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沸沸扬扬地炒作数字化,那么何谓数字化工作流程呢?有一种理解是,数字化工作流程就是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印前、印刷、印后等工艺过程中的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进行集成控制管理的系统和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产生的必要性1. 客户对印刷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的客户对印刷生产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质量,客户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在不断缩短印刷周期;对印刷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容不得一丝瑕疵;更有甚者,已跳出了包装、宣传单一的圈子,出现了印刷产品印数减少、品种增加的局面。而且,现在的客户多多少少都会对印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产品印刷的过程中,他们也希望能及时了解到产品的加工状况,这样不仅能监督印刷厂的工作,也能使客户在必要时对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2. 印刷企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CTP技术、设备的出现对传统的印刷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正是CTP的出现才使数字化工作流程成为可能。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CTP的优势,CTP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伴随着CTP应用的不断增长,数码打样在工艺中的应用也逐渐被印刷企业所接受,因此,色彩管理的普及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当今的商业生产越来越注重质量、效率和效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印刷业也不例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是赢得胜利,那就必须在质量、效率、效益3方面下功夫。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这3方面的需求,企业要做的是进行全面的、整合性的控制,而不是局部性的控制。 印刷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含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两方面,对于现代印刷企业而言,要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仅注重图文信息复制技术是不够的,还应对生产控制信息进行掌控,使两种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的产生背景 尽管CIP3/PPF已经发展了近10年的时间,而且目前又进入了CIP4/JDF的阶段,但其在中国印刷业及相关制造业、供应业的响应却非常缓慢和迟钝。中国印刷业还存在相当多的手工操作;印刷企业的设备品牌繁多,自动化程度不一致,导致很多设备之间不能很好地兼容;印刷业界人士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数字化的要求没有深入人心等等,这些都阻碍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的发展进程。 由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由控制图文信息的印刷处理系统和控制生产过程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因此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就不能将两个系统孤立起来,其各自为政的状态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只有两个系统紧密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才是当今印刷业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组成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图文信息的文件格式是PS/PDF,生产控制信息的文件格式是PPF/JDF,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件格式,它们要表达的内容也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不能相互代替。没有PS/PDF的流程,其内容信息无法在过程中流动;没有PPF/JDF的流程,就无法全面传递印前、印刷、印后的信息,印刷生产各部门也就不能进行很好地协调和控制。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流程解决方案,如柯达公司的印能捷、爱克发公司的爱普极、网屏公司的汇智、海德堡公司的印通、方正的畅流等等。这些流程都是基于PDF和JDF的工作流程,也就是说,各大流程供应商早已想到应该将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基于PDF的图文信息流 PDF文件是目前数字化流程的通用格式,它以文件小、可预视性等优点给印刷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当前一说起数字化工作流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基于PDF的工作流程,但是,PDF传递的是印刷生产中的图文信息,并不能体现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从各大公司的流程解决方案来看,基于PDF的图文信息流处理的是一系列的印前工作,即PDF的生成、预检、拼大版、RIP、打样、输出、CIP3等,也就是说,在排版软件中排完版,生成PS或PDF文件后,该文件就进入流程,直到最终输出印刷文件。 目前市面上的流程软件都是基于各个处理模块的,即每一项工作有一个专门的模块进行处理,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处理的模块,然后只需设置所有处理参数,流程软件就能按照命令执行,而且效果不错。 PDF处理:能解决PDF的生成、文件规范化以及其他如PDF文件拆分、合并、版式修改等处理。其实预检功能也是在该模块中实现的,在PDF文件规范化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进行查错、改错、生成规范化的PDF文件。拼大版:据知,大多数流程软件本身并不能执行拼大版的功能,都是在其他兼容的拼版软件中建立大版模式以后,将其导入流程软件中,最后才将单页PDF嵌入到大版模式中输出。但是在方正畅流4.0和网屏公司的汇智3中,拼大版是作为其软件本身的一个模块来处理的,它能实现普通书籍的折手、自由拼、连晒拼版等功能。 补漏白处理:印前操作中补漏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因此各流程软件中的补漏白模块也是相对重要的。也许每个公司的流程软件中补漏白处理的计算方法不同,但其处理的效果都能使用户满意。一般来说,自动的补漏白处理已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要,而一些高级的补漏白编辑器只是针对特殊用户设计的。在自动补漏白处理完成以后,再手动进行一些高级补漏白编辑,全部补漏白完成后便可进行打样、输出,无须再重新进行前面的PDF规范化处理。 RIP:对页面进行栅格化处理,生成记录输出数据。现在某些印刷作业中仅用传统的调幅网已不能满足印刷质量的高要求,因此流程解决方案就要充分发挥各种网点的特点,使其能在同一个版面上同时输出各种不同的网点。某些流程软件提供商还研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加网方式,如柯达的Staccato调频网点。 色彩转换/色彩管理:提供专色的处理方式,或保留专色或将它转换成印刷四色。由于印刷整个流程中包括多种呈色设备、材料,有时候还会面向多种印刷工艺,因此流程软件都包含有色彩管理的模块,只要嵌入两种设备的ICC Profile色彩特性文件,流程就能自动对颜色进行转换,实现色彩管理功能。 数码打样:由于数字化工作流程追求质量、效率和效益,因此数码打样就代替了传统打样来满足印刷企业的要求。数码打样需要进行设备校正、线性化、色彩转换等处理,因此它是和色彩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柯达公司的印能捷还能提供屏幕打样功能,由网点组成的屏幕样张能使用户在数码打样以前就清楚地知道样张上的网点及四色分色信息,提高了准确性。别的流程软件所说的软打样其实都是查看规范化后的PDF文件,这只能查看样张的内容信息,并不能查看印刷的网点及分色信息。 印刷输出:在确认数码样张无误后,就可输出印刷用的1-bit tiff文件,最终的输出设备可以是激光照排机、CTP、数码印刷机等。在印刷输出的同时,还应生成PPF或JDF文件,用此信息控制生产中设备的运行情况。基于JDF的生产控制信息流 仅有PDF的工作流程只能是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印刷界需要的是能将一个作业从接收到最终发行销售整个工作链上的信息顺利串连起来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这就需要依赖于JDF数据格式来实现。 JDF的作用是着眼于整个数字化生产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对每个步骤上的“输入”、“输出”资源、加工处理的数据进行记录,以便对生产进程进行控制,其中可以进行消息的发送、跟踪、中断等干预。说明白一点,JDF提供的是一种“信息服务”,它记录作业每个步骤的执行结果,以便对作业状况进行跟踪。而且JDF提供的信息规定了该信息的结构、数据格式、语法和协议等内容,这样就使JDF形成了一种标准,便于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设备可以根据这种信息与生产控制系统进行交流、通讯,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JDF包括印前、印刷、印后的各种处理信息。一直以来的PPF格式虽然也包含各种印刷信息,但它传递的只是“应该如何做”,无法监控和查询“做得如何”、“是否出现问题”,因此,PPF在信息交流和交互的基础上是不足的,我们需要将它升级到JDF格式,这样才能满足信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JDF工作流程在每个步骤的执行阶段能及时向生产控制系统反馈错误信息;再进一步,设备能对生产控制系统的查询进行响应,报告工作状态;更高级的是,生产控制系统能对设备发送命令,中断某项工作、重新执行或更改任务的优先级。这些便是JDF优于PPF的地方。 JDF包含的信息有:印前—拼版折手、补漏白、色彩管理、RIP、制版等;印刷—印刷机各墨区的油墨量、印刷控制条的密度/色度数据、裁切线及套准线的位置等;印后—裁切、折页、配页、装订、制书壳等信息。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目标是用数字化的图文信息和各种生产控制信息把印前、印刷、印后整个过程联系起来,使印刷生产整个过程的处理更顺畅、更高效,产品的质量更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印刷业人士就必须深入认识PDF流程和JDF流程的区别,而只有将PDF和JDF两个流程结合起来,才能称为全面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在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过程中,用户要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逐渐找到影响效率、成本和质量的关键点,并有针对性地处理各个模块,充分发挥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效用。 印刷流程中可能出现错误的环节:图文处理质量、排版及拼大版方式、补漏白处理、色彩管理质量、数码打样与印刷样的匹配与否、输出设备的线性化等等。抓住这些容易出错的节点,使其错误率降低到最小,这样才能同时满足效率、成本和质量的要求。发展障碍及趋势 推广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是将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多种控制信息纳入计算机来管理,用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流将整个印刷生产过程整合成一个紧密的系统,从而消除其中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生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监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况。 近几年来,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建立扫除了障碍,国外印企已纷纷投入数字化的怀抱,但是国内印刷企业要真正进入数字时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磨合。原因包括如下方面。1.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一样,要使国内印企使用ERP或MIS系统,就只能依赖国内的软件开发商。2. 从生产环境来看,国外很多企业都是用同一个厂家的设备,这样就具备应用同一厂家的流程软件的基础;而国内企业普遍设备构成复杂,更有甚者,其设备型号较老,不具备CIP3接口,因此很难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3. PDF、JDF在国内被“炒”得火热,但是真正了解其运行机制的人却不多,因此国内现今缺少推广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专业人士。 尽管上述原因使得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还不能大量普及,但是其在全世界的发展却仍然势不可挡。 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实践证明,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从设计、扫描输入、文件处理、数码打样、胶片输出或直接制版,到印刷乃至印后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及交换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给整个印刷领域带来一次深刻的技术变革。 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刷是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进行,那里只听得到机器的轰鸣声;印刷企业能承接世界各地的印刷活件,印刷内容都涵盖在印前数据文件中;商家取得订单付诸于印刷的同时,MIS系统自动进行分类以及用户管理、资源控制、数字资产管理等;人员、设备、资源每一环节的配合自动进行;能及时向客户反馈产品的印刷情况;这些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未来印刷业,这些也是数字化工作流程带给印刷人的遐想。 转载自:数码印刷
相关资讯
-
近日,意大利全国性报纸《福利奥日报》称其出版发行了全球首份、完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撰写的报纸。 人工智能生成的报纸,以纸质插页的形式,夹在同一天发售的主报当中。在报头上标有人工智能AI字样。报纸文章的标题、摘要、内容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报社工作人员…
2025/3/27 8:04:12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