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数码印刷

对《数码防伪与纹理防伪技术比较》的比较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说明:在市场营销中,经常见到营销人员提供的竞争性产品之间的性能价格比。但这些比较又常常是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它比较的目的就是想以自己的倾向性,引导客户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如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份《数码防伪与纹理防伪比较》(以下简称《比较》),就存在故意夸大电码防伪优点,故意“漏掉”纹理防伪优点的现象,而且不是一处两处。本文试图以尽可能全面,客观的态度,对这两种防伪技术进行比较。尽管如此,需要提醒的是,理性的客户,最终应该对这种比较持谨慎态度,因为包括本人这篇《比较的比较》在内,都非中立的第三方所作出的。理性客户应尽可能占有信息,独立进行判断。    本文字仅用于技术交流、技术研讨,不带商业目的。谢谢!    在某供应商提供的这篇《数码防伪与纹理防伪的比较》中,开篇即认为两种技术“都是基于产品有唯一的数码并可通过查询该数码获得产品真伪的鉴定”,即本质都是“数码+查询”。这显然是错误的判断。“数码+查询”只是数码防伪的本质,纹理防伪是“纹理+查询”,因为纹理防伪所查询的对象是纹理而非数码,纹理防伪虽然也有数码,数码也可附带起到防伪作用,但只是纹理的序号,起查询导入作用,并不是查询的对象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某供应商的这种比较,目的显然是想把纹理防伪降低到与数码防伪相同的水平,并混淆二者的本质区别。    这篇《比较》还认为数码防伪是暗码,可先破坏后查询,可一次性破坏查询,而纹理防伪要依赖特殊质材(纹理材料),是明码,是可多次查询的。这种比较显然是含混不清和不公正的。数码防伪是暗码,但缺点是必须先购买后查询,不利于促销,不能在流通环节遏制假货,纹理防伪因为不依赖数码来防伪,所以是明码标注(序号),便于查询,先查后买,利于促销,可在流通环节抑制假货;至于先破坏后查询,即刮烂表层才能查询(破坏式使用),这一点纹理防伪也完全能做到,不仅如此,消费者还可以撕烂标识物挑出内含的纤维;第三点所说的一次性查询,即只许查一次,第二次被拒绝,纹理防伪也完全可以做到。纹理防伪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的不同需求,灵活设置不同的查询次数,一次、两次或多次,用户需要一次就一次,需要多次就多次,这非但不是什么缺点,相反还正是纹理防伪优越于电码防伪的地方。其中认为纹理防伪必须依赖于纹理材料,这正是纹理防伪的重要技术环节这一,离开特殊纹理材料 (如从造纸开始)这个环节,就无法伪造,有了纹理材料,人力也造不出相同的纹理特征。这就使纹理防伪与电码防伪在防止伪造水平上拉开了很大距离。    这篇《比较》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更具体的比较,但也存在许多误解。 一、查询手段    它在文字中只列明数码防伪可以通过电话、800电话、网站、移动短信等四种方式查询,而在表格中列出的纹理防伪查询方式只有电话一种。真实情况是,纹理防伪一经问世就推出了互联网、图文传真、800免费电话、固定电话、人工电话、撕挑纤维等六种查询鉴定方式,而当时的数码防伪还只有电话和168信息台两种方式。面对纹理防伪竞争,数码防伪也只好紧随纹理防伪之后推出了800电话和互联网查询。数码防伪的核心就是数码必须保密,因而开通互联网查询后,数据库安全面临黑客攻击的重大陷患和黑客程序用枚举法抢先进行破坏式查询的可能,安全级别大大下降。纹理防伪的图象数据库即使有黑客攻入盗取数据,也无法造出完全相同的纹理标识,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为纹理防伪提供了更便捷、更准确、也更经济的查询方式。数码防伪的所有电话类(电话、800、移动短信)查询方式,纹理防伪都可以具备,而纹理防伪的图文传真查询,数码防伪无法采用,互联网查询又始终不敢放心使用。 二、 大规模仿造防伪标识    这篇《比较》首先客观承认了数码防伪标识可被仿造的事实,但又认为通过查询可以向消费者发出警示,从而使“大规模仿造数码防伪标识非常容易被及时发现”。但这篇《比较》同时认为“纹理防伪标识也可被仿造”,但由于可能多次查询,因而无法及时向消费者发出警示。这种误解是对纹理防伪缺乏了解所造成的。纹理防伪标识物上作为“防伪信息”的纹理特征和起导入作用的序号,之所以敢完全公开,就是因为人力无法仿造,更不用说大规模仿造了。造假者想凭借人类的智慧模仿自然之力,当然是不可能的。造假者只有两种方法可以偿试仿造:用手工摆放的方式伪造一枚或两枚,但这要求造假者有相当于在米粒上雕刻唐诗的水平,这也许是艺术,但肯定不会成为牟取暴利的途径;又因为纹理防伪在460亿次上才可能出现纹理特征完全重复的标识物,因而这种“手工艺术”只要伪造出哪怕一枚,也就会被及时发现的。因为纹理防伪的原则是:永远不会有相同的两枚标识物。另一种可能的仿造方法是印刷仿造,但印刷出来的标识物只有表面墨迹,并无材料内在的纹理,消费者用手挑或撕标识物就会识破;印刷出来的该批标识物纹理特征完全相同,很难想象商店里摆放着一批贴有这种完全相同的“纹理标识”的商品,而不被消费者当场识破;如果该批假标识被分销到不同地区,纹理防伪系统在实时查询时,对在较短时段内出现在不同地区的查询请求,也很容易作出判断。    其实以上分析的是两个问题:能否大规模仿造和能否及时发现。数码防伪可以大规模仿造,也可以及时发现;纹理防伪则不但不可能大规模仿造,甚至也不可能个别仿造,而且对任何可能的仿造都可在第一时间发出警示。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阶段消费者可能会因对纹理防伪知识不够了解而被造假者暂时所骗,但这只是时间问题,需要对消费者进行逐步引导。负责任的用户,在采用纹理防伪时,一般会在商品外包装上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防伪说明》的。 三、 适用行业    这篇《比较》认为数码防伪适用于所有行业,但特别列明纹理防伪不适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烟、酒、食用油、纯净水等行业。其理由是这些行业的消费者对于品牌忠诚度高,一旦通过纹理防伪查询系统确认所购的是正牌产品,今后使用时就不再查询了,因而使造假者有可逞之机。不知道这种主观分析是否有什么根据?但目前的事实是,纹理防伪在上述行业应用十分良好,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因而也对纹理防伪知识越来越了解,查询也因之不断上升。而且,这篇《比较》对纹理防伪的“不适用”结论,是建立在纹理防伪“也”像数码防伪一样可以被大规模仿造这个错误前提之上的。 四、 恶意查询    《比较》认为,纹理标识上的序号是公开的,竞争对手可以用恶意查询的方式用尽限查次数,使真正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查询。岂不知纹理防伪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查询系统立即转入人工查询,双向互动,查询台的话务员将直接和消费者交流,为其确认真伪。 五、 提高查询率的办法    《比较》认为,数码防伪可以用“有奖查询”的方式提高查询率,而纹理防伪则无技可施。其实纹理防伪查询率并未遇到数码防伪的“查询率衰竭”问题,随着纹理防伪知识的普及,查询率在稳步上升,目前尚不需要“有奖查询”之类的办法,假定纹理防伪的查询率到了需要刺激的那一天,数码防伪可用的所有“刺激”方法,纹理防伪都可以采用,而且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灵活的刺激方案。    以上文字,仅对《比较》一文对纹理防伪的误解和“遗漏”进行客观说明,内容并不涉及数码防伪本身的缺点,相信每个接受防伪技术的用户,都会自己作出更理性判断。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