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适用原稿,即不符合复制要求的原稿。这种原稿虽然能复制,但要经大量的加工调整和修正,而最终复制效果也难以理想。如:①图像虚浑不实,有双影,清晰度差;②颗粒粗,图面污损,脏点、道子多;③反差过大,调子过闷或过于淡薄;④偏色,色彩陈旧;⑤放大倍率超过10倍以上。
6.不能复制的原稿
有些原稿不能复制,应该退回。如:①图像严重虚浑,轮廓层次不清;②颗粒过分粗糙,倍率放得过大;③图面严重皱损、污染。图像主体部分有明显的脏点、道子、霉点等;④严重偏色,色调完全失真。
不管是实物原稿还是艺术品、或是阳图底版,这些原稿都决定着未来的印刷品的质量,因此最重要的是,印刷者要能够检查和鉴别原稿的质量,即使是用户提供的用户认为满意的原稿,也要能够正确地鉴别原稿的好坏。为什么对原稿不满意,原稿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这些必须能够事先指给用户,让他们知道这些缺点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事先不经说明接收了原稿,在交丝网印刷品时被顾客拒收时再说就为时已晚,丝网印刷者要为此负责。
四、选择原稿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1.原稿颜色
也有人俗称为“色相”。选择原稿时,应该注意选择那些颜色或“色调”范围较大的原稿,色调范围大,眼睛看上去类似彩虹,各种蓝、绿、红及其他色调使人发生兴趣,目不暇接。
2.原稿色调值
体现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当转换成阶调网点时,高光区域的色调值范围为10~15%,4层网点的色调值为16~35%,中间调为36~65%,3/4层网点为66~80%,暗调区域为81~100%。这些色调值是在任何一种颜色范围内由浅到深的网点百分率,供彩色分析时参考。选择原稿时,要选由浅到深的色调值范围较宽的原稿,不要选择多个局部色调值相同的原稿,因为这样的原稿看上去无反差,极为平淡,缺乏生气。
3.原稿结构
是一张原稿作品中细微部分的层次或结构,比如看一张画片,沿草地前缘有砂粒清晰可见,这种结构反差随着观察距离增大而衰减,观察者离原稿愈远,看到的细微层次或结构就愈少。如果在远处看一座山,山的颜色或结构的差异很小,通常为浅蓝色至淡紫色,相反却可以看到山前面的工厂、岩石的色彩差异,当观察距离再增大时,所有这些结构就看不到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觉到画面的景深和轮廓。
4.原稿色饱和度
是指颜色纯度的对比度。饱和度高的颜色均由三原色(品红、黄、青)二次色(紫、桔和绿)构成,这些颜色比较纯正,明亮。混合色的色相中带有少量的二次色或复合色(即带有少量青的黄色或带有少量品红的绿色),饱和色通常几乎在中间调至实地的色调值范围内。
5.原稿形态
一般指原稿作品中各种图像的实际外观,如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衬以蜡烛熄灭产生的一缕缕漂亮的白烟,给人以美感,使人的眼睛在这些图像之间不停地移动,并将它们区分开来。
原稿作品中以上这五个方面包含的愈多,眼睛接受的视觉差异就愈多。另一方面,原稿中景物愈多,眼睛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这一效果是阶调网点复制中所不希望的,通常要注意减少这一作用。
由于工艺本身的限制,一些颜色是很难复制的,比如栗色和深红色。此外荧光色通常也不能复制,因为软片不能记录荧光色的波长。中性灰和米色也不好复制。中性灰不归于任何一种颜色,它是由5%黄、品红和8%青构成。米色包含相同百分率的所有三原色。对于所有这些颜色,色强度或网点增大都会造成色成份的比例失衡,结果是海滩砂子变成绿色,混凝土成品红色。以上这些颜色在选择原稿时应予以注意。然而,带有高密度中性灰的原稿作品可用灰成份替代(GCR)技术来处理。6CB是制作分色片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选择原稿时,还要注意避免选择有大面积同一颜色且色调值相同的原稿,如大面积色块或大片无云的天空,这些颜色均匀的色块是很难控制的,颜色一旦出现变化,一眼就被看出来。此外,还要尽量不选择那些带有虚晕效果的原稿。比如在金属铬表面和喷笔画作品中,在水平线上经常出现颜色逐渐变淡成白色的现象,这就是虚晕效应。在丝网印刷中,由于高光网点逐渐消失,使用的溶剂油墨容易干涸在高光网点区域的网孔上,色调值有可能一下子从0跳到1/4,使印出来的图像看上去很粗糙,而且不自然。
信息来源:《网印移印特种印刷》
共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