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数码印刷

数字化驱动个性化防伪技术

2008/10/1 12:18:18 人评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防伪技术已成为保障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防伪技术也成为近期的热点技术。因此,我们需要科学地分析当前防伪技术的发展水平,准确地把握防伪技术的发展脉络与分类,强力地助推防伪技术的高速发展。

    防伪技术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进行多种分类:按照功能可分为:主动防伪(保真防伪)和被动防伪(辨假防伪);按应用领域可分为:产品防伪、标识防伪和信息防伪;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公众防伪、专业防伪和特殊防伪;按应用对象(载体)可分为:包装防伪、商标防伪、有价证券防伪、证件防伪等;按学科可分为:物理学防伪技术、化学防伪技术、生物防伪技术、多学科防伪技术等。

    防伪技术作为保护物品使其难以被伪造的技术,既要惟一,又要难以伪造,同时还必须能准确识别。随着防伪技术的发展,上述传统的分类原则,不能完全表述现代防伪技术发展状况。根据防伪产品个体特征的惟一性和同一性,可以将防伪技术分为:个性化防伪技术和共性化防伪技术。

    什么是个性化防伪技术?所谓个性化防伪技术是相对于共性化防伪技术而言的,个性化防伪技术是与个体特征相结合的独一无二的防伪措施,同类防伪对象的不同个体的防伪特征不同,防伪特征具有惟一性,即个性;共性化防伪技术是指同类防伪对象的不同个体的防伪特征相同,防伪特征具有同一性,即共性。

    传统的防伪技术多属共性化防伪技术范畴,其致命的弱点在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点突破、全线失守。而个性化防伪技术则是千篇千样、一人一面,一卒被擒、仅失一兵,无碍大局。

    个性化防伪技术主要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字化打印技术,包括:电码防伪、IC卡防伪、二维码(矩阵码)等可机读防伪码技术、公共密钥体系(PKI)防伪、数字水印防伪、个人生物特征防伪等。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个性化防伪技术也必将促进防伪技术变革,成为防伪技术中方兴未艾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个性化防伪技术在金融票据、身份证件等中、高端防伪产品领域里愈来愈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历史及现状

    现在流行使用的各种防伪技术,如防伪纸张、防伪油墨、防伪印刷技术、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印章防伪技术等,基本上都采用材料防伪,属于共性化防伪的范畴。其致命的弱点在于,一旦被人仿冒,全线失守。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名优产品、有价证券不断更换防伪措施,但效果总不理想,而且极易造成识别过程的困难和混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人使用捺印指纹用于各种文契,具备了个性化防伪的雏形——个性、惟一性,即使现在捺印指纹在一些场合也被广泛使用。签名作为一种古老个性的防伪手段,在很多国家仍然作为主流的身份确认手段。这就说明个性化防伪措施,从古至今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防伪措施在较高防伪要求的场所被使用,只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弊端,如不易大规模生产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未能成为防伪手段的主流。

    现阶段,随着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个性化防伪的措施逐渐增多,如电码防伪、二维码防伪、IC卡防伪、数字水印防伪、个人生物特征防伪等。其最大的益处在于只能防冒其中一个产品,不能对其他产品产生影响。

    二、个性化防伪技术介绍

    个性化防伪技术应用的范例可以追溯至久远,但其取得长足发展与应用则是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普及天下的今天。个性化防伪技术已被许多站在高科技前沿的弄潮人士掌握,并产生了许多实际应用。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码防伪

    将被保护物品的特征(如名称、生产日期等),采用加密算法生成惟一的防伪编码(视觉可以分辨),通过指定的查询方式(电话或上网),根据惟一防伪编码,进行验证的防伪手段。

    IC卡防伪

    IC卡的出现,尤其是带CPU的IC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其防伪性能。由于可以在IC卡内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保证IC卡与外界的联系做到只是对采入数据给出判定结果,从而有效保护了IC卡内的关键防伪技术。这样将物品的特征存入IC卡中,实现对被保护物品的个性化防伪。

    二维码(矩阵码)等可机读防伪码技术

    将每个被保护物品的个性特征,采用加密算法生成可机读的防伪码(视觉不可以分辨),与被保护物体绑定,通过指定机读设备进行查验的个性化防伪措施。

    现在某公司已研制出防伪机读发票系统,在发票打印过程中,在发票的一定位置,例如大写金额区域内打印机读码,该机读码记载发票内容、专用打印码或其他重叠式、矩阵式的二维条码。由于同时打印可读字符和机读码,保证发票内容与机读码内容一致,防伪的同时可以防止虚开发票,专用设备中安装IC卡读写装置,在 IC卡上记录发票数量、金额等信息,可用于电子报税。这就是典型的个性化防伪应用的事例。

    公共密钥体系(PKI)防伪

    也可称为数字签名,是密码学研究应用领域的新技术,用于保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是现阶段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和电子文件传输最为流行和通用的身份确认防伪手段。采用DAS、HASH加密算法,利用交易双方的两对公钥和私钥、以及对交易内容的加密提取完成交易双方身份互相确认。交易双方的私钥是绝对私有的,是个性化防伪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的应用。

    数字水印防伪

    数字水印技术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应用方向,主要应用于互联网上对多媒体信息的安全保障。通过数字水印,可将创作者的创作信息和个人标志以人眼不能分辨的水印形式嵌入在多媒体中,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护版权和认证来源及完整性。人们无法从表面上感知水印,只有专用的检测器或计算机软件才可以检测出隐藏的数字水印。数字水印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不可感知性:这是数字水印最基本的特点,即多媒体信息嵌入水印后,数字信息发生的变动和失真应低于可感知的门限。  
    ◆鲁棒性:指多媒体中的水印信息能够抵抗应用过程中的各种破坏。
    ◆安全性:使用一个或多个密钥来确保安全,防止修改和擦除水印。
    ◆自相似性:在原图像经过较大破坏后,仍能从原数据中恢复出隐藏的水印,而且在恢复过程中不需要原图像,这需要水印算法本身具有自相似性。
    创作者的创作信息和个人标志是个性化的信息,数字水印相当于对多媒体的数字签名,是个性化防伪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近来,数字水印技术被扩展应用于印刷和打印防伪领域,这种数字水印的扩展应用也被称为隐形防伪技术。与在互联网上应用的数字水印技术相比,在印刷和打印领域应用的数字水印需要具有更好的视觉不可见性、机读性和抗攻击性。隐藏的数字水印标志可以是被保护物品的特征、或有意义的数字和随机编码等,数字水印的加入和加入内容的随机性,可以保证每个数字水印具有独特的个性,实现个性化防伪。

    个人生物特征防伪

    人体的许多特征具有惟一性,如指纹、DNA、虹膜等,将这些特征转换为防伪手段的防伪技术。这种防伪技术具有个性化。

    三、个性化防伪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认识到,个性化防伪在提升防伪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共性化防伪技术相比,个性化防伪问题的王要表现形式是成本较高和不可直接查验(一般必须借助仪器查验)。共性化防伪由于同一类或同一种物品的防伪措施一样,简单地重复生产即可实现批量制造,所以成本较低;同时为了查验方便,一般采取人可直接感知的查验方式。而个性化防伪的防伪措施“惟一性”要求,防伪措施与个体特征必须结合,不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因而成本较高;而个性化的防伪措施一般要通过数据库查验、警码解码查验或暗记检测查验等方式查验,这些方式基本上都是使用专用工具或软件。如“2002”式机动车车牌上的密码采用明码,就是为了降低查验读取难度和查验设备成本;但为了完成车牌查验,必须借助具备运算能力的设备,对密码进行分析。

    因此,个性化防伪成本较高和必须借助专用工具查验是现阶段个性化防伪的主要问题。随着个性化防伪技术的推广,当个性化防伪的查验设备能够达到手持验钞仪一样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那么个性化防伪的春天就将来临。

    四、发展趋势、实现手段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防伪技术易伪造,未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多采用材料防伪,这是一种共性化防伪手段,其技术独占性和惟一性较差,极易泄露核心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防伪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须采用高新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防伪技术的禁锢,全面提高防伪技术水平。

    为了确保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信息的安全,人们借鉴传统签名的原理,研制了数字签名——这种网络时代的个性化防伪手段;同时,人们又将多媒体的数字水印技术嫁接到印刷和打印防伪技术中,从而实现了传统共性化防伪向个性化防伪的转变。尤其是我国刚推出的“2002”式机动车车牌上的密码,就是利用车架号码与车辆的其他特征,经加密运算,形成惟一的防伪密码,实现车牌的个性化防伪,使其防伪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上述的一系列事实可以看出,个性化防伪一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个性化防伪将突破目前防伪技术的瓶颈,全面提升防伪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中高端防伪技术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技术、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防伪技术的载体与方式仅靠传统的千篇一律的共性化防伪技术来完成物品的防伪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个性化防伪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产物,由于自身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很强的生命力,在众多中高档防伪产品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趋势,成为防伪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