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印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印刷技术,它也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工业技术,要搞好小型网印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必须理解网印的特点,认清网印工作的本质,网印除了在包装、线路板、印花等领域有规模稍大的企业之外,小型、分散可以说就是行业的特征之一。如果业者在应用行业追求规模化,从市场导向的观点来看,必然要使产品多元化,以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来压制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产品多元化对于人手少、专业经验积累少的小型网印企业来说,会陡增质量控制方面的困难,甚至会使质量管理工作失控。
小型网印企业的管理者都会有这样的烦恼,质量控制成为生产流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有些产品总是返工,这些返工件甚至占到一定的百分比,经营管理者常会为此而身心疲惫,经营目标在眼前也变得模糊起来。笔者以为,这样的企业多数都是生产产品多元化的企业,来什么业务做什么业务。业务可以操作,但做不精,做不透,如果客户要求的质量指数是100的话,它只能做到95,区区5分就是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异。小型网印企业要想经营得红火,必须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请读者注意,这里所说的专业化不是产品专一化,而是在生产流程中参数变化不大的同系产品的生产。许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如北京米开朗公司,仅做网印的UV局部上光,每年赢利达数百万元。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是将一专业做精做透后,再图产品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产品还要考虑到以前的生产经验能否复制,如果涉及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则还需要小心谨慎。上面阐述的是网印企业的经营战略,似乎与质量管理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质量管理战略服从于经营战略,如果每一次生产都是对新产品作一次尝试的话,那它只适合在研发部门的实验室中,而不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当然,也有这样的网印企业,平面、曲面、大的小的都做,并且获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质量管理的困难,客户的抱怨和投诉成为家常便饭。发展得总是跌跌撞撞,像个醉鬼,生存质量不高,不符合现代人要赚钱也要快乐的生活观念。
对于网印企业而言,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解决产品品种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网印工艺流程,而质量管理就是工艺流程的控制过程。质量管理的手段就是检验,而检验必须有质量标准,这里就有一个标准借鉴的问题。随着网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标准也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它是随着客户的要求而水涨船高的,质量标准是参照竞争对手的,亦或是参照业内领先企业的,这也要由企业的战略来定。当然,网印产品的质量也不是越高越好,质量越高,成本也就越高,它意味着更高的废品率和不良品率。
网印企业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生产工序完成后来一次检验,因为这样已经达不到控制的目的。对大小网印企业来说,质量检验过程必须融入生产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尽量将生产流程标准化,施行数据化,找到影响网印质量的原因,在流程中建立一道道"质量闸"。如软片质量检验、制版流程控制、油墨参数控制等。质检员需要通晓网印专业才有资格胜任,在小企业中,生产主管必须要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质量意识,必要时要行使开具罚单的权力。
每一种网印产品都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并且有自己的质量控制技术,这些多数是在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术,实际上就是专业化的东西,如印刷薄膜开关时,使用低黏胶辊除去落在印品表面的微小尘粒。国内感光胶与国外感光胶相比,原材料完全相同,差距可能就在相关的助剂上。企业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之一。
网印工艺跟其它印刷工艺相比,许多参数控制还比较困难。
在网印界,制作极精细、极精美产品的业者称为大师,而其它业者称为技师就是这个原因。无论是手工、半自动还是全自动操作,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胶印从第一张开始到最后一张印刷完成,流程中参数变化很小,而网印则不一样。网印流程中的参数一直在改变,如网版张力、网版变形、刮刀变钝等。所以进入网印行业,虽然门槛较低,但是要做精做透则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在网印工厂,网印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相当重要的,培训工人成了大小网印工厂提高生产质量非常必要的一环,不要错误地认为管理者有了质量意识,有挑剔的眼光就会出好产品,领导的速度不是企业的速度,产品最终是在工人手中制作出来的,只有工人有了责任心,加上科学的质量控制战略,才会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