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包装印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丝网印刷

网目调丝印墨层厚度控制的原理和技巧(下)

2007/8/10 15:04:24 人评论

   印品墨层厚度的控制  某些印品对墨层厚度的要求较高,有些厂家还将墨层厚度作为印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合理控制墨层厚度,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 分析墨层厚度与理论透墨量的内在联系,将墨层厚度(已知)转化为丝网的理论透墨量。        (2) 针对印刷条件变化对透墨量的影响,将印刷条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为了将上述两点统一起来,特采用印刷试印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由于所印刷的网点直径相差较大,其墨层厚度会有较大差异,所以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1.大网点印刷透墨量的计算(网点直径D>2.5mm)        因网点面积较大,网版上感光乳胶的厚度可忽略不计,所以,所需的墨层厚度应由丝网目数加以保证,这时可按照以下步骤来确定所需要的丝网目数,以满足墨层厚度的基本要求。        (1) 试印。任选一种丝网目数,从丝网制造厂家所提供的技术手册中查出其所对应的理论透墨量,用X (单位cm3/m2)表示,进行试印。  试印中,为了减少印刷条件对透墨量的影响,应采用与实际印刷相一致的印刷条件,即将印刷条件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2) 检测。试印后测量试印印品的墨层厚度,用y(单位μm)表示。        (3) 假设要求的墨层厚度为x(单位cm3/m2),求取所需的理论透墨量Thv。各参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Thv/X=x/y  (3)        即:             Thv=X(x/y)  (4)        (4) 确定所需的丝网目数。由所需的理论透墨量Thv,从丝网技术资料中查取所需丝网目数。        2.小网点印刷透墨量的计算(网点直径D≤2.5mm)        因为印刷网点较小,印品的墨层厚度较薄,感光乳剂的厚度对墨层厚度的影响则不能忽略不计,所以印品的墨层厚度应由丝网目数和感光乳剂的厚度共同控制。因此,在计算所需理论透墨量时,需对公式(4)进行必要的修正,即:             Thv=X〔(x-g)/(y-g)〕  (5)         也就是说,在计算理论透墨量时,应从试印件墨层厚度y与所要求的印刷墨层厚度x中减去感光乳剂的厚度g。一般而言,感光乳剂的厚度通常为5~7μm。        3.实验        为了验证试印计算法的合理性,特以实地印刷为例,进行试印。        (1) 印品墨层厚度要求:x=70μm        (2) 实验条件        ①实验设备:手动丝网印刷机、气动式绷网机        ②实验材料: * 纸板、* 单丝聚酯丝网、* 刮板:硬度为HV60,刮板角度为45°、* 油墨:黏度为80Pa·s        ③印刷速度:3米/分钟        ④环境温度:室温15℃        (3) 实验步骤        ①选择目数为110目/英寸(任选)的丝网,从丝网厂商提供的材料中查得其理论透墨量X为56cm3/m2。        ②用上面所选择的丝网进行试印,待印品质量稳定后,取10张印张,分别测量其墨层厚度,然后计算平均值,得到平均墨层厚度y=43μm。        ③根据公式(4)计算出所需丝网的理论透墨量Thv=56×(70/43)=91(cm3/m2)。        ④查得理论透墨量Thv(为91cm3/m2)所对应的丝网目数L=71目/英寸。 ⑤用丝网目数为71目/英寸的丝网进行印刷,待印品质量稳定后,取10张印张,分别测量其墨层厚度,然后计算平均值,得到平均墨层厚度x’=66μm。        ⑥试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将要求印刷的墨层厚度x=70μm与通过试印计算法得到的实际印刷墨层厚度x’=66μm进行比较,得到相对误差为[(70-66)/70]×100%=5.7%。在印刷中,由于使用手动丝网印刷机,刮板角度、印刷速度很难保持一致,产生这一误差是难免的。如果能够更加严格地控制印刷条件,则墨层厚度的误差会更小。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   结束语  本文从丝网透墨量入手,对影响透墨量的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导出理论透墨量与丝网技术参数、油墨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印刷试印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透墨量、墨层厚度、丝网目数和印刷条件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控制印品墨层厚度的工作体系,为严格控制印品的墨层厚度,合理选择丝网目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来源:《印刷技术—包装印刷》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