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坯的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与普通丝网印刷工艺不同的是,砖坯的性能(包括砖坯的含水率、温度等)对产品的色彩和图案质量都有较大影口向,在实际操作中,坯体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才能适应丝网印刷工艺的要求。
1.砖坯的含水率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砖坯的含水率主要是指其经过干燥工序进入丝网印刷工序时的水分含量,其含水率的高低对丝网印刷工序影响较大。当砖坯含水率过低时,渗花釉通过丝网网孔时将很快被砖坯吸收,易造成釉料颗料的聚集、干结,使网孔堵塞,给印花造成困难。当砖坯含水率过高时,砖坯对渗花釉的吸收速度慢,若此时砖坯与丝网的间距又小,刮板刮过后,丝网可能无法在渗花釉依附到网丝上以前离开砖坯表面,即釉料易黏附到丝网上,造成网孔堵塞。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砖坯的含水率控制在0.2%以下。
2.砖坯的温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如果砖坯的温度过高(高于70‘C),在印刷过程中,渗花釉中的水分在遇到高温坯体后会快速蒸发,使渗花釉的黏度变大,黏稠的釉料容易堵塞丝网网孔,造成印刷困难。另外,进入坯体的着色离子也会随着渗花釉中水分的蒸发而发生迁移,着色离子从坯体内部大量集中到坯体表面,造成渗花不深。图案模糊。但是,如果砖坯的温度过低(低于30’C),坯体中的毛细孔缩小,渗花釉渗入坯体的阻力相应增大,着色离子也就很难进入坯体内部,导致渗花釉在坯体表面横向扩散,使产品图案模糊,且颜色很浅。因此,为了提高印刷产品质量,应严格控制砖坯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5—65‘C为宜。
渗花釉的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渗花釉相当于普通丝网印刷工艺中的印刷油墨,它通常是用可溶性着色化合物加入固体调黏物。水和活性添加剂等配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黏度且又能稳定存放(不分层。沉淀和变质)的流体状物质。要求渗花釉必须具备以下性能:一是具有一定的黏度,在刮板运动时产生较高的阻力;二是有充分的流动性,能顺利通过丝网网孔(即宾汉姆流体);三是达到一定的颗粒度,防止堵塞网孔。
1.渗花釉黏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在渗花釉的一系列性能指标中,黏度是于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较大。若黏度太大,首先是对印刷工艺不利,容易产生黏网,堵网和破坏坯体表面的现象;其次,当坯体表面釉料黏度较大时,离子扩散阻力增大,使釉浆停留在坯体表面而难以渗入内部,高温烧结后图像模糊且肤浅。造成黏度过小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助渗剂的加入量过多;二是渗花釉本身的浓度过低。如果是由于助渗剂加入量过多而造成的黏度过低,则着色离子在助渗剂的作用下会渗花过深,导致着色离子在坯体中的浓度降低,高温烧结后颜色变浅。模糊。如果是渗花釉本身浓度过低,则釉浆中的水分增多(实际上水也是一种助渗剂),着色离子的浓度也随之降低,高温烧结后的图像同样模糊、浅淡。
2.釉浆粒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釉浆粒度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口向,太细则表面张力增大,易出现釉层干燥开裂,烧结后产生缩釉。烂花等现象。釉浆粒度太粗,则会提高熔融温度,影响着色离子渗入坯体的深度,影响色釉的发色能力,使图案的色浓度降低;同时,粒度太粗的釉浆在丝网印刷时易出现糊版现象,还会加快网版的磨损,降低耐印力。在实际操作中,釉浆粒度的控制一般以丝网网孔开口尺寸大小的一半作为其颗粒大小的上限。(待续)
共有 网友评论