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广告印刷业的总消费量一直保持迅速及稳步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2002年中国933亿元的广告收益中,其中第二季度仅以电视、报纸、杂志三项消费就有317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所有其他亚洲国家,而且这些消费数字还不包括立体广告、动态视觉、印刷品。
截至2002年11月底,中国的广告印刷业公司已多达16万家,雇员近300万人。据推测每年还将以14%的速率增长。
在2003年,该产业的年产值1500亿元,其中书籍、杂志、报纸和包装市场达1340亿元。另外包括户外POP广告、室内广告牌、海报、广告灯箱等,其他各种形式的印刷品如立体或动态视觉印刷品,大型户外立体广告,立体光栅材料及其印刷耗材市场也十分广阔。
据IMI EuroPe统计报道:中国的广告印刷业市场已向全世界第一的位置迈进,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POP广告市场。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在中国大型喷绘机数量比美国还多出30%,随之形成了一批数码喷绘器械输出基地。这些喷绘输出基地几乎全天侯运作,据估计其中700家喷绘输出基地的大型喷绘机数量将在近期内膨胀4-6倍。随着喷绘质量的不断更新及数码平面印刷机的出现,为实现少量多变的立体及视觉动态广告制作提供契机,这一市场将永久的继续下去,所不同的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目前立体广告及立体印刷的输出量不到印刷业与摄影业营业额的千分之一,据估算立体广告及立体印刷的年产值为数百亿元。以中国广告业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必定成为世界上立体印刷业的设计中心和生产基地。
制约立体印刷的原因
光栅材料的出现及立体印刷制作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此项技术却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无专用处理软件
传统的视觉效果处理主要是依靠平面处理软件逐一地对图像进行分层、排列、编辑,再通过其他公司生产的光栅合成软件完成后期的立体合成输出,工作量大,制作周期长,重复性高且无法得到真实的立体效果图像输出及专业的视觉效果。由于平面处理软件的设计是针对数码平面设计的,而不具备视觉效果处理功能,所以目前仅有少数的设计公司及专业工程师才能制作出有限的视觉效果图像,当然收费不菲。即便制作费用低,如果视觉效果达不到客户需求,也无法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
二、材料成本昂贵
立体视觉这种表现形式是市场行为的一种追求,但由于光栅板材费用昂贵,加上极低的成品率而被放弃。目前的光栅板材大部分是美国进口,每平方米数百元至数千元,其输出效果不错但价格昂贵,采用有机玻璃的基材,材质脆,不宜在户外使用。运输损耗大,受光栅柱镜面的应力作用所产生的受温变形等缺点影响而导致推广受阻。国产及台湾生产的光栅材料虽然价格较便宜,但均属于热压成型工艺制作而成。这种光栅材料的材质极脆所以也不宜在户外使用,运输损耗大,受温变形,线性度差,受温度影响光栅板材生产中收缩率不均而造成的非一致性等。所以上述光栅材料一直以来销售量不佳,很难形成批量生产。
三、高科技材料贫乏
大型户外喷绘广告业发展非常迅速,但该技术在制作立体广告的应用领域里,还有待完善,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光栅及耗材需要预制,尺寸有局限,最厚的立体光栅材料也只有几毫米。故不能满足远距离的观看,如想获得数十米观看距离的巨幅立体广告,则至少需要数十毫米厚度的光栅材料。目前,还不具备生产此类光栅材料的条件,即便可以生产的话仅材料的重量每平方米至少就有数百公斤,价格就不可估量了,不便于进行商业推广。
新技术为该产业带来曙光数码视觉效果处理软件方面,美国有公司推出了一款叫3D4U 3.8的数码图像处理软件,据说可以实现数码立体图像和数码视觉效果处理,只要有一定的数码图像处理的基础,使用3D4U 3.8软件都有可能成为立体、动画、运动画、影视片段及立体加动画等特技效果的设计专家。
加上最新可拼凑POP广告光栅材料,就可轻易制作出性价比较好的户内或户外型立体、运动画、文字变化、翻转画等效果的巨幅广告。
该软件还可应用在大型喷墨式打印机和激光照排机上,可以实现直接数码输出,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