的VRML工具能将2维的图像拓展成3维的。完整的色彩解决方案提供的渲染功能可以让客户在3个方向轴上随意转动包装图像,最后就能看到成品的模样了。再补充一次,这也将成为客户供应链中的一部分。 变形失真是包装印前工序中的痼疾,随着收缩裹包和非常规套标应用的越来越多,你就必须预见到这些变形失真的图像一旦收缩/裹包在容器外面时会变成什么模样。在所有为这一任务开发的工具中就有Artwork Systems的PowerWarp软件。 尽管制成了圆形图像或滚筒套标印版,但这仅仅是冲击市场的第一步,还需要很多的投入。其中就有无缝拼接网线的问题—将图像开始/结束地方的网点匹配好。 CTP在最后的输出问题上—基本上都是1bit的TIFF图—和传统的出片有极大的区别。他们的曲线不一样,尽管这样还是需要把矢量图和位图转换成二进制的文件。但是由于CTP要让印刷机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在加网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由于高光、暗调和中间调的普通半色调网点具有随机性,现在大家对于传统加网的看法就是它已过时了。 柔版印刷的CTP还处在襁褓期。技术虽然已经得到了证实,但还需等经济发展到大多数的印前服务提供商和包装印刷商能承受这一负担时才行。CTP技术能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包装—你只需建立这一工作流程并充分利用CTP技术的优势就可以。 信息来源:packagingdigest china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