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丝网版画在中国的落地与生根
中国的丝网版画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时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的李桦先生倡议,创建丝网版画专业,继而波及其他兄弟院校,一届届丝网版画学子走向社会,在中国大地上便兴起了丝网版画这一新的画种。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广军先生和张桂林先生可以说在这个邻域是其中两位最早的实践者,他们在发展中国丝网版画的事业取向中,做出了坚定、不懈的努力。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丝网版画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版画界创作上活跃的画家,不少人在教育岗位上传播薪火。
广军
《花》
张桂林
《门神之三》
2000年
69×48cm
丝网版画在中国的问世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的版画语言变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现代审美的特征。比如,它在作品尺寸上,可以以超出其他版画种类的大副尺寸而获得醒目的视觉效果;它在色彩的运用上,能够借助丝网版印制技术达到尽情的表现,使色彩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它在造型和结构上,更为版画家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使版画语言的"绘画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借助科学的印刷技术,丝网版画迅速走向丰富多样,对应现代社会条件下图像传播特征和视觉文化不断扩展的趋势,进入了社会审美的各个层面。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委员会和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共同举办的2001年"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展",是一个具有世纪意义的起点。随着丝网版画体系的逐渐完善、丝网版画队伍的日益成长和壮大,具有中国特色的丝网版画,一定会在不远的未来走向世界。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