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数码印刷

图像原稿的数字化--扫描(3)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4扫描工艺过程1)扫描仪的准备工作     在扫描仪使用前,应先检查扫描仪的连接线是否连接好。待检查完毕后,打开扫描仪,等扫描仪运行稳定后,再打开计算机主机。为了确保扫描质量的稳定,在使用前至少应该让扫描仪预热一段时间,目的是得到较好的照明条件和较理想的色调范围。  2)原稿准备     在图像扫描之前应该根据图像复制的特点,对原稿的类型、内容、色彩、层次和清晰度等进行综合考察,确定符合复制目的、原稿内容和艺术再现性的工艺参数,然后将印刷原稿平整、干净地放置在扫描仪的原稿架上。  3)扫描参数设置     盖上扫描仪的后盖,让印刷原稿与原稿架紧密接触。然后激活扫描软件,设置扫描参数。扫描参数包括:选择原稿类型(透射稿、反射稿等)、选择扫描图像模式(RGB颜色模式、CMYK颜色模式、灰度模式等)。  4)图像预扫描     图像预扫描是指以低分辨率预览图像,以此来决定精细扫描的区域和进行颜色设置。  5) 分辨率设置     预扫描后,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来设置扫描区域,从而确定图像的大小,接着设置扫描分辨率。图像的扫描分辨率设置取决于图像输出用途,印刷图像的扫描分辨率 = 放大倍率 × 加网线数 × 质量因子,质量因子一般取值在1.5~2之间(如果输出网线数小于或等于133lpi时质量因子取值为2,如果输出网线数大于133lpi时质量因子取值为1.5)。表1列举了不同用途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与输出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线条稿的扫描分辨率取决于目标软件或输出设备。如果扫描后的线条稿仍需用矢量软件将其描绘为矢量化图形的,原稿扫描时,扫描分辨率设定为最高光学分辨率;如果扫描后的线条稿直接输出,原稿扫描时,扫描分辨率应与设备输出分辨率相匹配。扫描分辨率 = 输出设备分辨率 x 缩放比例,例如:准备使用分辨率为600dpi的打印机原大地打印输出某扫描原稿,这时扫描仪的输入分辨率应该设置为600dpi。影响线条稿扫描质量的因素有缩放比率、输出分辨率、锐利度、黑白临界值等。  6)色彩和层次设置     通过对扫描参数的设置,调节图像的色彩与层次,使得扫描出来的图像更接近于原稿,并能对原稿上的不足进行补偿。色彩和层次设置包括:黑白场定标、反差系数的确定、色彩平衡的设置。黑白场定标又称为高光和暗调的定标,是指在保持细节不变时一幅图像的最暗点与最亮点的色调值。高光点和暗调点的选择能显著地改变图像复制的效果,如果高光点定得太低,那么整体复制图像密度提高,整个图像变深;反之,图像变浅。图像的黑白场定标还要考虑到印刷机的类型和承印纸张的性能。表2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印刷机/承印纸张所用的黑白场定标。      反差系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复制曲线的斜率来调整图像的中间调,在扫描过程中调节反差系数有助于补偿因曝光不足或曝光过量而造成的图像偏闷和偏崭现象,同时也可以借助于调节反差系数来增强以亮调为主或以暗调为主的原稿图像的细节和反差。对于以亮调为主和曝光不足的图像,反差系数一般调节为1.8~1.9;对于以暗调为主和曝光过度的图像,反差系数一般调节为1.2~1.3;对于正常图像,反差系数一般调节为1.5~1.6。色彩平衡的设置通常是调用特定的颜色特征曲线,例如:人们在扫描调试过程中已经制定了针对于不同输出介质一系列的ICC特性曲线,以便以后扫描作业中调用。此外,扫描软件还提供一些基本的色彩校正方法:色相饱和度调节、色平衡调节、色调曲线调节等。   7) 清晰度和去网设置     清晰度强调功能是为了弥补扫描时光学损失而设计的,通过增加图像边缘或者说不同颜色条相邻区域的对比度来突出图像细节,我们可以根据原稿的不同类型设置高、中、低不同程度的清晰度强调。多数扫描软件提供sharp滤波器和USM滤波器可供使用,sharp滤波器只增加图像整体的反差,而USM滤波器只增加边缘的反差,使边缘的相邻像素之间保持较高的反差。     去网设置功能主要用于扫描仪扫描印刷品原稿,如果印刷品充作原稿,扫描时不加任何处理,输出时再给图像加网,有规则的网点信息相叠加会出现龟纹,去网设置功能就是为此而设置的,通过扫描仪的硬件调节或软件算法去除原稿网点信息,从而避免输出时网点龟纹的出现。例如:扫描软件提供的模糊化、引入噪音等滤波器可供使用。  8) 精细扫描    当所有准备工作和各项设置完毕后,便可以正式扫描了。扫描后,如果得到的图像存在不足,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比如对图像进行进一步裁剪,调整图像的尺寸和图像分辨率;进一步调整图像的色彩、层次和清晰度;使用修饰工具消除版面划痕等。接下来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对图像进行存储。来源:《印刷世界》 作者:胡维友 中德印刷培训中心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