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的数字化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确立了信息的二进制数字表达形式。信息的数字化是指:用计算机便于识别和处理的二进制0/1数码去表示信息。 前述的两种信息流中包含了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数字化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1、文字信息的数字化 非数字化的文字信息是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存在的。人们观察到文字字符所呈现的面貌(图像),将其“原貌”通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制作成相纸、胶片和印版,再印刷到纸张等材料上。 文字信息的数字化由编码和字形描述两个方面组成。 (1)文字的编码,即:为每个字符配备一个多位二进制数码。对西文而言,采用8位二进制数字(1个字节)去表示其文字符号已经足够了(28);但对字符数量很大的汉语,则需要至少16位(2个字节)才能表示(216)。 (2)文字字形的数字化,即:把文字的“模样”用二进制数字表示出来。最简单的的实现方式是:将文字笔划和空白分别用1和0表示,形成“点阵字形”。更常用的字形数字化方法是将文字的轮廓用二进制数据表示(轮廓字形),当需要文字“现形”(显示/记录)时,将轮廓还原成点阵信息。 2、图像/图形信息的数字化 对图像的数字化而言,首先是其电子化,即:将光学图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图像数字化的过程是,先将图像分割成像素,再将像素对应的信号转换成二进制0/1数码信息。图像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转换成数字信号。 通常,不同位数图像信号表示的数字图像具有不同的颜色状况。黑白二值图像的每个像素用1位二进制表示;带明暗层次变化的黑白图像用8位或16位二进制表示;而真彩色图像则大多用3个或4个8位二进制表示,以便表现其丰富的色彩变化。 图形信息的描述是将图形的轮廓用结点、直线、曲线进行数学描述,并对其填充等状况予以标示。其描述参数用数字化的信息存贮和传递。 3、页面描述信息的数字化 印刷品对图文信息大多以“页面”、“版面”的形式组织起来。数字化的页面描述是印前处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种开放式,设备无关的计算机页面描述语言是数字化印前的基石之一。它可以对页面中各种图文元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说明,目的是将图文信息构成的页面信息完整地进行传递,最终“成像”在具体的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激光照排机、CTP设备等)上。实际上,页面描述语言的作用是对图文信息进行首次集成。 在多种页面描述语言中,PostSript依靠其优势成为国际通行的页面描述语言,在十多年里为印刷信息数字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随着多媒体、因特网出版的出现,也显露了其劣势。PDF格式以PostSript成像描述模型为基础,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信息集成为一体,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形成不同类型出版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数字化页面描述格式,特别在集成化数字流程相关的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4、生产控制信息的数字化 印刷生产必需的控制信息的数字化是以电子化的实现为基础,即:实现印刷、印后设备的单机电子控制,而后才是将控制信息用二进制数码表示,实现设备的“数控”。 对数字控制印刷设备和印后加工设备的进一步要求是:数字控制信息的联机或脱机交换,即:生产控制信息要能通过网络或其他存贮介质(磁盘等)传递到相关设备上。设备接受到这些信息后,又要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设备能够执行的动作指令,以便正确地实施生产。 由于印前、印刷和印后设备的种类较多、特征各异,其控制方式和指令也各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有一种与设备无关的文件格式。在这种格式的文件中,以某种语言对印前、印刷、印后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生产相关信息进行描述,以便各种设备予以利用。CIP3\CIP4组织建立的PPF和JDF就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文件格式。$分页符$ 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施 可以看出: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前面提到过的图文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两大部分。图文信息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控制信息流则解决“如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关键的是:这两类信息都是数字化的,可以由计算机存贮记录、处理和传递的。 我们通过图1说明非集成化的数字化工作与完整的数字化流程的差别。 如图1所示,客户提供图文原稿、版式和制作要求。印刷单位接收到这些非数字化的信息后,就进行文字输入/排版、图像扫描输入/处理和图形的印前处理和制作。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数字化的形成多个页面的信息以后,将多页面组成印刷整版,随后借助打印功能生成版面描述的PostSript或PDF信息,经过RIP处理,将整页分色图文记录输出到软片或印版上。当客户同意正式付印以后,开始批量印刷。 进行批量印刷时,操作人员依赖经验来调节控制印刷机各墨区的油墨量;如果希望在印刷之前得到印刷机墨区调节的基础数据,就必须在印刷前用专门的装置扫描印版,获得各个油墨控制区的墨量统计信息,以便在印刷机上获得正确的油墨量控制。印刷完毕,经过折页、裁切、装订等步骤,获得印刷成品。 在这个非集成化的数字化印前流程中,虽然图文信息是数字化的,而且在印刷机上的油墨控制也可以是一定程度数字化的,但生产控制信息依然是零散的,非整体化的。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的联系不十分紧密。 同一印刷任务,在集成化数字流程下的运行状况如图2所示。 客户提供图文原稿、版式、制作要求,印刷单位接受到此任务以后,根据印刷产品的基本特点和客户要求,确定适宜的复制工艺路线、分派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 印前处理阶段的进行与前面所述大致相同,整版拼大版后,有关印刷品折手、裁切、装订、套准规矩线等的信息已经确定下来了。RIP处理以后,得到了每张印版的记录信息。此信息可有两个方面的用途:首先是用于胶片或印版记录,其次就是可以用此数据统计印刷机各油墨区的控墨基础数据。由此获得墨量控制数据信息就省去了印版扫描的步骤。 印版制作完毕,在正式开始印刷之前的印刷机调机阶段,可以利用印前阶段已经产生的套准规矩线位置数据进行多色套印调节;同时可以已经获得的墨量调节数据,进行印刷机各墨区的墨量调节,而不必反复进行测试印刷,使印刷机快速进入正式印刷状态,既节约了材料又缩短了耗费的时间。 印刷完毕后,在进行裁切、折页、配贴等印后加工之前,可以调用印前阶段已经产生的折手、裁切等信息,进行折页机、裁切机、装订机的预调,使各种设备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印后加工生产,最终获得印刷成品。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集成化数字工作流程中,印刷、印后所需要的多种设备控制、预调状态信息在印前阶段已经获得了。只要这些信息准确无误,而且可以顺畅地传递到印刷、印后设备上,就能使这些设备迅速进入某一产品的正常工作状态。这在整体上节约了调节时间,减少和避免操作事物,有利于印刷产品质量的提高。正是这些数字化的控制信息,将印前、印刷和印后环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
相关资讯
-
近日,意大利全国性报纸《福利奥日报》称其出版发行了全球首份、完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撰写的报纸。 人工智能生成的报纸,以纸质插页的形式,夹在同一天发售的主报当中。在报头上标有人工智能AI字样。报纸文章的标题、摘要、内容等均由人工智能生成。报社工作人员…
2025/3/27 8:04:12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