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河北网石家庄9月25日电 (刘广和) 今日,石家庄市政府就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向公众作了简要通报,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以企业自查自纠为重点的第二阶段的工作正在稳步实施。
自9月4日石家庄市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小组,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制定了行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联动,对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摸底排查,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介绍,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中,市质监系统已出动执法人员869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70家,查处无证生产企业31家,责令关停11 家;市农业系统以解决农药残留超标为目的的各级监测站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加大了无公害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市工商局加大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力度,尤其是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对价实不符、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加大了查处力度,对销售非定点屠宰企业的猪肉、未经检疫的猪肉、病死猪肉、“高温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肉品,依法予以查处;市商务系统已公布牛、羊、鸡定点屠宰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现正在积极运作,完善定点方案和建厂标准,不久就会全面实施;市药监系统以药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医疗器械、医用氧气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市畜牧水产系统围绕重点环节、重点投入品、重点产品的畜禽养殖、动物防疫等七个专项整治正在扎实推进;市卫生系统已组织对全市中小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分级率达到了90%以上。
目前,以企业自查自纠为重点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正在稳步实施。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辖区和职能范围内,指导、监督生产企业从原料进厂、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控制、工艺设备改进、出厂检验、索证索票、建立产品进出台帐等环节入手,保证不合格原料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督促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安全观念,走质量振兴之路。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