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差是印刷用感光材料的重要特性.本文着重研究了4种化学显影抑制剂对银盐扩散转移型CTP版材反差的影响.结果发现,硫代水杨酸、巯基苯并噻唑、硝基苯并咪唑和苯并三氮唑等单独使用时,对版材反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而硫代水杨酸与硝基苯并咪唑配合使用时,得到了超高反差效果.通过计算,给出了各个抑制剂最佳浓度时的反差系数值.另外,利用线性CCD技术对物理显影过程的研究表明,添加抑制剂扩大了不同曝光级的显影诱导期和显影速率之间的差别,从而提高了反差.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ToPlate,CTP)日益得到印刷界的重视.其中,以银盐扩散转移反转为原理实现的银盐版材已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使印刷版材具有较高的印刷质量和耐印率,影像区的亲油性与非影像区的亲水性应该有明显的界限.前文的研究表明,提高影像区物理显影银的密度以及在其银影像表面吸附疏水性有机物都有利于提高版材表面的亲油性.因此,提高物理显影银在版材表面的反差是提高版材性能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化学显影中获得高反差的方法通常有Lith显影、肼显影、碘离子感染显影和添加抑制剂等,但有关物理显影过程影像反差的报道较少.本文着重研究了几种化学显影抑制剂在银盐扩散转移体系物理显影过程中提高CTP版材反差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且从动力学的角度给予了初步的解释。 1 实验部分 1.1 版材制备 用双注法制备了单分散立方型AgCl乳剂,乳剂颗粒在0 2~0 4μm之间,乳剂经物理和化学成熟后备用.在涂塑纸基上先涂含有显影剂的碳黑防光晕层,再涂经感绿染料增感的AgCl乳剂层,最后,将金属硫化物物理显影核层涂在版材的表面.版材光楔片用风光CGG型曝光仪曝光1秒,色温为3200K. 1.2 显影条件 显影活化液主要组份为:氢氧化钾、无水亚硫酸钠、尿嘧啶等.抑制剂分别为6 硝基苯并咪唑、硫代水杨酸、苯并三氮唑、巯基苯并噻唑.显影温度为25℃. 1.3 实验原理及方法 对于银盐扩散转移型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在经显定合一的显影液显影时,影像区的卤化银颗粒未曝光,被络合剂溶解,形成的络合银离子扩散到版材表面的物理显影核层,被催化显影成物理显影银,对光有较强的反射作用;非影像区的卤化银颗粒由于曝光而被显影剂显影,形成化学显影银留在明胶层中,对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而反射很低,本实验正是利用银对光线反射能力的不同来监测物理显影过程的.实验中所用的CCD装置详见前文[11,12].通过2048个监测单元的一维线形CCD同时监测光楔片中八个不同曝光级的显影过程,光源采用红色安全光,在实验中入射光强度保持恒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CCD监测到的物理显影过程 实验中通过CCD采集显影过程中版材表面反射光强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三维图.其中X轴为CCD检测单元,对应于不同的曝光级,从左向右,曝光量增加;Z轴为检测到的版材表面的反射光强,根据前文的研究,反射光强正比于生成的物理显影银的密度;Y轴是时间轴,相临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0 2s. 从图1中可以看出,版材表面反射光强呈现梯度变化:AB段为弱曝光区,该区主要发生物理显影过程,生成裸露在版材表面的物理显影银,因而反射光强逐渐升高;CD段为强曝光区,该区主要发生化学显影,在明胶层中生成吸收光的化学显影银,表面没有或很少有物理显影银成生,因而反射光强很快下降,而后基本保持不变;BC段为中等强度曝光区,由于物理显影与化学显影的竞争,表面有一定量的物理显影银生成,因而反射光强为中等强度,为中间过渡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体系中,未曝光区或弱曝光区经显影得到的银影像(物理显影银)密度高,强曝光区得到的银影像(物理显影银)密度低,这一点与化学显影过程得到的影像是相反的.为了更方便地表示其显影过程,对图1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图2和图3.其中,图2是在不同CCD检测单元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代表各个曝光级的物理显影动力学曲线。 图1 物理显影过程三维图 数字1~8对应的曝光量依次增加.tI为物理显影诱导期,Imax为对应的最大反射光强.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得到显影诱导期、显影速率等重要信息.图3表示显影结束时各个曝光级的反射光强,相当于版材上物理显影银(正像)的感光特性曲线,通过其斜率,还可得到版材的反差系数等性能参数.本文将主要依据动力学曲线与感光特性曲线来研究抑制剂对版材性能的影响。 图2 各个曝光级的物理显影动力曲线 图3 物理显影银感光特性曲线 (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