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统打稿机同样是使用油墨来成像,理论上它所能表达的色域是很接近印刷。而数码打稿方面,有些器材可以同样使用近似油墨成份的色墨,色域的表现也十分近似印刷。但是不论墨及机器的成本都很高(一般设备在55万-165万港元之间,视乎幅面及精度而定)。而其他常见的彩色打印机,如喷墨式或热升华式,其可以表达的色域均比印刷油墨更加丰富,而且成本很低。关键在如何使用过于丰富的色域去模拟印刷油墨的色域,这完全取决于个别厂家的色彩管理技术。 网花模拟能力 --
这方面传统打稿有绝对优势。因为它们采用与印刷同一套菲林晒版。而数码打稿要模拟网花的话,一方面要付出超过百万元的投资去购置高精度的设备,但换来的效果跟真正印刷效果很难一致。如数码打稿机精度是2000/3000dpi,而照排机精度为2400/3600dpi,两者所造出的网花是完全不同的。市面上大多可以模拟网花的设备都只能满足客户的视觉要求而已。 稳定性 --
因传统打稿机是用人手下墨及调较压力,所以效果很不稳定,业内人士都有这个经验就是同一套菲林分别拿出去打稿,效果通常都不一样。而数码打稿则是自动化成像,可以很稳定。当然如果设备质量不好,如墨头经常堵塞,也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市面上较稳定的设备是不难找到的。 可靠性 --
传统打稿采用跟印刷一致的菲林,可靠性很高。而数码打稿在这个问题上可分三个层次考虑: (1)如输出打稿的RIP与最终制版系统的RIP完全不同,那么可靠性则偏低;(2)如输出打稿的RIP与造版系统相同,但需要在成像前分别重新处理一次,这样可靠性较高;(3)如能采用同一套已由RIP处理完成的数据作打稿及制版,这样可靠性是十分高的。因为在整个流程中除人为因素外,最有机会在运作上出现差异的就是RIP的运算。以上提及的三种方式,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用户必须特别注意。成本效益 投资成本 --
在这方面,传统打稿与数码打稿相比则显得十分逊色。因为以同样的生产能力计算,如一小时内完成两套对开四色的打稿,传统设备的投资就需要4组的打稿机,配套的晒版、冲版设备,加上所需的工作人员及颇大的厂房,投资额大约需要220万港元。而数码打稿的投资可以是33万-165万港元,这视乎对质量的要求而定,而额外人工则接近为零。而在材料成本方面,传统打稿的纸张及油墨的费用都很低,费用比重较高的是版材及药水。而数码打稿方面,一张对开幅面大约在22-165港元,这视乎个别打印机而定。总体上来说,数码打稿(在某一个质量认可的程度上)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比传统打稿高出很多。效能表现 生产速度 --
表面上是数码打稿的成像速度较快,市面上普遍的打印机都可做到20分钟内完成一张高质量的对开版面。而传统打稿则无论尺寸大小,不包括拼版、晒版及冲版的时间,单是打稿的运作,一般都要30-40分钟,但这只是对生产一张打稿的比较。当需要生产多于一张彩色打稿的话,两者速度的差别就较为接近。 多种模拟能力 --
以上提及大多数的数码打稿机所能表达的色域都比印刷油墨丰富。丰富的色域再加上良好的色彩管理软件的配合,令数码打稿不仅仅模拟印刷品的效果,而同时可以模拟其他的生产效果,如丝网印刷、数码印刷、喷墨海报等,甚至可模拟在高速轮转印刷机下的表现,更能够配合市场上日趋多元化输出的需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套广告设计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做宣传。 多种格式能力 --
齐备的数码打稿系统,除可以模拟某一输出媒介的色彩效果外,还可以因应不同输出的需要,自动调较档案中图像的色彩,令操作人员毋须进行人工修改,真正做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而以上两个数码打稿的特点都是传统打稿所欠缺的。数码打稿的选择 数码打稿基本上可分三个范筹:
Design proof设计打稿,只针对版面设计。
Color proof色彩打稿,针对色彩效果。
Screen proof网点打稿,同时针对色彩及网花效果。
整体来说,Color proof色彩打稿的用途最全面,而且选择性高,可以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图1)


(图5a,5b,5c) 以上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最后要提出的是,现今的数码打稿技术已达到一定的实用性,但用户在选择设备时必须注意软件与硬件的配合,方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