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彩色制版印刷无菲林输出、无晒版损失的设想得以真正实现。在国内,CTP技术在报业出版、彩色包装领域的应用已不鲜见,但基于CTP技术的地图生产尚处于开始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中地图生产的主要优势,结合生产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地图生产工艺流程。文章最后指出了在CTP技术工艺环境中地图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直接制版 地图 工艺
1.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图形图像技术不断渗透到地图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于地图生产之中,使得地图生产发生了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
80年代我国推广了“计算机照排代替铅排”、“网点菲林代替网线菲林”、“软片化生产”、“四色减色印刷”等新技术、新材料,推进了地图制印产业的发展
90年代,各种电子出版系统较普遍地代替了手工制版,胶版印刷技术代替了铅印技术,尤其是电子出版系统从根本上去掉了传统的地图清绘和地图分版工作,实现了地图设计、编辑与制版一体化技术处理。与传统手工制图相比,制图精度和综合效率大幅提高,成本降低,地图质量也有明显提高。计算机制图与电子出版生产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地图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和无版印刷(数码印刷)技术日趋成熟,正在进入生产应用阶段,无疑将对地图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地图制印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1995年以来,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发展迅速,无论采用平板式,内鼓式或外鼓式的直接制版技术,无论采用何种挂网技术,无论采用银盐版还是热敏版,都达到了实用程度。CTP技术的应用使得彩色制版印刷无菲林输出、无晒版损失的设想得以真正实现,其在彩色包装、报纸出版领域的应用已不鲜见,但基于“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地图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地图产品质量和提升地图生产服务水平,西安煤航地图制印公司于2001年在原有电子出版系统基础上实施了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改造,结合《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等大型地图集制印工程积极进行地图计算机直接制版的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建立了较成熟的基于“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专题地图编辑出版工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现作一总结以与同行们交流。
2.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CTP技术内容包括: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在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ress)、直接印刷(Computer to Paper/Print)和数码打样(Computer to Proof)四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CTP技术是印前处理技术和输出技术的结合,它改变了从原稿、软片、印版、样张到印刷的传统制版印刷出版工艺过程。本文因为篇幅的原因重点讨论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内容,当然,计算机直接制版必然包括数码打样内容。
2.1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它是物理、化学、机械、电子、激光、化工、计算机和排版软件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很高,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成像原理角度看,均是采用光物理和光化学原理,即采用光学照相直接制版和激光扫描直接制版。
2.1.1光学照相直接制版工作原理
光学照相直接制版是采用光学投影成像的原理将原稿通过光学系统成像在感光印刷版材的表面上,再经显影、定影(有的印版还要冲洗)得到印刷印版。
静电照相直接制版静电照相直接制版,是采用静电成像的方法,即通过光电导体受光照后,其导电性能发生变化来实现成像。
直接制版原稿,在光源的照射下,通过反射镜、成像 透镜在暗盒中的ZnO(氧化锌)印版上成像,ZnO版在高压电源的作用下,形成6000~10000V高静电电压,在光源的照射下,原稿上的图文不反光,则相对应的ZnO版上无光,静电电位不变,而原稿上的空白部分反光具照射在印版上,在光的作用下ZnO版上的静电电位消失,这样就形成静电潜影,再经显影、定影后,即可得到印版。采用这种制版方法,可得到5线/mm的解像力,适于质量要求不太高、印量在几百份到几千份的印刷品使用。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